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界功臣:国产经典武器回眸之6610型扫雷舰

 春城春短春芳 2024-06-27 发布于吉林

在人民海军装备史上,曾有一款仿制舰艇一直未遇到发挥其特长的机遇。不过,当形势迫使其不得不“跨界”时,它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战斗任务,而且一战成名。这款颇具传奇色彩的舰艇,就是国产6610型扫雷舰。

一专多能

人民海军初创时,最紧迫的需求是扫雷舰艇。因为国民党军败逃时,在长江口布设了大量水雷,妄图封锁长江“黄金水道”及上海这个全国轻工业中心,阻挠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医治战争创伤、改善人民生活。尽管人民海军通过在旧杂式舰艇上加装从苏联进口的扫雷具突破了敌人的水雷封锁,但实践证明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效率十分低下。

跨界功臣:国产经典武器回眸之6610型扫雷舰

鉴于此人民海军必须建造专业的扫雷舰艇以备不时之需。然而,旧中国留下的工业底子十分薄弱,无力支撑自主研发扫雷舰艇。要想在短期内解决问题,寻求苏联援助是当务之急。当时,长江口扫雷行动虽已结束,但侵略者又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畔,国内有限的资源集中支援抗美援朝,海军装备建设只得暂缓。直至1953年6月4日,我国与苏联签订《关于向中国海军交货和关于建造军舰方面给予中国以技术援助协定》(简称《六四协定》)时,争取到苏联向我转让生产254K和254M 型扫雷舰,这两型扫雷舰的国内编号分别为6605型和6610型。

254K扫雷舰是二战后苏联根据获得的德国技术资料研发而成,254M在254K 基础上做了较大改进。按理说,当时百废待兴,人民海军急需填补的缺项也不少,只需引进更加先进的254M 即可。然而,苏联顾问却认为,以中国船厂当时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准,即便是组装生产技术水准相对较低的254K已不容易,因此强烈建议中国先仿制生产254K,再过渡到转产254M。

苏联顾问的建议被人民海军采纳了,但1956年武昌造船厂组装的 6605型扫雷舰首舰下水后不久,中方就收到苏联移交的 254M图纸、中方经反复研究,决定组装完已订购的4艘6605型后,不再组织后续生产,全力转产6610型扫雷舰。作出这个决策的主要依据有两条:国内船厂经过技术改造,已具备转产6610型的实力;6610型不仅扫雷效能较6605型有明显提高,而且实现了多用途,尤其是反舰火力更强大。

作为6610型的参考原型,254M舰长60米、舰宽8.8米、吃水2.3米、标准排水量570吨,该型舰装有2台柴油机,单台功率1100 马力,全舰最大航速15节,其主要扫雷装备包括1部猎雷声呐、2套 MKT-1 型大型爆破截割式扫雷具、1套BTAK 型音响扫雷具和1套TEM-52M型电磁扫雷具。其中,MKT-1型大型爆破截割式扫雷具不仅扫雷宽度较254K上装备的MKT-2 型中型扫雷具增加了1倍,还具备了爆破雷链的功能。BTAK型音响扫雷具和 TEM-52M型电磁扫雷具性能也较254K上的同类装备有所提升,故254M扫雷效能提升明显。此外,254M还装备了2座深水炸弹发射器,备有10枚大型深水炸弹,因此具备一定的反潜能力。该舰舰艉甲板还设有雷轨,可携带10枚大型触发水雷或8枚非触发水雷,必要时可客串布雷舰。

当然,相较附带的反潜和布雷功能,人民海军更青睐254M强大的反舰火力。该舰的艏、艉中轴线上各布置了1座双联装37毫米机关炮,舰桥前平台布置有2座双联装14.5毫米机枪,舰体中后部烟囱两侧布置有2座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当敌舰出现在该舰正前方左右各45度范围内时,该舰有1座双联装37毫米机关炮、2 座双联装14.5毫米机枪和1座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可对敌射击;当敌舰位于该舰左侧或右侧时,该舰有2座双联装37毫米机关炮、2座双联装14.5毫米机枪和2座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能同时对敌射击;若敌舰位于该舰舰艉正后方,该舰也有1座双联装37毫米机关炮和2座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可同时对敌射击。

