分享

中药肉桂煎煮,是否需要后下?

 北京润雨 2024-06-27 发布于北京

【药师思考】中药肉桂煎煮,是否需要后下?

沈瑞 合理用药百科 2024-01-15 17:51 北京

作者:沈瑞  副主任中药师  邢台市中医院

关注肉桂的煎煮问题是因最近调剂考试,遇到相似的情况才延伸考虑的。肉桂是常见中药,不光是药房常见,家里厨房也多少有这味中药,处方用药时肉桂应该怎么用呢?

图片

图片

图片

药典查询

图片

中国药典2020版肉桂项为“用法与用量:1-5g。贮藏:置阴凉干燥处。”未标明需后下。

2005版之前中国药典的使用剂量为“1-4.5g。”1963版中国药典载肉桂“用法与用量:三分至一钱五分,煎服或研末服。”

而最早的1953版中国药典则只收载了桂皮,未标明用法。

古籍中肉桂使用多为去粗皮或者去皱皮,还有去皮,刮去皮等方式,未发现有后下的要求。

《神农本草经》载“牡桂”、“菌桂”。本经原文称牡桂为肉桂、桂枝,称菌桂为肉桂。据考证张仲景的《伤寒论》使用的桂枝为肉桂。桂枝为宋以后以“柳桂”记载,直至明清才以桂枝为名出现于各家学说中,与伤寒论的“桂枝”名同实异。

图片

肉桂3种不同的煎煮方法

图片

魏引平,袁菊丽研究肉桂不同煎煮方法对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指出“在煎汤方法中,以提取挥发油为主的肉桂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直接后下煎煮30min,其中在20min时煎出率最高。[1]”

我比较推崇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其载“肉桂气味俱厚,最忌久煎。而坊间又多捣为细末,数沸之后,药力即减,况煎至数十沸乎......若用肉桂,但去其粗皮,而以整块入煎。[2]”

性味上“肉桂味辣而兼甜,以甜胜于辣者为佳,辣胜于甜者次之。”张锡纯认为肉桂勿需久煎,用时去粗皮以整块入煎剂,以药材甜味胜于辣味为佳。以其法取其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

最近遇到肉桂的新的使用方式,许多医师使用肉桂时让患者焗服。焗法,来源于潮汕地区客家菜的烹饪方式,也是一种食物的加工方式,广东有名盐焗鸡就是这种加工方法。

中药肉桂的焗法就是将肉桂打粉,混入煎煮好的中药汤剂中,尽可能的保存肉桂的挥发油,提高肉桂药物的利用度。而实际应用则是将肉桂小片在一煎完成后放入,焖一会,倒出药液,然后再进行二煎。这种煎煮方式相当于肉桂后下煎煮。

总结

按中国药典讲肉桂不需要后下,随药煎煮即可,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医院的使用方式;

按职业学校教材理论上讲,肉桂需要后下,以保障挥发油的含量;

南方医院使用焗法,有一定参考价值,即肉桂粉可以焗。

总之,中药用法更应遵从医师的诊疗思路,符合用药实际,如果是肉桂片,可以随药煎煮,肉桂粉焗服也适宜。

图片

参考文献:
[1]、 魏引平、袁菊丽. 肉桂不同煎煮方法对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1):191-192.
[2]、 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M].河北人民出版社:石家庄.1974.11:352-35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