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王朝:明知如月姑娘是“卧底”,邬思道为什么还哪去哪带着?

 杨角风发作 2024-06-24 发布于浙江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段剧情非常有意思,那就是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夺嫡之夜后,邬思道选择了“半隐”,并在第二天一大早就匆匆离京。

可就在他匆忙赶路的途中,突然就听到身后追过来一匹马,马后面还跟着一辆车:

骑马之人不是别人,正是昨天刚被从宗人府救出来的老十三胤祥,此时他抱着半坛酒要给邬思道送行。而车里则坐着一名妙龄女子,是老十三胤祥跟“四嫂”商量,送给邬思道的。并且,在这名女子下车的一瞬间,邬思道竟然恍惚的喊了一句:

“秋月?”

当然,此女并不是秋月,而是秋月的替代品——如月,那么,她到邬思道身边的目的是什么,最后又为什么跟邬思道一起选择了全隐?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如月姑娘:拿我当赝品也就罢了,你邬思道还逼我卖艺不卖身!

一、

按照老十三胤祥的说法,他特意带着如月姑娘,前来给邬思道送行,是有原因的:

“邬先生,这是我和四嫂商量,让她来照顾你的。”

按照字面意思,再加上老十三胤祥刚刚又问了一句邬思道,说他也是快五十岁的人了。孔子他老人家都说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天命,是天道运行的规律,不是人力所能扭转的。到这个岁数了,该知天命,该明白万物存在的道理,接纳自己,接纳别人,顺其自然。

也就是说,邬思道在雍亲王府辛苦工作了十多年,现如今要离京了,身边连个伺候的人都没有。所以老十三胤祥跟四嫂商量了一下,决定派个年轻点的丫头去伺候邬思道,毕竟也辛苦了这么多年。

当然,这是老十三胤祥说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由于他说“四嫂”的时候明显停顿了一下,这个异常的举动就说明这里面还有隐情。

按照如月姑娘自己说的:

“这是十三爷给我起的名字!”

好像这个女子是老十三胤祥给找来的,所以才会跟四嫂商量,将她送给邬思道。可是,联想到老十三胤祥昨天晚上才从宗人府放出来,又去丰台大营调兵,又去畅春园护驾,再返回雍亲王府……

就这么一晚上的时间,不可能找到这么个长得像年秋月的女子,还能起名叫如月。

二、

大家仔细看上面这张截图,如月姑娘在提到自己名字的由来时,特意抬眼看了一眼老十三胤祥,她为什么会有这么个举动?

显然,她说这话有刻意跟老十三胤祥套近乎的表现,毕竟人家是皇子,未来的铁帽子王,他能赐名乃荣幸。同时面对邬思道的询问,她抢先回答后,也是为了再向老十三胤祥确认一下,自己这样回答对不对?

好在老十三胤祥并未在意,反而命令她赶紧扶邬先生上车,好生伺候。

那么,如月的这个抬眼看老十三胤祥的举动,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有!

还是回到刚才老十三胤祥对如月姑娘的介绍上,他说是自己跟四嫂商量,而刚刚我们也分析了,老十三胤祥一晚上的时间根本就找不到这样的姑娘。那么,会不会是四福晋找到的这种姑娘,并托老十三胤祥送给邬思道呢?

按道理讲,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毕竟四福晋是雍亲王府的主事人,平时府上进几个丫头,她也有权力去挑选和培养。

但是,在那个时代,四福晋是没办法出府并到处溜达的。也就是说,就算她想招个长得像年秋月的丫头进到府里,她也很难做到。况且,如果府上真的招进来这么一个丫头,邬思道又在府上走来走去的,不可能瞒住所有人。

还有,在雍正帝回府之前,四福晋根本就不知道邬思道会走,她也没有预测能力,没有办法提前安排好这一系列的事情。

三、

最后,我们再看康熙帝驾崩当晚,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去雍亲王府的场景。

因为关系到王府所有人的命运,所以大家都聚在厅中等待,更不用说雍正帝当晚回府,大家都披麻戴孝在院子迎接了。如果如月姑娘真在府上,那她也应该出现在人群中,也不至于第二天才被邬思道发觉。

再说了,四福晋就算有心送邬思道,大半夜的,在家中守孝的她也跑不出去找人啊。

所以,如月姑娘的由来,只有一个,那就是她是雍正帝的人。而且,也不是雍正帝连夜找到的,而是早就安排在府外,等待合适时机再送给邬思道。据我杨角风推测,这个时间大概率是在邬思道做媒,将年秋月嫁给老四胤禛后不久。

若是这样的话,那么,又一个问题来了,雍正帝(老四胤禛)为什么要提前备下这么个姑娘。而且,不管是从她的神态举止,还是相貌气质,都像极了自己刚纳的侧福晋——年秋月?