自主改进

1954年,人民海军制定装备发展“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争取国外援助成套材料设备和技术,在国内装配建造,夯实技术基础;第二步,消化吸收国外技术进行仿制,逐步提高材料设备的自给率;第三步,立足国内自行设计,使用国产材料设备,完成海军第一代武器装备的研发生产。

跨界功臣:国产经典武器回眸之6610型扫雷舰

具体到6610型,情况颇为特殊。因为它本质上是6605型的改进型,而国内通过来料组装的4艘6605型算是走完了国产扫雷舰发展的第一步。因而,海军决定全力生产6610型时,跳过了来料组装这一步,1956年6月刚得到254M的俄文资料,次月即在武昌造船厂开工建造6610型第1批次的首舰。时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还提出,要探讨将该型舰舰艏双联装 37毫米机关炮升级为单管85毫米舰炮的可能性,以进一步增强该舰火力,以便对抗台湾国民党海军舰艇。

当时,国内正着手仿制的苏制90-K型85毫米舰炮最大射程15千米,最大射高10千米,明显高于双联装37毫米机关炮(最大射程8.5千米、最大射高6.7千米)。尽管前者射速较低,但其榴弹弹丸却重达9.3千克,是后者榴弹弹丸(0.732千克)的13倍。然而,90-K型85毫米舰炮全重达5.3吨,比拟取代的双联装37毫米机关炮重2吨。对于标准排水量才570吨的6610型来说,舰艏增加的重量,必须通过调整舰内设备、设施来补偿,否则可能影响全舰平衡及稳性。因此,在1958年底前交付海军的第1批次4艘6610型上,仍保留了原先的火力配系。不过,这4艘舰并非原样仿制,而是进行了为驾驶台增加遮阳棚、将苏式炉灶改为中式炉灶、为水兵舱增加风扇等12项本土化改进。

在6610型第1批次建造过程中,因发现一些技术装备的国产化仿制进程不及预期,海军又向苏联订购了4舰份的关键技术装备拟用于第2批次的 6610型上。但因中苏关系破裂,苏方并未完全履行合同,这直接影响到第2批次舰的建造进度。

6610 型第2批次舰依然是4艘。其中,第5、第6号舰仍由武昌造船厂建造。考虑到台湾海峡被国民党海军封锁,武昌造船厂的广品无法通过海路交付海军南海舰队,因此有关部门决定由广州黄埔造船厂负责建造第7、第8号舰。考虑到南海舰队的作战环境,有关方面对第7、第8号舰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将舰艏双联装37毫米机关炮升级为单管85毫米舰炮;将手动扬弹机改为电动链式扬弹机以提高供弹速度;全面修改通风系统,取消锅炉取暖系统增设全舰空调系统;增大停泊柴油机发电机机组功率。这一系列改进,后被称作“南海方案”。

此前,广州黄埔造船厂建成最大的船不过是艘320吨的吊杆船。接到建造6610型任务后,全厂上下攻关克难,最终按时将第7、第8号舰交付南海舰队。当时,该厂仅有1部15吨履带吊车,而且因船台位置的关系,只能在船台右侧行驶。不过,起吊工人集思广益,想出了用土吊杆配合吊车的妙招,硬是提前完成了主机和辅机的吊装任务。

为了不再被人卡脖子,国内研究机构集中力量进行系统攻关,相继解决了诸多关键子系统的国内配套问题。在国产化进程中,有关方面在保留并改进6610型初始设计中锅炉取暖系统的同时,还增加了全舰空调系统并增加了日用蒸汽系统的供汽量。这种改进方案被用于第3批次舰上,亦称“东海方案”。1965年,有关方面又在“东海方案”基础上,对空调设备、扬弹机、通信和雷达设备进行改进,被业内称作“65修改”。

20世纪70年代后,有关方面对6610型进行了包括换装新型探雷声呐和调距螺旋桨在内的818项改进(多数是小改进),方批准其生产定型。至此,该舰与其原型相比,不仅作战效能明显提高而且更适应中国的国情军情。20世纪80年代,针对舰艇生活设施,有关方面又对6610型进行了两次改进。

