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杉乡文书阁 2024-06-27 发布于贵州

1.人生何似一杯酒,人生何似一盏灯——南宗五祖白玉蟾祖师《快活诗》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2.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唐·温庭筠《梦江南》

解释:苍山上空悬挂的明月不知我心中愁事。水面上低吟的风吹落水旁花瓣飘落眼前,远空摇曳的碧云在晚风的吹拂下微微斜行。

山上的明月,却一点也不知道我的心事;水面上的轻风,竟故意把我眼前的花吹落。出自晚唐诗人温庭筠的《梦江南二首·其一》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在整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在这一刻,山月、水风、落花,共同构成了一幅唯美的画面,诗人独自一人,望着眼前的美景,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感,他仿佛与这片山林、这轮明月、这阵微风、这些落花融为一体,共同感受着这份宁静与思绪。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3.不著人间一点尘,满堂尽是学仙人。———宋·白玉蟾《华阳堂二咏》

白玉蟾·华阳堂二咏
不著人间一点尘,满堂尽是学仙人。
衣衫总带烟霞色,杖屦相随云水身。
铁笛横吹沧海月,纸袍包尽洞天春。
而今会聚十方客,认看何人是洞宾。 ​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4.官桥夜市正沽酒,沽酒共赏莫待昼。——宋·梅尧臣《宋次道家摘宝相花归清平里》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5.不信最清旷,及来愁已空。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业在有山处,道成无事中。酌尽一杯酒,老夫颜亦红。——(唐)唐求《题郑处士隐居》 ​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6.江湖曾是饮清波,笔染霜华秋最多。——宋·冯去非《题道士郑渭滨诗卷》

题道士郑渭滨诗卷

宋代 冯去非

江湖曾是饮清波,笔染霜华秋最多。

梦里诵君新句子,觉来无奈月明何。 ​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7.百年大小枯荣事,过眼浑如一梦中。——宋·丘处机《落花》

落花

宋·丘处机
昨日花开满树红,今朝花落万枝空。
滋荣实藉三春秀,变化虚随一夜风。
物外光阴元自得,人间生灭有谁穷。
百年大小荣枯事,过眼浑如一梦中。


在磻溪隐修的六年中,丘处机不管春夏秋冬,常披一蓑衣,人称“蓑衣先生”,以坚强的意志与超人的毅力,与困苦生活进行着斗争,磨炼与塑造着自己坚忍不拔的品格。也战胜了修行最大的敌人,寂寞与孤独。

这是元代初期长春真人丘处机的一首诗,名为落花。大意是说昨天还看见满树的红花在树上绽放,今天却发现红花都已落尽,心情是无限的落寞。阳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春意盎然,然而一夜之间,风吹之后却慢慢凋零。一个人这一生在世间的荣辱得失,最终也会随着自己的离去而烟消云散,如同梦境一般,人世间的荣华富贵,不过弹指一刹那;百年过后,不过是一捧黄沙。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8.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宋·谢枋得《武夷山中》

赏析此句语言自然朴素不加雕饰,“梅花”是气节的象征,寄予着诗人对清高品格的期许,表明诗人自身坚贞不屈、独立于世之愿。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自置于青峰野水之间,以梅花品格相期许。诗风自然朴素不加雕饰,清旷之中已带着几分苍凉沉郁,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对人生的思考,深远绵长,发人深省。

梅花的品格无人参透,但不妨碍人们充分发掘,各抒己见。
但是要注意,太浅俗了会遭白眼。苏轼就曾讥笑石延年“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句“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9.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出自唐代韦应物的《简卢陟》
解释:我只有这一瓢酒,希望可以用来慰藉生活奔波的疲惫。
赏析:“风尘”二字表面是写旅途劳累,实际则暗指时局的动荡,诗人不得不借酒消愁,流露出深深的哀叹之意。

《简卢陟》
唐 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写下这首诗。此时的他经历了丧妻、排挤、仕途坎坷,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明白。正如当代青年人,面对众多的生活压力,也喜欢独自舔舐伤口。总之,人生就是如此,生活虽苦,但人间值得。