还有,如果如月姑娘是雍正帝早就安排好,打算赏给邬思道。那么,他即位当晚回府,到底出于什么目的,难道我们一直错怪他了,他从来没有对邬思道产生过杀心?

再有,雍正帝为什么要把一个长得像年秋月的姑娘,送给邬思道呢,难道真是为了伺候他?若不仅仅是伺候他那么简单,那又是出于什么目的,为什么如月姑娘最后却跟邬思道一起,消失不见了?

四、

要想解释清楚以上众多问题,咱们先从如月姑娘的相貌说起,她为什么要跟年秋月长得一样?

这就要聊一聊邬思道跟年秋月的爱情故事了,他们最早相识于扬州,当时邬思道刚被年羹尧从大牢里救出来,年秋月是作为丫鬟去伺候他的。

结果,老四胤禛发现此事后,还挺纳闷,并问年羹尧:

“你怎么想到让自己的妹子,去服侍邬先生呀?”

是啊,年羹尧就算是老四胤禛的府邸奴才,但此时的身份也是个杭州偏将。自己的妹妹虽然谈不上大家闺秀,但也是正二品武将的妹妹啊,平时都让别人伺候的主儿。此时却自降身份,特意去伺候一个糟老头子,这说明什么?

一方面,年羹尧是想利用自己的妹妹,在主子面前刷存在感。就像他说的那样,邬思道是请来当世子老师的,也就算是奴才的半个主子,伺候他理所应该。

但他有另外的小算盘,就是邬思道肯定会跟着老四胤禛回京,这样一来,年秋月也能跟着回府邸。以后老四胤禛只要见到邬思道,就能看到伺候他的年秋月,看到年秋月,也就会想到他还有个奴才叫年羹尧。

另一方面,年秋月能痛快的答应哥哥,去伺候这么一个老头子。要么,她也早在杭州待够了,想回北京,要么,她不想跟在哥哥身边,更愿意回雍王府,毕竟从小她就在那里长大的。

五、

但更重要的是,我杨角风觉得,年羹尧实际上是在有意撮合邬思道和年秋月。

因为按照身份来讲,邬思道是老四胤禛请的老师,年秋月再怎么说,也是雍亲王府里面的一个奴才。这一点,后来年秋月跟邬思道产生爱慕之情后,就说过:

“谁叫我打一投娘胎,就是四爷门下的奴才呢?”

所以,就当时年羹尧的地位来讲,他也没想到过有朝一日自己能成为雍亲王的大舅哥。他能想到的,能跟雍王府的老师联姻,就已经是年家的荣幸了。

事实上,最开始的老四胤禛也乐于看到邬思道跟年秋月感情的升温,连老十三胤祥都在有意撮合他俩。

比如中秋节,老十三胤祥到四哥府上吃饭,菜都快凉了,邬思道还不来。不管是四福晋,还是老十三胤祥,都难以叫动这个老顽固。

最后老四胤禛乐了:

“我倒有个主意,保管一试就灵。”

这个主意便是派年秋月去叫,果然一叫就灵,这也恰恰说明,他们俩之间的感情,老四胤禛是看在眼中的。不然的话,也不会在年秋月某次感慨自己是个奴才,配不上邬思道后。特意利用热河狩猎弘历受赏的机会,要给年秋月一家抬旗,理由是年秋月伺候邬思道有功,邬思道又教育弘历有功。

其实,那时候的老四胤禛还是单纯的以为,邬思道若娶了年秋月,以自己跟年羹尧的关系,定能拴住邬思道,让他实心为自己出谋划策。

六、

年羹尧在当时,也是同样这样认为,所以才会在四川好不容易搞到一瓶百年老酒,特意送给邬思道,连老四胤禛都吃醋了:

“说起这件事,就让我生气!你说年羹尧这个奴才,钻山打洞在四川,就弄了一坛百年老酒,带来的时候呢,就指名道姓说要送到邬先生。”

只可惜,随着年羹尧地位的不断提升,其野心也在不断增长。老四胤禛又是送佛珠,又是派李卫监视,时不时还敲打一番。到最后邬思道敏锐的察觉到,他除了年秋月这张牌,已经无牌可打了。

年秋月也意识到了邬思道对自己的日渐冷落,某一天悄悄走到他身边,问了一句:

“我们就真的没有那一天吗?”

