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通:后周最后的尊严,北宋代周唯一的“拦路虎”

 凤凰山居士 2024-06-27

莽子说2023-10-28 11:23江西

韩通,字仲达(此仲达非彼仲达),太原人。少习武艺,饶有武略,以勇力闻名乡野。

后晋开福元年(947年),契丹国主(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攻陷汴京(今开封),俘虏后晋出帝石重贵及后晋宗室、百官、妃嫔500余人,灭亡后晋王朝。同年,后晋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称帝,建立后汉王朝,是为后汉高祖。

刘知远称帝后,广发檄文,号召中原豪杰共同驱逐契丹、恢复汉家天下,并打出坚决抵抗契丹到底的旗帜。在刘知远的感召下,各地豪杰之士,纷纷投靠刘知远,刘知远的势力迅速增强,韩通也是在这一时期参加了刘知远的军队。而后,韩通跟随刘知远南征北战,攻入汴京,建立后汉在中原的统治秩序,凭着战场上的拼杀,韩通被提拔为检校左仆射之职。

乾祐元年(948年),后汉隐帝刘承祐继位,刘承佑提拔韩通为奉国指挥使。同年二月,河中、永兴,凤翔三镇相继叛乱,刘承佑遂以辅政大臣、后汉第一名将郭威为枢密使,率军平叛,并以韩通率部从征,归属郭威节制。

在平叛战斗中,韩通依旧悍勇无畏,作战勇猛,也在战斗中与郭威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郭威平定叛乱后,奏请朝廷提拔韩通为天雄军马步都校,韩通也由此成为郭威的心腹大将。

乾祐三年(950年),刘承佑猜忌郭威,在汴京突然发难,处死了郭威全家及郭威的侄子兼养子柴荣全家,彻底逼反了郭威。郭威遂在大名(今河北大名东)起兵,不久便攻入汴京,建立后周王朝,是为后周太祖。在郭威代汉建周的过程中,韩通始终坚定的站在郭威的一边,带领军队从大名打到汴京,立下赫赫战功。郭威立国后,提拔韩通为奉国左第六军都校,领雷州刺史,不久迁为保义军节度使。

显德元年(954年),北汉国主刘崇趁郭威病逝,柴荣(后周世宗)初继位,后周政局不稳之际,勾结契丹大举进犯后周。柴荣遂命令韩通从晋州道东出,邀击北汉军,以牵制北汉军。柴荣则亲率周军精锐在高平(今山西高平县南)大败北汉、契丹联军,是为高平之战。战后,柴荣提拔韩通为太原北面行营部署,以韩通率军攻打太原,后因粮尽而还。

在高平之战后,柴荣开始重用韩通。显德二年(955年)六月,柴荣发动攻打后蜀的战役,柴荣任命韩通为西南行营马步都虞侯,成为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员。征蜀战役结束后,韩通被提拔为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傅、侍卫马步军都虞侯,成为大宋军界的三把手(前两位是张永德和赵匡胤)。

显德五年(958年),柴荣夺取南唐淮南江北之地,并以韩通为归德军节度使,节制淮南地区的周军。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发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伐辽战役,韩通先期率军北上,一路疏通河道,为周军主力北上打通通道。

就在柴荣在燕云地区攻势迅猛的时候,柴荣突然患病,不得不班师回朝,前功尽弃。回到汴京后,柴荣病情加重,自知时日无多,遂开始安排后事。柴荣将威望高的殿前都点检张永德(郭威的女婿)罢黜,改任自己的亲信将领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禁军一把手)。并以韩通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禁军二把手),旨在制约赵匡胤,不使赵匡胤一家独大。

不久后,柴荣去世,年仅39岁。其7岁的幼子柴宗训继位,是为后周恭帝。柴荣去世后不到半年时间,赵匡胤就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即陈桥兵变。赵匡胤率原本要北伐辽国的大军攻入汴京,汴京城内多是赵匡胤的死党旧部,赵匡胤很快控制了汴京全城,大局已定。即便如此,韩通依旧悍勇无畏,为了柴荣的知遇之恩,在大厦崩塌的时刻,试图尽力的组织周军抵抗赵匡胤,可惜韩通还没到军营,就被军校王彦升发觉,王彦升一路追杀韩通至家中,捎带将韩通全家诛杀。

赵匡胤称帝后,感念韩通的忠义,追赠韩通为中书令,将其以礼安葬。并亲自为韩通写追悼词:“振迹戎伍,委质前朝,彰灼茂功,践更勇爵。夙定交于霸府,遂接武于和门,艰险共尝,情好尤笃。朕以三灵眷佑,百姓乐推,言念元勋,将加殊宠,苍黄遇害,良用怃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