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嫦娥六号成功后,中国下一个采样任务:在4000万公里外,挖土带回地球

 James5291 2024-06-27

嫦娥六号任务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一路经历了53天,可以说真的不容易。

不过,在中国嫦娥六号任务之后,下一个采样计划又来了,真的是一步一步推进中。

下面就先给大家说明一下嫦娥六号的问题,再来看看后续的一个目标。

嫦娥六号取得圆满成功

没错,嫦娥六号虽然执行任务时间有点长,53天了,但整个任务也算是完美,不仅采集回来了月球背面的样品,还带上了四个国家到月球背面执行任务,也算是帮助这些国家完成了一次登月。

其搭载了法国的氡气探测仪、欧空局/瑞典的负离子探测仪、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镜、巴基斯坦的立方星等4个国家的载荷和卫星项目。

所以,在这一次任务圆满结束后,未来进行月球样品国际分享的时候,这四个国家应该会率先拿到一份,毕竟国际合作的表率。

当然,这一次能够成功返回地面,也真的是不太容易,不少人应该看到了嫦娥六号返回舱,其表面烧得“面目全非”,相比我国载人飞船返回的时候,这个返回舱啦,已经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

当然,本身返回的区间不一样,出现这样的问题完全正常。我这里就简单说明一下,嫦娥六号返回地球,遇到了什么困难?

其实困难主要就是在返回过程之中的“再入过程”,这是对我国航天技术的一次考验,一不小心,整个任务都将在再入阶段被摧毁。

在返回的时候,当嫦娥六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之后,嫦娥六号的轨道器与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约5000公里处正常解锁分离,轨道器按计划完成轨道规避机动。

嫦娥六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公里处,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约为11.2千米/秒)高速在大西洋上空第一次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在印度洋上空向上跳出大气层,到达最高点后开始滑行下降。

之后,返回器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降至距地面约20公里高度时,返回器转入开伞姿态。

约10公里高度时,返回器打开降落伞,完成最后减速并保持姿态稳定,随后准确在预定区域平稳着陆,最终完成稳定着陆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除了要进行控制,进行减速等问题之外,我国返回舱还将经历上千度的高温烘烤,因为会与大气层之间出现摩擦,所以,大家看到嫦娥六号返回器已经是“面目全非”,这也完全是正常的。

当然,最终返回地球是关键,我国已经拿到了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后续也将开启研究过程,也期待嫦娥六号能够实现更强的突破,毕竟是月球背面首份,第一份月球样品,如果能够看到不一样的成果,那肯定是轰动科学界的。

这不,嫦娥六号采集月球样品之后,又一个采样计划即将到来,并且也是非常大的项目,这个采样计划还关系到我国后面更大的一个任务目标。

嫦娥六号成功后,中国下一个采样又快了

嫦娥六号之后,我国下一个采样计划又快了,那就是我国天问二号计划采样任务,这一次任务是我国天问一号火星任务之后,又一个火星相关性的任务。只不过,天问二号不是去火星,而是去小行星。

按照天问二号计划执行的时间来看,预计2025年实施发射,所以,这完全就是进入到了倒计时阶段。

本次采样的小行星名叫“2016HO3”,距离地球超4000万公里——也就是4000万公里外,发现于2016年4月,这一颗极其小,虽然体积尚未完全确认,但可能是40到100米,算是极其的小。

科学家预测,在未来几百年,这颗小行星会同时运行在环绕太阳和地球的稳定轨道上,可以说2016 HO3小行星是月球之外,地球的另外一颗“准卫星”或者“小月亮”,也正因如此,全世界科学家对它产生了极大兴趣。

而我国通过天问二号进行小行星采样,主要有三大科学目标

测定2016 HO3轨道、自转、形状大小和热辐射等物理参数

探测2016 HO3形貌、表面物质组分、内部结构,获取小行星样品的背景信息

对2016 HO3返回样品开展实验室分析研究,测定小行星样品的物理性质、化学与矿物成分、同位素组成和结构构造;测定和研究小行星样品的年龄,与陨石进行比较研究,建立返回样品与陨石、地面观测与遥感就位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

而对于这次任务,在2022年的时候,我国对外宣布了,预留了200公斤运载能力用于向社会开放搭载,鼓励中外科研机构联合提出载荷技术方案,欢迎国外科研机构参加载荷方案征集,按照“免费搭载,数据共享,经费自担”的原则搭载国外载荷。

很显然,这一次任务也是我国嫦娥六号任务之后,又一个国际合作大任务。

当然,具体搭载了哪些国家的有效载荷,这个我国还没有公布,后续大家等待就行,然而这一次之所以叫天问二号,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

天问二号采样是我国天问三号任务的关键

没错,这一次我国天问二号不仅是单单的采样,还有更大的计划,那就是进行天问三号任务进行技术验证,这是我国火星采样返回的一个关键性环节。

在天问二号成功之后,我国将按照计划在2028年实施天问三号火星取样返回。

所以,这些采样任务看上去没有什么关联,其实都是“息息相关”,真的就是环环相扣。

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好消息,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中国天问三号任务就如嫦娥六号任务一样,将可能再次创造世界第一,因为美国的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已经出问题了,能不能存活下来都是问题,美国主要是转向了重返月球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