一战成名

6610型扫雷舰,不仅拥有较大的续航力、自持力、适航性,而且设备齐全、武备较强,战时可执行扫雷、布雷、巡逻、警戒、护航等任务,平时可执行各种训练,以及人员和军需物资运输的任务,其性能在平战要求间达成良好平衡。

1972至1973年,在人民海军援越扫雷行动中,6610型未能出征,但在1974年1月19日爆发的西沙海战中该型舰却“意外”建功。1974年1月15日23时许,海军南海舰队389舰舰长肖德万接到命令:立即率舰到榆林基地与396舰会合,一起为西沙守岛民兵运送粮食、淡水、手榴弹等战备物资。389舰为6610型8号舰属于“南海方案”舰,即舰艏装有1门85毫米舰炮。396舰为6610型13号舰,由武昌造船厂建造属于“65修改”舰。当时,389舰正在广州厂修,主机虽已试车,但舰炮尚未调试校正,新兵训练还不系统,不少老兵正准备退役。接到命令后,389舰全体指战员迅速统一思想按时起锚。1月17日,两舰编队起航奔赴西沙。考虑到要放小艇上岛为民兵运送物资,航渡中的389舰临时组建了“登岛战斗小组”,装备了冲锋枪、手榴弹等轻武器,并进行了跳船训练。当时谁都未料到,这些战斗准备后来竟发挥奇效,成就了一段海上传奇。

跨界功臣:国产经典武器回眸之6610型扫雷舰

1月19日晨,我389 舰、396舰将敌军“李常杰”号和“怒涛”号拦阻于广金岛西北海面,“李常杰”号是原美军巴尼加特级水上飞机支援舰,满载排水量2800吨,装有1 座单管 127 毫米舰炮、3座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2座20毫米“厄利孔”机关炮。“怒涛”号是原美军可贵级扫雷舰,标准排水量650吨,装有1座76毫米舰炮,2座双联装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6门20毫米“厄利孔”机关炮。两艘敌舰都装有雷达和自动火控设备。对此,我389舰、396舰毫无畏惧,针锋相对。在敌“李常杰”号率先撞坏我396舰指挥台柱、左舷栏杆及扫雷器后,肖德万果断指挥389舰撞击敌舰,迫敌转向。

当天10时22分,敌舰率先开火,第1炮就命中我389舰中部甲板,战士周友芳壮烈牺牲。我方立即反击,389舰396舰迅速逼近敌“李常杰”号,冲入敌127毫米舰炮射击死角,集中全部火力猛攻。事后敌方统计,仅10余分钟,“李常杰”号便中弹820余发,侧倾超过20度,甲板多处起火,丧失了战斗力,只得仓皇逃离战场。

然而,就在我389舰贴身猛揍“李常杰”号时,却遭在旁窥视的敌“怒涛”号偷袭,舰艉辅机舱中弹进水。正在搬运弹药的战士郭玉东见状,迅速脱下呢制军装包裹着木塞堵漏,并用身体死死抵住涌入的海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郭玉东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军舰,战后被追授一等功,并被誉为“海上黄继光”。肖德万旋即指挥389舰扑向“怒涛”号,从相距1000余米一直打到距敌舰不过20余米处,充分发挥近战火力,协同396舰将“怒涛”号打得千疮百孔。

战斗中,389舰的85毫米主炮在排除了卡弹故障后,一连数炮命中敌“怒涛”号指挥台,击毙敌舰长。当极度抵近时,389舰战士打开堆放在舰面上计划交付西沙守岛民兵的武器弹药箱,操起56式冲锋枪对着敌舰面横扫,并将67式木柄手榴弹不断抛向敌舰,创造了“手榴弹炸军舰”的海战传奇。事后统计,此战我方共计消耗26枚手榴弹,皆招呼了“怒涛”号。

最终“怒涛”号被我方赶来支援的281编队送入了海底。不过,英雄的389舰也因弹药舱发生爆炸而受损,且舵机业已失灵。舰长肖德万果断指挥该舰在琛航岛成功抢滩,保住了这艘刚立下战功的军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