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奏为乞改陵州州名状‖古伯良 点校

 嘉绒遗民 2024-06-27 发布于四川

奏为乞改陵州州名状

文  同

古伯良 点校

右,臣自到本州,求州之所以得名之由。据地志云,自秦至齐,本犍为与蜀二郡之地。在梁常(似当作“尝”)为怀仁郡,西魏时始改为陵州,因境内有陵井,故名焉。陵井,始後汉张陵开兴,因陵名,遂以名井,後复因井名以名其州。隋虽易为隆山郡,唐又以为仁寿郡。至乾元中,复以为陵州,遂因仍至今矣。

按,陵本沛人,世有别传,载其异事者尤多,臣不敢以闻。然观其为井之功,实亦非常人所能建置。此州之民,既赖之以为生,复畏之以为神。凡过其祠庙,及道其所以昔日为井之事,皆懔然加肃,不敢少懈,如在其上与其前後,若是之恭也。国家亦殊仰其所利,以赡给诸郡,凡三载郊礼,颁赏军校,一切皆於此取之,是所谓有功於国而有利及民者也。但今以其名配井与州,而使其下负薪刍操瓢囊者,无男子、妇人、稚幼、耉老之属,日日道其名,千万在口。臣愚,窃谓州取其名,於国体固无嫌,若属之斯民,臣恐於义或有未安者已。

臣闻,晋羊祜开府南夏,惠流百姓,後人讳其名,为改“户曹”为“辞曹”。王舒[①]除会稽内史,舒言其父名会,求换他郡,朝议以字同音异不许,舒云音虽异而字同,乃特命以“会”为“郐”授之。唐阳城[②]号卓行,商山道中有驿曰“阳城”,元稹过其处,易之,为避贤。孟浩然独能诗,襄阳有浩然亭,郑誠为刺史,更其题曰“孟亭”。此意皆谓贤者之名当与隐避,不欲使其下常斥之也。载在简牒,以为佳论,读者皆谓当时所举宜矣。

今陵方之数子,其功利盖亦施於无穷,有足尚者,累世褒赠,实有封号,朝廷亦尝因其他郡遗蹟建宫养徒,俾崇奉之。是则岂有国家所以存录能立丰功厚利之人,而此州之民,素蒙其休顾显然无一忌惮,咸得以名而称之哉?虽然千有余年,其民侮慢轻凟如此,至於圣世,始歆然若有感发,隂期秘数,无乃将有所待者耶?

伏遇皇帝陛下光明盛大之德,绍巩固绵长之运,顺考古道,尊尚贤哲,旧者修之,废者起之,合理当义,无不条举。此者伏望圣慈垂仁降惠,上嘉古昔,山藏海纳,恕臣僣(jiàn,古同“僭”)[③],下省臣章,俯遂愚情,特开宸旨,别赐州号。庶使此方之人存上下尊卑之体,已往之灵受光华丕显之赐。百王未正之典,千载不行之事,自陛下今日正之行之尔。岂独光昭史策,彰示万世,亦以知陛下不弃下臣之言,而特明前人之德矣。

干冒宸扆[④],俯伏待罪。臣无任狂越恐惧激切屏营[⑤]之至,谨具状奏闻,伏候勅旨。

《四部丛刊·丹渊集》卷三十四

上海涵芬楼藏明汲古阁刊本



[]王舒(?—333):琅琊临沂人,字处明,东晋初年官员。

[]阳城(736—805):字亢宗,定州北平(今河北完县)人,唐朝官员,曾任道州刺史。后隐于中条山,远近慕其德行,多从之学。闾里相讼者,不诣官府,诣城请决。元稹《阳城驿》诗云:“祠曹讳羊祜,此驿何不侔。我愿避公讳,名为避贤邮。”

[]僭易:冒昧、轻慢。谦词。

[]宸扆(yǐ):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风。

[⑤]屏营:作谦词用于信札中,意为惶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