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庐陵曲)穿越火焰山,做客郡王府

 01一线 2024-06-28 发布于江西

(庐陵曲)穿越火焰山,做客郡王府

|01一线


       2024年6月19日早晨,打卡进入新疆。连续8天早出晚归,长途跋涉。
6月20日上午游历了五彩滩景区,下午去游览了喀纳斯中心景区。
6月21日,上午打卡喀纳斯禾木景区,下午打卡(边哨)白沙湖景区。
6月22日,上午去参观游览了这里的世界魔鬼城。
6月23日,星期天,早上8时出发,前往金玉华府,参观了解中国玉石之首的和田玉。参观结束后,前往海拔1928米的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在天池附近用中餐。下午游览天池,游览结束后返回住酒店。
6月24日,早上8时出发。上午参观兵团企业十二师昆仑玉展览和长绒棉塞上之花。在那午餐后,前往吐鲁番,做客郡王府,参见坎儿井。接着前去体验火焰山后,再入吐鲁番维族家访。自助餐,住喜来居酒店。
6月25日,早上7:30出发。车程7~8小时到达罗布人村寨,游览结束后,住库尔勒。次日的车程更长。
6月26日,早餐打包,赶到巴音布鲁克用午餐。下午两时,去游览草原观光九曲十八弯风景区两个半小时。之后,兵分两路,一路走独库公路,大约晚上9:00到达目的地。另一路走普通公路,晚上跨凌晨1:15分到达目的地。最后两路在新源县那拉堤会合住宿。
独库公路两边风景秀丽,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象。
6月27日,新疆之行,早上9:00出发,前往那拉提草原,然后去薰衣草庄园,参观结束后前往清水河入住。
目前游历的这些景点,每天都作游记。
       本期单记穿越火焰山,做客吐鲁番一日。
是日,从郡王府里的入口进去参观了生命之泉坎儿井,然后去游览了郡王府,之后去了火焰山,再入吐鲁番维族家访。
昌吉到吐鲁番距离约380公里。又是一个长途跋涉。一直在连霍高速上跑。
这次所参观和流畅吐鲁番回部札萨克多罗郡王府位于吐鲁番市区东郊的葡萄乡木纳尔村,距吐鲁番市区2公里,周围葡萄园环抱,环境优美。是游客、摄影爱好者的最佳首选景点,也是欣赏民族歌舞、品尝民族御宴的好去处。
府内形象有天下第一瓜与天下大馕坑。
吐鲁番郡王府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主人额敏和卓是吐鲁番维吾尔族的领袖,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追随、归顺满清政府,协助清政府击败准噶尔叛军、大小和卓叛乱,维护祖国统一,功勋卓著。乾隆帝御制赞云:“吐鲁番族,早年归正。命赞军务,以实回性。知无不言,言无不宜。其心匪石,不可转移。”
吐鲁番郡王府豪气。现在的郡王府占地面积22亩,宫殿建筑面积约二千五百平方米。郡王府大门及院墙造型别具一格。内有地宫和寝室。外有集水灌溉坎儿井。坎儿井,又名井渠、坎儿孜、百眼串井等。


