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最大的远见,就是逼孩子“长大三次”

 blackhappy 2024-06-27 发布于陕西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给儿孙做牛马。

想尽办法,让孩子独立起来,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这是很多父母想要做的事情。

毕竟,父母再努力,留下多少钱和房子,如果孩子不争气,到头来也会坐吃山空。

可是如何才能让孩子独立呢?很多父母就茫茫然了。

作家高自发在文章中,写了这样一番话:人要长大三次。

第一次长大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

第二次长大是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情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

第三次长大是明知道有些事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去争取的时候。

一个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无能到能,是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经历以下三种蜕变。

父母最大的远见,就是逼孩子“长大三次”

01

第一,放下自我,学会社交。

很多的孩子,从小被父母疼爱,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主角,社会的小皇帝。

走到任何地方,大家都要围着他转,否则就很不开心,甚至大发脾气。

从人的潜意识里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主角。

就是孩子做“过家家”的游戏,都希望自己是新郎新娘,而不是炒菜做饭的人,司仪等。

若孩子长期生活在能够“自我为中心”的家庭,慢慢就会变得“目中无人”,狂妄自大。这显然和父母的纵容,是密不可分的。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一个孩子的一生,不能一直在父母身边度过。更多是要孩子自己去闯荡,去结交朋友。哪怕是利益之交,也是需要的。

所有的社交,都是双向互动的,而不是谁应该围着谁转动。

社交大师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写道:“影响他人的唯一办法便是讨论他们的需求,并告诉他们如何满足这个需求。”

考虑他人的感受,谈论他人感兴趣的话题,满足他人的需求,尊重他人的选择,帮助他人实现梦想,给他人鼓掌......孩子学会了这些,自然人缘不会太差。

父母逼着自己,不要太多的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在群体中,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主角”,也不得不做“配角”。

孩子成长了,学会与人携手,与人共情,情商就提上来了,也慢慢融入了社会,能找到圈子,成就工作和生活。

父母最大的远见,就是逼孩子“长大三次”

02

第二,接纳失败,及时放手。

“我要成功”,大人,孩子都希望如此。

可是人是不会一直成功的,跌倒,归零,一败涂地,都是可能的。

小时候,很多父母会给予孩子这样的信号:勤能补拙。

只要足够努力,就没有什么不能成功的。小挫折,是一场考验,继续努力,就挺过去了。

可是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发现,很多人,一辈子勤劳,但是不富有。

有些事情,你做了一百分的努力,但还是失败了。若是不能接纳结果,还要去努力,这就是灾祸的开始。

比方说,孩子去了大学,开始恋爱了。为了一个喜欢的人,也费尽周折。送花,表白,请吃饭,一起旅游......但是被喜欢的人,还是离开了。

孩子无法接纳“爱而不得”的结果,很容易走极端。采用自残,威胁,跳河,暴力等方式,去挽回爱情,这就很可怕了。

如果孩子知道,得不到就算了,放手就行了。那么他就不会为情所困,更不会走极端。

老子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作为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结果。徒劳无功也是正常的。

从小就让孩子,去做一些注定完不成的事情,早一点有栽跟头的体验。

特别是一些危险、困惑的场景,逼着孩子,承认自己不行。放弃那一刻,也会泪流满面,但是一转身,人就是重生。

人是有局限的,生活有残缺,永远不会完美。允许瑕疵的存在,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格局。

父母最大的远见,就是逼孩子“长大三次”

03

第三,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如果一个孩子,懂得了社交,能融入群体,也会放弃得不到的东西,那么他会很自由。但也可能会因此颓废。

更多的是,孩子在困惑,结果不一定是预期的那样,还要努力吗?

社交的时候,常常迁就人,有必要吗?帮人一百次,为什么没有得到一次回报呢?

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要孩子去懂得“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对于人生、社交、工作等,有很多的挫折,但还是要保持十分的积极。

“结果不好,但是我已经尝试过了;对方没有爱心,但是不妨碍我有爱心”,用这样的心态去做人,人就会自带阳光。

在西汉开国功臣韩信,还小的时候,家境贫寒,还处处被人欺负。

一个洗衣服的老太太,看到韩信可怜,把自己的一碗饭,分出一半给韩信。

韩信说:“我以后要报答你。”

老太太说:“算了吧,就你这样,还怎么报答。”

多年后,韩信做官了,带着千金来回报老太太。这是故事的结局。但是更佩服的是,老太太一直都没有想过要得到报答,因此一直都坦然,一直都践行自己的好人原则。

没有结果,就不去做了吗?就像种地一样,也许秋天是颗粒无收的,但是不能因此就放弃春天的播种。

成也好,失败也好,都没有关系,我们得到的,是一个积极的“过程”。

父母最大的远见,就是逼孩子“长大三次”

04

剧作家本·琼森说过:“父亲的名声有时无助于儿子,却反而会淹没他:他们彼此站得太近,阴影扼杀了成长。”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和父母远离的过程。

给孩子独立闯荡的勇气,社交的智慧,允许自己成功或者失败,总是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这是父母要尽早做到的。

长大不是身体长高,长胖,而是精神富足,内心强大。

从今往后,让孩子走出父母的影子,去风雨里生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