每个擅长安慰的人,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即便自己伤痕累累,却用最博大的胸怀,接纳他人的痛楚,抚慰他人的悲伤。
历尽沧桑后的温柔,是对这个世界的善意,是敢于接纳自己的勇气,是坦然面对过往的决心,是世间最坚韧的力量。
余生,愿你做一个温柔的人,阅尽千帆,还能眼里有光,脸上带笑,心中有爱,生活有暖。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10.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宋·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此词写于作者谪居黄州时。据小序所记,作者春夜过蕲水,经过酒家时饮而醉;乘舟行至一溪桥时打算小憩一会儿,谁知一觉醒来天已放晓。他留恋斯地的山光水色,在桥柱上写下了这首词。
春水盈溢清澈,在月光下波影粼粼,映照旷野,层层云气横在天空,但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因为没有解下鞍鞯,马儿仍旧昂首站立,作者因为酒困,虽是露天草地,也欲借卧一晌。但一溪月色惹人怜爱,作者不愿马儿踏水将之打乱,所以解下鞍鞯,然后才曲臂为枕,在桥上睡去;直到被杜鹃的一声唤醒,方知春晓已然来临。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11.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李颀《送陈章甫》

《送陈章甫》
唐代 · 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李颀的送别诗,以善于描述人物著称。本诗即为一首代表作。
就全篇而言,诗人以旷达的情怀,知己的情谊,艺术的概括,生动的描写,表现出陈章甫的思想性格和遭遇,令人同情,深为不满。而诗的笔调轻松,风格豪爽,不为失意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在送别诗中确属别具一格。

12.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王国维《浣溪沙》

13.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宋祁《玉楼春·春景》

宋祁《玉楼春·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而轻视欢笑?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宋祁看到明媚的春光,劝解世人要及时行乐。漫步东城感受到风光越来越好,船儿行驶在波纹骤起的水面上,红艳艳的杏花开得那么灿烂。人生总是怨恨苦恼太多欢娱少,珍惜这明媚的时光,为君手持酒盏劝说金色的斜阳,且为聚会向花间多留一抹晚霞。春天来了,及时行乐吧。去你想去的地方,去见你想见的人,做你想做的事。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14.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李贺《啁少年》

《啁少年》唐·李贺
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能变桑田。
荣枯递传急如箭,天公不肯于公偏。
莫道韶华镇长在,发白面皱专相待。 ​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15.倘见玉皇先跪奏,他生永不落红尘。——【清】袁枚《病剧作绝命词留别诸故人》

《病剧作绝命词留别诸故人》

【清】袁枚

千金良药何须购,一笑凌云便返真。

倘见玉皇先跪奏,他生永不落红尘。


有人说诗的最后两句充满了绝望感,但是我感觉仔细解读这首诗绝望之中也可以有一种更高级的希望。
这个“落”字用的很微妙,不是“入”而是“落”。所以也可以解读为作者有着凌云之志。因为他希望向玉皇祷告,让自己以后可以不再落入在凡尘里,到更高的境界中去。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82岁时患了重病,奄奄一息。可他在与世长辞前却笑对死亡,写下绝笔诗《病剧作绝命词留别诸故人》,以表明其达观态度:“千金良药何须购,一笑凌云便返真。”作为“性灵派”的领袖,袁枚一生不愿在官场上争逐名利,临终前依旧无羁无绊,看破生死,优游自在。 ​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16.忽然撞著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宋】释守端《蝇子透窗偈》

宋代禅师守端一日在禅房里打坐诵经,却见从窗缝中钻进一个苍蝇,乱飞乱撞,寻不到出路。后来居然误打误撞找到了来时路,终于逃之夭夭。守端有些感慨,便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禅诗。

《蝇子透窗偈》
为爱寻光纸上钻,
不能透处几多般。
忽然撞著来时路,
始觉平生被眼瞒。 ​


《蝇子透窗偈》这首偈颂来自北宋临济宗杨岐派僧人释守端。

释守端(1025~1072),北宋临济宗杨岐派僧人。俗姓葛,衡阳(今属湖南)人。幼事翰墨,及冠依茶陵郁禅师,后住白云寺,为南岳下十二世,杨岐会禅师法嗣,人称“白云守端”。

此偈以日常生活中的蝇子撞窗为寓言,警示人们在追求真理或者说达到觉悟的过程中,常常会被自我局限的观念所困扰,而无法看到真相。
这里的蝇子象征着寻求真理的人们,而窗户纸则象征着困扰我们的自我局限和偏见。

只有当我们回归自性,放下自我局限,才能看到真相。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17.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唐】杜荀鹤《赠质上人》


大意:遇到人也不会去聊人世间的琐事,仿佛他是一个置身于世间之外的人一样。

心得:看见别人不乱嚼舌根,就是一个不惹是生非的人。这句话放在如今仍非常实用,愿我们都能依随自己的心情,不造作,不迎合,努力做一个单纯善良真实的人。

《赠质上人》
唐·杜荀鹤
枿坐云游出世尘,
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
便是人间无事人。

