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家乡的“味道”

 冬歌文苑 2024-06-28 发布于北京

 家乡的“味道”

王欣||陕西

“每当我再想起,家那是温馨的味道,胸中力量,熊熊燃烧……”每每听到庞龙这首《家的味道》,我的脑海中总是情不自禁闪现我那美丽的家乡,那个独特的小村庄。上学前,对于一个从未长时间离开家乡的小童,“思念”似乎只是一个模糊的词语。每当听到广播里或者是远方游子归来口中谈论的故乡情,总是百思不得其解。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它无非是那条由北向南的乡村土路和村口那颗高大的柏树,与学校旁的小卖部。“春耕秋收”像是复读机一样,大人们每年在田间地头重复演奏着绿与黄的交响曲,以及那再熟悉不过的男女老少。那时,闭上眼睛家乡的河流、农田、房屋清晰浮现,门口那条土路,就算蒙着眼走在上面都能找到想要去的地方,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可谓是轻车熟路……

初中以后,我便开启了住宿的求学生涯。家乡变成了两周才能回去待两天的地方。这期间,还要带着从学校带的大包小包东西,乘坐近1小时的公交车,方能到达村口。平日在校三点一线的日子,让我早已抽不开身再去感受家乡那独特的味道。每次回家,一待就是一天,写作业、帮家人做家务,再也不像儿时那般无忧无虑奔跑在田间地头。那时学校与从小长大的家,虽说相距不远,也不曾远离,但也无法在我脑海中印下那丝毫之改变,那河、那田、那屋、那人,似乎从未改变,可却又与记忆中不一样了。儿时的我,闭着眼睛也可寻到回家的路,遇见熟悉的伯伯、婶婶总会打招呼问声好,在三年的求学生涯,一切都那么熟悉,却又那般陌生,似乎每次走过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可那时的我怎么也想不通到底变化在何处……

经过一番思索,我方知其中之缘故。在我认为每次离开的短暂十天时间,家乡都在时间的推逐下悄悄变化着,原来那条坑洼不平的土路,在全村男女老少的努力下变成了一条宽阔的柏油路。村口的那颗柏树在我的一次次离开中,随着四季的变换,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绿,逐渐高大粗壮,熟悉的亲朋与四邻也由当年的青丝变成白发,道道皱纹也见证岁月之艰辛。原来,家乡之于我,从来不是距离,而是时间。

每一个远方游子,在异地他乡心中都会承载着浓浓的思念情。谁知离开你之后再美丽的风景也会变成一张张相片。参军入伍时,踏上中巴车的那一刻都还没意识到,从此家乡只有春秋、再无冬夏。那时,我以为踏上了追梦的路,开启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遥远的未来使我与家乡之间的距离越走越远。

我与家乡由原来的两周一次,变成一年一次。每次探亲归来,它总是以惊人速度变化着。仿佛是换了一个新面孔,与我是那般的陌生。两年后,我退伍还乡,进入大唐西安热电厂的大门,后来由于工作的原因,几年中再也没有回过那熟悉的家乡。疫情之前的一个周末,我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当我带着妻子、儿子穿过房屋、人群,来到我和小伙伴小时嬉笑打闹的田间,如今也被改造成了一个又一个农家乐供人们休闲娱乐。曾经那读书声朗朗的村小学,由于学生都去往十公里外的镇小学上学时,它如同耄耋老者垂下坚实臂膀,从此关上了大门。曾经那条鱼虾乱跳的清澈小河,早已变成了一块又一块承包的鱼塘,了无踪影……

我心中的家乡,如今只留存在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中,变成一幅幅永久的风景画。然而不管它怎样变换,始终只是它的外貌,内心仍旧和儿时一样美好。当我孤独时,家乡是我心中的繁华喧嚣;当我迷茫时,家乡是那温暖的港湾;无论我如何之变化,它是我唯一的寄托与分享快乐的曾经,它承载着我的过去、现在、未来。

我的家乡,是我心中那沉甸甸之纯真与质朴。那充满无限欢歌笑语的小村庄,那质朴的人们之笑颜依然如故,它承载了我许多无法替代的回忆。每次回家,下车后我总是用力想去感触它的味道,感受它的柔情与美丽。向它诉说我的快乐。它为我提供了一片净土,时刻提醒、叮嘱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王欣,男,1989年2月6日出生。陕西西安市鄠邑区人。就职于大唐西安热电厂。喜欢写作、历史。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杨    青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清    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