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纡竹记‖古伯良 点校

 嘉绒遗民 2024-06-27 发布于四川

纡竹记

文  同

古伯良 点校

纡竹,生于陵阳守居之北崖。其始共本以出,去土未几而遽分。其一(原文作“三”,当误)裁三尺,倮(同“裸”)然无他枝,乃蘖盖其颠,未脱箨时蝎害之使然尔。其一既独盛,将挺起,为垂岩所轧,力不得竞,乃求虚以伸,所趣觝碍无所容,屈己自保,生意愈艰,蟠空缭隙,拳局以进,伏碻磝,蔽蓊薉,曾莫知其历寒暑之何许也。余采药过其下,见之,命聱、齾(áoyà)二童奴拨荒榛,除腐蔓,扶起而支持之,则已坚强偃蹇,宛骫附地,若不欲使人加哀怜於其不得遂诸生理者。然观其抱节也,刚洁而隆高,其布叶也,瘦㾪而修长。是所谓战风日、傲冰霜、凌突四时、磨轹万草之奇植也。

余叹视良久,聱者进而言曰:“是将以瑞而名之,可乎?”曰:“瑞生于人所易见,俾得以致之。此独处穷僻,非瑞也。”齾者进而言曰:“是将以怪而名之,可乎?”曰:“怪起於不常,有物体自効以见骇於世。此因地而然,非怪也。”然则何名而可?曰:“天之生物,槩(同“概”)授以生,其各有所得失之者,莫不常系乎其所托。竹之为物,乃草木之中甚贤者。今此不幸,不得其地以完其生,上蔽旁阏,不使自通,遂至於质状如此。然其天之所与,虽不能奋迅条达以尽其性,而其所得短长巨细之分,当亦缘理而浸长之,故其气不能畅茂於其内,而其势所以促蹙於其外也。且其所以若是者,夫岂得已哉。今也,就其所以不得已者而名之曰'纡’,庶使後之人知其得名之由,以不得已而取之也。”

於是,聱、齾并进而言曰:“公名之,既闻命矣。公平居常好戏为此者,盍摹之以示於人乎?”余许之,使聱者裂素,齾者渍墨,清晓上平云阁,为濡毫而挥洒之。自卯至辰而就,乃言此题其下。熙寧壬子(1072)孟冬辛丑,与可记。

注:

㾪(shěng):瘦。

聱(áo):话不顺耳。齾(yà):缺齿。

碻磝(qiāo áo) :多石不平貌。

蓊薉(wěng huì):草木茂盛貌。

  《四部丛刊·丹渊集》拾遗卷下

上海涵芬楼藏明汲古阁刊本

跋与可纡竹

苏 轼

纡竹生于陵阳守居之北崖,盖歧竹也。其一未脱箨[1],为蝎所伤;其一困于嵌岩[2],是以为此状也。吾亡友文与可为陵阳守,见而异之,以墨图其形。余得其摹本以遗玉册官祁永,使刻之石,以为好事者动心骇目诡特之观[3],且以想见良友之风节,其屈而不挠者,盖如此云。

注:

[1]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2]嵌岩:山洞。峻险的山岩。

[3]动心骇目:看了使人感到心动惊骇。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诡特:奇特。

  《四部丛刊·丹渊集》附录

上海涵芬楼藏明汲古阁刊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