邬思道也红了眼睛,是啊,真就没有那一天了,因为年秋月早晚都会是四爷的人……

也就是说,老四胤禛纳年秋月为侧福晋,是夺人所爱,是一种不地道的行为。中国不是有句老话叫“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婚”嘛,老四胤禛自然愧疚万分。

因为愧疚,所以大婚当晚,他心乱如麻,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年秋月,也不知道该找谁倾诉自己的苦恼。府上的人,有一个算一个,没一个能说心事的。于是他想到了李卫,故来到书房给李卫写信,信中还特意强调,是邬思道做媒,自己已经娶了年秋月当侧福晋了。

可想而知,那一晚,不仅年秋月在洞房花烛夜泪流不止,在府上的邬思道心里也不会好过。是啊,只要邬思道留在府上一天,老四胤禛就是个笑话,毕竟是情敌,还是府上上下皆知的事。

七、

所以,怀着对邬思道的这种愧疚,老四胤禛开始到处物色跟年秋月相貌、性格、举止都雷同的女子,并秘密培养起来。

那时候的他,大概率是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将这个女子送给邬思道,以弥补自己的愧疚。

可是,为什么直到邬思道都要离京了,雍正帝才想起来让老十三胤祥将如月送过去呢?

因为夺嫡的形势变了!

“死鹰事件”发生后,病倒的康熙帝一口气罢免了众多大臣,老四胤禛也包含在内。当时朝野人心惶惶,都觉得康熙帝这是打算把皇位传给老十四胤禵的表现,包括老四胤禛在内,也这样认为。

但是,他又不能明着说自己对这个结局不满,想武装夺嫡。于是,他特意带着一箱子金银财宝去试探邬思道,并说了这么一句暗示的话:

“先生有房杜之才,无奈胤禛无李世民之命,委屈你了,这点东西不成敬意,送给你安度后半生吧!”

可以这样说,此话一出,邬思道基本就没了活路。真拿着银子走人,相信我,他绝对走不出这个屋门。可是,接着老四胤禛的话茬,那就得拿出真本事,武装夺嫡的本事。

于是邬思道哈哈大笑,将自己这些年正在做的事讲了出来,并强调,四爷能否夺嫡成功,关键在老十三胤祥这里:

“十三爷一旦出了牢狱,就算传位给别的阿哥,四爷,您只要出其不意,先发制人,局面翻转也未可知啊。”

八、

但就像邬思道离京那天,跟老十三胤祥推心置腹的劝他推掉铁帽子王一样,他很清楚。自己这句话一出,就成了掌握老四胤禛秘密的人,并且这个秘密还是谋反的大秘密:

“明日我的话就能验证啊,府里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使的人,恐怕就要……”

总而言之,邬思道在雍正帝即位当晚,皇上还没回府邸呢,人家就把包袱收拾好了,随时准备跑路。并在雍正帝真回来以后,巧舌如簧,打消了其想致自己于死地的念头。提出了创造性的“半隐”思路,再加上府上巧妙设计了互不联络的五路人马,利用雍正帝多疑的性格,这才保住了小命。

毕竟,邬思道从坎儿死的那天起,就在谋划逃跑了……所以,看起来是邬思道灵机一动,提的半隐,实际上是他考虑已久了。

这时候,雍正帝再把如月送出来,意味可就变了!

这不仅仅是伺候邬思道那么简单了,更有一种监视的意味在里面,倒不是说一个小小的如月姑娘,真就能把邬思道怎么样。毕竟,邬思道这人聪明近妖,想策反一个小小的如月,还是易如反掌的。

况且,如月姑娘是个女子,也没发现她会什么武功,真想甩掉她也是轻而易举。

如月姑娘真正的作用在于,提醒邬思道,虽然如月姑娘不能把你怎么样。但是,只要她在,你就得明白,皇上对你的杀心并未完全消除,你还得认真履行你的“半隐”决定。

九、

显然,邬思道这么聪明,一见到如月就明白雍正帝的意思了,立马笑脸相迎上车,并来了一句:

“看来,我这下半辈子又得让人管着喽!”

这句话,既代表邬思道接受如月姑娘的伺候,又代表自己接受如月姑娘的监视,认真履行跟皇上的“半隐”承诺。

只要如月姑娘在,自己就是安全的,一旦如月姑娘没了,那雍正帝立马就会起疑心,等待自己的就是一个死。

于是,邬思道第一站选择了李卫,这也是他最佳的“半隐”地。那么,邬思道跟如月到了李卫那里,每天都在干什么呢?