是日,从郡王府里的入口进去参观了生命之泉坎儿井,然后去游览了火焰山,再入吐鲁番维族家访。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新疆维吾尔族世代在戈壁绿洲从事农业生产,水利灌溉至关重要。闻名遐迩的坎儿井便是当地水利灌溉系统的一大特色。由于坎儿井灌溉系统构造奇特,作用非凡,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坎儿井是在干旱地的劳动人民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水,让沙漠变成绿洲,古代称作“井渠”。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不同地区的坎儿井在具体构造上均有其不同的地域特点,但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错现(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该原理下运转的坎儿井流量稳定,且能保证井水自流灌。
坎儿井与长城、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新疆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书称之为“赤石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由红色砂岩构成,东起鄯善县兰干流沙河,西至吐鲁番桃儿沟,形成一条赤色巨龙,东西走向,横卧于吐鲁番盆地中,全长98公里,南北宽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在鄯善县吐峪沟附近,海拔831.7米。火焰山有馒头山,云梯,千佛洞,吊桥,买买提大院,万佛山等等。
火焰山荒山秃岭,寸草不生。每当盛夏,七月流火,红日当头,地气蒸腾,焰云缭绕,赭红色的山体形如飞腾的火龙,十分壮观。
火焰山脉呈东西走向。东起鄯善县兰干流沙河,西止吐鲁番桃儿沟,长100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火焰山重山秃岭,寸草不生。每当盛夏,红日当空,地气蒸腾,焰云燎绕,形如飞腾的火龙,十分壮观。明人吴承恩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而脍炙人口。第五十九和六十回,写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的故事,更给火焰山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书中写道“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天尽头,这里有座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壳、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这段描写显系夸张,但高热这一基本特征与火焰山是完全符合的。
相传《西游记》中唐僧取经受阻于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原来火焰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蹬倒了太上老君的炼丹八卦炉,有几块耐火砖带着余火落到了地上,化生出来的。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壳、铁身躯,也得化成汁哩!”现在柏克里克千佛洞前建造的“吐鲁番丝路艺术馆”再现了《西游记》中的有关故事情节。
唐朝边塞大诗人岑参有诗云:“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又诗云:“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明代大诗人陈诚有诗曰:“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
明人吴承恩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而脍炙人口,名闻天下。第五十九回和六十回写“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的故事,使火焰山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成了一座奇山。
《西游记》写道:“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天尽头’。这里有座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这段文字显系夸张,但高温和寸草不生这些基本特征,与火焰山实际情况完全符合,不是凭空臆造的。
传说之一
当年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仓卒之间,一脚蹬倒了太上老君炼丹的八卦炉,有几块火炭,从天而降,恰好落在吐鲁番,就形成了火焰山。山本来是烈火熊熊,孙悟空用芭蕉扇,三下扇灭了大火,冷却后才成了这般模样。其实,火焰山是由侏罗纪、白垩纪及第三纪砂砾岩和红岩泥构成的,年龄距今有两万万岁了。
传说之二
维吾尔族民间传说天山深处有一只恶龙,专吃童男童女。当地最高统治者沙托克布喀拉汗为除害安民,特派哈拉和卓去降伏恶龙。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激战,恶龙在吐鲁番东北的七角井被哈拉和卓所杀。恶龙带伤西走,鲜血染红了整座山。因此,维吾尔人把这座山叫做红山,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火焰山。拴马桩和踏脚石在吐鲁番市胜金乡西南10公里处,从312国道西北望去,峰峰的火焰山顶上,有一石柱,巍然矗立,形同木桩,人称“拴马桩”。据说当年唐僧西天取经,路过此处,曾把白龙马拴在石柱上,拴马桩由此而得名。在拴马桩不远处,有一巨石,相传是唐僧上马时用的踏脚石。栓马桩维吾尔人称之为“阿特巴格拉霍加木”。据说穆罕默德时代,有个圣人名叫艾力,来到火焰山,曾把马拴在石柱上,以后人们就把这根石柱叫“阿特巴格拉霍加木”(意为拴马桩)以示纪念。开车由木头沟进入火焰山腹地西洲天圣园,就能看见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群塑。只见孙悟空腾云驾雾,肩扛芭蕉扇在前开路,唐僧气宇轩昂带着猪巴戒和沙和尚,牵着白龙马,慢步徐行。
唐僧取经群塑形态生动,表情逼真。群塑是1989年修造的。来此观瞻照相的中外游人接连不断,是火焰山新辟的旅游景点之一。令游人驻足长叹。

今打卡火焰山,做客郡王府,以曲记之。欢迎大家点评!


【双调·水仙子】火焰山

波涵东土火神山,日照西洲吐鲁番。胡杨不适天边旱。西游何等闲,悟空牵挂人间。去借芭蕉扇,来往灭暑顽,还我凉寰。


【正宫·塞鸿秋】赞吐鲁番郡王府

维吾尔郡清风誉,忠君平叛功勋著。兴修水利葡萄树,维吾统一名声署。情怀榜样书,家国乾坤赋,维吾尔定区名故。


作者声明: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另外,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若作品中的文字、美术、摄影等有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或作品!



猜您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