因为是送给僧人的诗,所以诗开头便云佛事:“闲坐云游出世尘。”这是写质上人的形象。诗人抓住了他的特征,刻画了他的不同凡俗。
第二句进一步写质上人的形象。瓶钵是云游和尚喝水吃饭不可少的器具,可是质上人连应该随身携带的一瓶一钵都没有。这就更突出了质上人超出尘世的性格,成了飘飘然来去无牵挂的大闲人了。

第三、四句,是从质上人的精神境界去刻画他的形象。他不说一句有关人世间的话,这才写出精神上大解脱的悟道者形象。人们口上说的,都是心上想的,不说人间事,是他心里根本不想这些事,因为他把人间的名利富贵看做是虚幻、短暂、无意义的。所谓“世缘终浅道缘深”(苏东坡语),在这位质上人身上表现得非常彻底,他完全游离于尘世之外。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18.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人年轻时总以为自己懂得了人间愁苦,其实尚未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而人生阅历丰富之后,才发现真正的愁苦是说不出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宋代〕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此词构思巧妙,写少年时无愁“强说愁”和谙练世故后满怀是愁却又故意避而不谈,生动真切。此词上下片里的“愁”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矛盾,包含着深沉、忧郁、激愤的感情。

19.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陈寅恪《忆故居》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20.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王守仁《因雨和杜韵》

解释:漂泊江河茫茫万里,我都生了白发,世上有几人如此灯下对坐在黄昏?

因雨和杜韵
王守仁 〔明代〕

晚堂疏雨暗柴门,忽入残荷泻石盆。
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
客途最觉秋先到,荒径惟怜菊尚存。
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长笛下江村。

纵观全诗可以看到,在诗的前几句,充满了“晚堂”“疏雨”“残荷”“白发”“荒径”之类令人消沉伤悲的字眼,让人不由想起他被流放的不幸遭遇。前途未卜,道路崎岖,阴雨绵绵,似乎心情低落颓废也是理所当然。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21.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滄兮生烟。———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2.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人生难得知己,一旦分离,就可能阴阳相隔。这首诗告诉我们,友情需要用心去呵护。即便远在天涯,也要惦念彼此,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莫待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寄黄几复》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
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
“我居”句:《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作者在“跋”中说:“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寄雁”句: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
四立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蕲:祈求。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
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23.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

天地之间,山河辽阔,谁与我同坐,唯有清风明月而已。

与自然融于一体,而身心幽闲,不着眼于外物,才得内心圆满。东坡先生之境界,在日复一日的自然修行之中,越发趋于圆满。 ​

《点绛唇·闲倚胡床》

苏轼〔宋代〕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
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点绛唇·闲倚胡床》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词人自述游山玩水的寂静心态,下片特写与袁公济畅游的独特享受。全词运用了叙述与描写、写实与用典等渲染之笔,尽情抒发了与好友畅游湖山的快乐。

这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一首赠友词。这个友人是词中的“别乘”,即通判袁公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本一个人的风月,现在很愿分给好友一半,可见二人的感情很深,颇有知音相惜之感。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23.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惹人间桃李花。——宋·白玉蟾《卧云》

茶香袅袅的雅室,犹如仙子的家,舞剑、抚琴、品茗就是生活的日常。漫步烟霞的仙子啊,身披彩衣不惹尘嚣。在俗世的繁华喧嚣中,你选择了武夷烟霞为伴,松风竹韵为邻,日子在不紧不慢中舒展,内心在朴素平淡里丰盈。

《卧云》

宋·白玉蟾

满室天香仙子家,
一琴一剑一杯茶。
羽衣常带烟霞色,
不惹人间桃李花。

茶香袅袅的雅室,犹如仙子的家,舞剑、抚琴、品茗就是生活的日常。漫步烟霞的仙子啊,身披彩衣不惹尘嚣。在俗世的繁华喧嚣中,你选择了武夷烟霞为伴,松风竹韵为邻,日子在不紧不慢中舒展,内心在朴素平淡里丰盈。

​白玉蟾这首《卧云》是一首描写道家生活的七言绝句。整首诗先写嗅觉,家中焚香静坐,飘逸如同仙子;再以三个“一”字,勾勒出隐士生活的大概模样,一把古琴,一柄长剑,一杯热茶,这就是道家生活的主要内容了,很简单也很充实;最后,从衣服着手,道士的衣服从来不学人间桃李,用那般绚丽的颜色装饰自己,只是淡淡的,如山间烟霞一般的自然之色,流淌着道士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真谛。

