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古传说篇丨异兽: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各有所好

 大山860 2024-06-27 发布于内蒙古

---橙叔公众号日更的第48篇文章---

作者:橙叔,字数:3226字

龙,是中国的“图腾”。

图片

龙生九子,是指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菽园杂记》、《戒庵老人漫笔》、《玉芝堂谈芸》、《怀麓堂集》等书籍均记载有“龙生九子”。

最有代表性的版本是《中国吉祥图说》。

灿烂的吉祥文化是民族之树根条的一部分,成了中国人身上的标签之一,成了相同血脉的一种延续。《中国吉祥图说》按照传统吉祥文化中神、兽、图、物四个版块进行分类,主要讲述了中国吉祥以瑰丽的形象触动你的心灵的让你身在“福”中知“福”、享“福”在“福”中感受美的境界。

图片

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

根据《中国吉祥图说》整理记载:

图片

图片

  • 龙生九子之一·囚牛

囚牛[qiú niú], 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爱好音乐,常常蹲在琴头欣赏拨动丝弦的音乐,因此琴头常常会刻上它的像。琴头装饰沿用至今,特别是在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龙头胡琴”。

《治世余闻》有云:“囚牛,龙种,性好音乐。”传说囚牛是众多龙子中性情最温顺的,它不嗜杀不逞狠,专好音律。龙头蛇身的它耳音奇好,能辨万物声音。

图片

图片

  • 龙生九子之二·睚眦

睚眦[yá zì],是老二,豺身龙首,为龙和豺所生。平生好斗喜杀。

古代史书记载其嗜杀喜斗,性格刚烈、好勇擅斗、嗜血嗜杀,而且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形象,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

《史记·范雎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也作“压眦”。

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睚眦变成了克杀一切邪恶的化身。

图片

图片

  • 龙生九子之三·嘲风

嘲风[cháo fēng],形似兽,是老三,好险又好望。

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形象,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

《渊鉴类函·鳞介·龙》四引(明陈仁锡)《潜确(居)类书》云:“龙生九子,……嘲风好险,形殿角上。”

《坚瓠集》:“三曰嘲风。性好险。殿角走兽是。”

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

图片

图片

  • 龙生九子之四·蒲牢

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

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形象。

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大的鲸鱼。当鲸鱼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

人们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东都赋》曰:“于是发鲸鱼,铿华钟”。

《西京赋·注》曰: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为鲸鱼。”

后以蒲牢为钟的别名。《全唐诗》六一六皮日休《寺钟暝》:“重击蒲牢唅山日,冥冥烟树睹栖禽。”古时钟上多作兽头。

图片

图片

  • 龙生九子之五·狻猊

狻猊[suān ní],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喜静不喜动,好坐。

又喜欢烟火,常被用来装饰香炉脚部,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形象。

狻猊作为装饰,出现在香炉上的脚部。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文殊菩萨像前。

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图片

图片

  • 龙生九子之六·霸下

霸下,又名赑屃,鳌、龟趺(fū)、天下、龙龟等,形似龟。龙之九子之六子,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

碑座下的龟趺是其形象。

霸下一方面为实用之物,用来做碑座,俗称“神龟驼碑”,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另一方面,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它的象征以“长寿吉祥”为依据,并带有地位级别、图腾崇拜、巫术崇拜等方面的涵义。 

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明杨基《眉庵集》八《天妃宫题赠道士沈雪溪》诗:“月明贝阙金银气,日暖龙旗贔屃纹。”

杨慎《引庵全集》八一《龙生九子》:“俗传龙生九个,……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跌是也。”

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

图片

图片

  • 龙生九子之七·狴犴

狴犴[bì àn],又名宪章,形似虎,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第七子。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

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形象。

《龙经》有云:“狴犴好讼,亦曰宪章”。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匍匐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天禄识余·龙种》记载:“俗传龙子九种,各有所好……四曰狴犴,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

张岱《夜航船》记载:“四曰狴犴,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

狴犴既是牢狱的象征,又是黎民百姓的守护神。此外,上虞区上浦镇冯浦村还有“狴犴龙舞”的文化习俗,颇具地方特色,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图片

图片

  • 龙生九子之八·负屃

负屃,似龙形,龙生九子的第八个儿子,雅好斯文。

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形象。

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炙人口,千古称绝。

负屃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图片

图片

  • 龙生九子之九·螭吻

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鸱吻,龙形的吞脊兽,龙生九子中的第九子,口阔噪粗,平生好吞。

螭吻由鸱尾、鸱吻(音吃吻)演变而来,它是龙与鱼结合所生,所以螭吻又叫鱼龙。

螭吻的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龙头鱼身,喜欢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辟火,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常见于中国古代皇家宫殿建筑之中,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形象。

据唐朝苏鹗《苏氏演义》卷上:“蚩者,海兽也。汉武帝作栢梁殿 。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鸱字,见其吻如鸱鸢,遂呼之为鸱吻, 颜之推 亦作此鸱。”

《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

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中国民间也称鰲龙。其原型可能是深海大鲸。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