这个问题不仅我们好奇,远在京城的雍正帝也很好奇,所以才会在李卫升任江苏巡抚的时候,特意问他:

“邬先生在你那儿还好吗?”

我们再看李卫是怎么回答的?

“挺好的,除了奴才有事情请教他,其余时间全在院子里,哪儿都也不去!”

大家都知道,李卫是雍正帝的心腹,他说的话自然不会有假,不至于为了保护邬思道,从而欺骗雍正帝。毕竟,监视这活儿,李卫熟悉啊,当初监视年羹尧,时不时给老四胤禛上封密信这事儿,他没少干。

十、

那么,邬思道是如何做到让李卫完全信任自己,还能巧妙的转移到田文镜那里呢?

就是如月姑娘!

雍正帝在赐诺敏“天下第一巡抚”牌匾的时候,特意给还是布政使的李卫去了一封上谕,当时邬思道在干嘛?

正在手把手的教如月姑娘写字呢:

“爷,今天咱们就写到这儿吧?”

显然,如月姑娘根本就不愿意写字,宁愿大晚上的伺候邬思道睡觉,也不想学艺。是啊,本来她派给邬思道,就是为了卖身的,现在倒好了,邬思道这是逼着她卖艺不卖身啊。

但是,这个场景在李卫看来却很熟悉,因为当初在雍亲王府,邬思道就是这么手把手教年秋月写字的。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此时的邬思道早就把年秋月抛到九霄云外了,他跟如月姑娘生活的很幸福!

这个画面通过李卫这么一描述,再传到雍正帝耳朵里,请问,他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当然高兴啊,这足以证明邬思道很满足现在的生活,已经没有其他非分之想了。看来,自己送给他的如月姑娘很给力嘛,不错不错。

但是,如果李卫一直这样写信,雍正帝又会起疑的,参考后来他派十名御前侍卫去西北大营监视年羹尧。是啊,他会怀疑,是不是邬思道使了什么手段,降服了李卫,让他光说好话?

要么,他继续“半隐”在李卫府上,直到雍正帝派粘杆处的人来。要么,他就得离开李卫这里,另寻“半隐”地。

十一、

所以,邬思道太聪明了,他定下了自己全隐的三步走:

第一步,利用田文镜想查山西诺敏案,主动去给他出谋划策,还提出年薪8000两的幕僚酬薪,打下日后跟其闹掰的基础。

第二步,帮雍正帝解决西北战事这个大麻烦,用自己的“战功”给雍正帝送礼,换取其信任。

第三步,找个机会,在雍正帝来找自己之前,跟田文镜闹掰,顺利完成全隐。

可是,既然是全隐,干嘛还要带走一直在监视他的如月姑娘?

很简单!

如月姑娘不能一直是大姑娘啊,名义上是伺候邬思道,实际上这是给邬思道找的老婆。就像《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的纪晓岚跟小月一样,到后来连和珅都看不下去了,问他什么时候娶了小月?

邬思道也一样啊,一天不娶如月姑娘,雍正帝就一天不放心。是啊,你这是知道对方是卧底啊,就是不肯娶是吧?

如月姑娘也很着急,你说你个老头子,大晚上的不赶紧钻被窝睡觉,非逼着我练字。我都甘愿成为年秋月的替代品,啊不,赝品了,总不能还逼着我卖艺不卖身吧?

当然,最后邬思道如了大家的愿,娶了如月姑娘!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如月姑娘身上的一个变化——发型:

如月姑娘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可是梳着麻花辫的,这代表是大姑娘。同样的情况,也在翠儿、年秋月、乔引娣身上有体现,她们没嫁人的时候就是大辫子,嫁人了就会盘起来。若是妃子的话,还得盘成特定的发型,代表地位的。

比如年秋月嫁人前:

嫁人后:

翠儿嫁人前:

嫁人后:

乔引娣被雍正帝拿下前:

被雍正帝拿下后:

同样,如月姑娘在第一次出场,和在李卫府上陪邬思道练字的时候,都是大辫子,等到陪同邬思道去田文镜那后,就变成了盘头了:

也就是说,邬思道发现半隐不行,决定通过田文镜实行“全隐”后,就已经拿下了如月,成了自己人!

虽然最后逃跑时刻,如月还试图拦一下邬思道,问了一句:

“明天走不行吗?”

但见邬思道依然坚持,自己也就不说什么了,一家人嘛,逃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