全诗朴实无华,清新隽永,语浅意深,蕴藉深邃,意境绝美,唯美浪漫,自始至终都是带着一股仙气,为人们呈现了一位得到高人神仙般的生活,以及神仙般的境界,一切都是那么超凡脱俗,简直就是在世的活神仙。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惹人间桃李花。”既彰显了白玉蟾的浪漫情怀,又体现了他的道家修为之高,已经完全脱离了世俗烦扰,不为世俗所累,彻底地置身世外,忘我地融入大自然之中。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24.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25.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唐】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题鹤林寺僧舍》

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偷得浮生半日闲。

李涉此人在唐代历史上留下的印记较少,但这句诗,让他名垂青史。

这首诗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诗人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浮生,义为人生。《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指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因称人生为“浮生”。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26.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宋祁《玉楼春·春景》

玉楼春·春景
宋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绿杨烟外晓寒轻”,我特别喜欢这一句!嫩嫩的杨柳来了,就如轻轻的寒气走了...

诗人用“绿杨烟外”来形容杨柳的嫩绿,烟是指薄雾,烟外就是雾气之外,也就是说杨柳的颜色比雾气还要淡,显得清新而朦胧。“晓寒轻”写的是春天的气候,虽然早晨还有些寒意,但已经很轻微了。这首诗以游湖为题,描绘了早春的风光,表达了惜春寻乐的情趣。词人用细腻的笔法,华美的辞藻,拟人的手法,对比的技巧还有夸张的修辞,把春天的景色和词人的情感写得鲜明而富有魅力,津津有味!

作者炼字有方,一个“闹”字,别开生面,红杏开在枝头,视觉上的春天被牵到了听觉上,不但让人看到一树的红艳,也仿佛听见了蜂蝶、雀鸟争春的喧闹。作者也因此赢得“红杏尚书”的美名。

而浮生长恨,千金一笑,表现了作者潇洒的性格、落拓的襟怀。


27.衣食无亏便好休,人生世上一蜉蝣。——元·丘处机《莫愁诗》

《莫愁诗》

元·丘处机
衣食无亏便好休,人生世上一蜉蝣。
石崇未享千年富,韩信空成十面谋。
花落三春莺带恨,菊开九月雁含愁。
山林多少幽闲趣,何必荣封万户侯? ​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28.食色不移君子性,钱财易动小人心。——唐·吕洞宾《全唐诗·警世》

《全唐诗·警世》
吕洞宾
二八佳人体似酥,
腰间仗剑斩愚夫;
明里不见人头落,
暗地使君骨髓枯。

影响人寿命长短的因素很多。刀枪水火,天灾人祸,这些看得到的、人们容易理解的就不去讨论了。这里主要讨论人的性欲与人的寿命之间的关系。
贪色纵欲是人最容易犯的、最难改正的耗命的行为。


29.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元·唐琪《题龙阳县青草湖》

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实写虚,意境空灵美妙。此句写星空和水的倒影交相辉映,如同仙境一般,因此诗中把河流比喻成星河。同时,“清梦”本身是虚的事物,在诗人笔下,却仿佛具有了实体的重量,小船载着满满当当的“清梦”,在河中飘摇。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30.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 唐代·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 ​

解释: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是那远在天涯的人儿久不归来。苍山上空悬挂的明月不知我心中愁事。水面上低吟的风吹落水旁花瓣飘落眼前,远空摇曳的碧云在晚风的吹拂下微微斜行。 ​

《梦江南·千万恨》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到底什么是最恨的东西呢?背叛、出卖、失恋等等,最恨是逃不过的生死。在面对生死时,又有谁能不痛心。
简约,又带有绝望的美。 ​

思夫之妇在孤单的月光下含思而怨,在江楼上翘首以盼,独自思念离人的情景。那纷纷零落的花,那悠悠流去的水,此刻都赋予了情感与生命,正是女主心中不尽的柔情,是她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华,也是她绵绵不绝的无限愁情。爱而不得见,思而不得见,则爱极而怨,怨极而恨,恨极而悲,悲极而伤。

32句超凡古诗词,出入红尘任逍遥,蕴含着人生哲理。


31.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唐·白居易《白云泉》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


32.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宋·释绍《颂古五十五首其一》

颂古五十五首其一

宋·释绍昙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天有百花可赏,秋天有美丽的月色;夏天有凉风,冬天有瑞雪。

如果没有闲事在心里,那么处处都是人间好时节。珍惜身边的风景,那么,处处都是人间好时节。

一季一景,四时轮回。
在漫长的一生里,我们看春天的花,捕夏天的萤,吹秋天的风,赏冬天的雪。
生活之暇,工作之余,约上三五好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何必在乎人生几何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