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若求全何所乐,人非有品不能闲

 一灼之火随笔 2024-06-27 发布于菲律宾

CAMPING

点个蓝字关注我们

“事若求全何所乐,人非有品不能闲”,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六回。这句充满哲理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人生道路上前行的方向。它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领悟。

求全责备,是许多人在做事时容易陷入的误区。我们总是希望事情能够尽善尽美,达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状态。然而,这种过度追求完美的心态往往会让我们感到疲惫和沮丧。因为世界上本就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每一个选择都伴随着得失,每一个结果都存在着瑕疵。倘若我们一味地追求完美,就会陷入无休止的纠结和焦虑之中,从而失去了享受过程的快乐。

就如同乔布斯在设计苹果产品时,虽然追求极致的创新和完美,但他也明白,完美是一个不断趋近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终点。正是这种对不完美的包容和接受,使得苹果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引领科技潮流。

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间万物皆有其不完美之处,而正是这些不完美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月亮有阴晴圆缺,四季有寒暑交替,人生有悲欢离合。如果我们只盯着事物的缺陷,就会忽略其美好的一面。学会欣赏不完美中的美,才能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保持平和的心态,发现隐藏在困难背后的机遇。

人非有品不能闲,这里的“品”,指的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境界。一个有高尚品德和深厚修养的人,能够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从容,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中给自己留出一片闲暇的空间。他们不被功名利禄所迷惑,不为世俗的纷扰所左右,能够以一种超脱的心态看待世间的荣辱得失。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闲适的生活中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展现了高尚的品德和超脱的境界。而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在物欲横流中迷失了自我,终日忙碌奔波,却很少停下来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他们被功名利禄所累,心灵变得空虚和疲惫。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修养,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随波逐流,不迷失方向。

“闲”并非指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而是一种心灵的放松和精神的滋养。在闲暇的时光里,我们可以读书、思考、与家人朋友相聚,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这种闲暇能够让我们恢复精力,激发创造力,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正如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闲暇时光就如同那源头的活水,为我们的心灵注入新的活力和智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平衡追求完美与接受不完美之间的关系。在对待工作和事业时,我们要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但也要明白不完美是进步的动力和空间。在面对人际关系时,我们要学会包容他人的不足,珍惜彼此的优点和情谊。同时,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一颗宽容、善良、谦逊的心,让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依然能够保持一份闲适和淡定。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当我们摆脱了对完美的执念,拥有了高尚的品德和内心的宁静,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实现人生的价值。让我们铭记“事若求全何所乐,人非有品不能闲”这句至理名言,以更加豁达、从容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风雨彩虹,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事若求全何所乐,人非有品不能闲”这句古训提醒着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要学会接受不完美,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在生活的喧嚣中,要培养高尚的品德,为心灵寻找一片宁静的港湾。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既有所追求,又能享受生活的美好,实现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end

 点 击 下 方 卡 片     关 注 我

 👇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