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在何种背景下创作的?

 写乎 2024-06-28 发布于四川

作者:杨万功

电视剧《三国演义》想必我们都曾看过,里面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那首激情奔放、脍炙人口歌曲,恐怕多数人也会吟唱。然而,这首歌的歌词究竟出自何处?估计就鲜为人知了。

历朝历代,有代表性的文人骚客不乏其人。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到唐宋八大家,再到明清时期的“先生”、“居士”,他们虽然在仕途上功败垂成 ,但却于文坛上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果,留下了无数传颂千古,名垂青史的佳作。

素有明朝第一才子之称的杨慎,其诗词造诣深厚,其中的一首词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更是历经沧桑、穿越时空、惊艳了时光,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杨慎(1488年~1559年)。他出生于名门望族的官宦世家,其家族在当时的四川地区声名显赫,其父杨廷和身居礼部尚书之高位,祖父亦曾执掌湖广提学佥事之权柄。承袭祖上的基因,外加家庭教育的熏陶,杨家的后人一代接一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断壮大、繁荣着其世代的荣光。

就拿杨慎的父亲杨廷和来说,他自幼便是“邻里眼中的楷模”,年仅十二岁时即一举夺魁成为举人,十九岁时又荣登进士之列,还曾历仕四朝,赢得了“忠诚而刚正,知国家而不知有身。”这样,历史上极高的评价。

作为杨廷和的儿子,杨慎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在家中长辈的悉心教导与栽培下,他在年幼时就已崭露头角,智慧的光芒便在不经意间显现出绚丽的光芒,其聪明睿智与卓越的才华,让他早早便引起了人们的瞩目。据史书记载,杨慎少年英才,年仅十二便能摹仿《过秦论》之韵,撰写出相仿之作;十三岁随父进京,更是以一首《黄叶诗》惊艳四座,名扬京都,令人赞叹不已。

杨慎因其少年时期出众的才华而备受瞩目,大家都认为,在他成年之后,必将成就一番伟业。因此,许多人对他未来如日中天、鹏程万里的锦绣前程,都寄予了深切的期望。

只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和骨干。”令人失望的是,杨慎未来的发展并未像众人所期待的那样势如破竹、一帆风顺。21岁那年,杨慎参加会试,主考官早已对这位少年才俊有所耳闻,晓知他不仅与谢晋、徐渭齐名,更被誉为三大才子之首,其才华之卓越,远超同侪……因此他们对这位传说中的大才子也是颇为赞赏。待杨慎交完试卷之后,还特意将他的试卷置于卷首,以示关注。

主考官的这一行为,无疑是听闻到了坊间对杨慎的各种赞誉之后,对他的初步印象极佳,想借审阅其试卷的机会,真正领略一下这位被神话了的青年才俊卓尔不群的锦绣文章。

假如不出意外,主考官已决定把他推荐为第一名,只要通过殿试,再由皇上钦点,杨慎就可成为当年的状元。然而命运弄人,烛火的火星滴落,偏巧落在置于上面的试卷上,引燃了这份试卷,最终导致杨慎明落松山,令人扼腕叹息。

考中状元成就功名,这可是常人一生梦寐以求的机会,一旦错过,其命运将会改写。若是换做旁人,这一突然的变故,恐怕会伤心欲绝,连死的心都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尽管遭遇了如此沉重的打击,杨慎却咬紧牙关,坚强不屈地挺过了难关。三年后,他在殿试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荣幸地成为了新科状元。这一成就的展现,足以证明了杨慎非凡的才华与实力。

从此以后,杨慎便会踏上仕途的康庄大道;依托其父在朝廷的显赫地位,他的仕途之路将会一帆风顺、春风得意;在官场游刃有余、如鱼得水,能够混得风声水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杨慎性格直率,不善于曲意逢迎,对那些阿谀奉承的人深恶痛绝,并始终坚守他自己的信念,不为外界所动。

在追求权势与富贵者的眼中,杨慎虽然才华出众,却是个固执己见、循规蹈矩,不懂得灵活变通的“守旧”之人。正因如此,使他与朝中的许多权贵产生了摩擦,得罪了不少权臣。

杨慎的父亲尽管身居高位,在官场中颇具影响力,却也未能给儿子妥善处理好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在1524年,那场著名的“大礼议”中,因明武宗膝下无子,导致无法直接将皇位传给自己嫡亲子嗣。这样一来,武宗伯父之子便得以继承大统,成了嘉靖皇帝。依照礼法,嘉靖皇帝既已登基称帝,理应将武宗尊称为父皇,而武宗伯父,即嘉靖皇帝的生父,则应当盖称为伯父。

然而,嘉靖皇帝却执意要把自己的亲生父亲称为父皇,不愿将伯父认作父亲。这一举动,随即在朝廷内部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权力角逐。在这场纷争的漩涡中,杨慎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在朝中两派势力的角逐中,他毅然选择了站到 “将伯父视为亲生父亲”的一方。在这一关键的时刻,杨慎的生父却已辞官归乡,远离了朝廷的纷扰与斗争,未给他的衰败沉浮起到任何作用。

争斗的结果,最终因杨慎与新任皇帝的立场不一致,站错了队而深陷宫廷争斗的泥潭不能自拔,被嘉靖皇帝发配充军。有道是福祸相依,正是在这段艰难的岁月中,杨慎的创作才华得以尽情展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充军途中,杨慎写下了一首被后人广为传颂的佳作。那时,他正被士兵押解着前往边疆,恰逢渡过湖北江陵。眼前一处景象让他的眼睛为之一亮,只见一位渔夫与一位柴夫并肩而坐,于江边悠然煮鱼品酒,两人言谈甚欢,欢声笑语回荡在江畔,尽显生活之闲适和愉悦。

杨慎触景生情,挥笔而就,创作了《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词作。

开篇两句从大处落笔,总领全词,用运滚滚这样一个叠加词,描绘长江的汹涌澎湃,其气势豪壮之感令人油然而生。浪花淘尽英雄,象征着无数英雄豪杰犹如浪花般转瞬即逝一去不返,终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全词既似怀古,又像物志,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洪流,说尽了历代兴亡,寄托了人生感概,可以说是以词写的史论。全词基调慷慨悲壮,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尽管杨慎在这首词中流露出了当下的悲观情绪,但其中也不乏对人生豁达之道的深刻领悟。许多千古流传的诗词、名著,皆源自于作者在特定时刻的心境与遭遇的交融。杨慎这首名垂青史的诗词,究竟是在何种情境下孕育而生的呢?

这首词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仍然惊艳世人,或许正是源于它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杨慎在其正值壮年,意气风发之际,却不幸被贬至云南充军,这无疑是他人生中的一大挫折。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他的诗词创作才更加深刻地展现了他的际遇和豁达,令人为之慨叹。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