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吐血整理!妊娠哺乳期用药总结,这些药千万别乱开

 板桥胡同37号 2024-06-28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妊娠哺乳,用药那些事儿~



撰文 | 医学小白

在门诊经常听到患者问:“我现在是哺乳期,乳腺炎了,需要吃抗生素,对孩子有影响吗?用不用停母乳?

还有人问:“现在怀孕了,能吃药吗?”

今天,跟大家聊一下妊娠及哺乳期用药的那些事。

妊娠及哺乳期,禁用哪些药?


根据抗菌药物的FDA分类及大量临床资料证明,β-内酰胺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间长,是妊娠和哺乳期最安全的药物。但随着耐药菌的增加,有时不得不应用一些资料尚有限的药物。

根据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将抗菌药物在妊娠及哺乳期的应用分为三类:

(1)妊娠哺乳期推荐应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酯化物除外)抗生素。

(2)妊娠哺乳期慎用或尽量避免使用的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克林霉素类和万古霉素。

(3)妊娠哺乳期禁用的抗菌药物:氯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

妊娠期用药和胎龄有没有关系?


妊娠期用药跟胎龄有没有关系?

答案是肯定的!

受精后2周内,胚层尚未分化,药物的影响是“全或无”——要么引起流产,要么就不受影响;

受精后3-8周为胚胎期,是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胎盘胎儿血循环已建立,最易受药物影响,是致畸高度易感期;

受精8周后进入胎儿期,胎儿大部分器官已分化完成,药物的毒性反应是损害器官的功能。

哺乳期用药还能喂奶吗?

需要注意什么?


几乎所有能通过胎盘的药物均能通过乳腺进入乳汁,母亲服药后,大部分通过母亲的肝脏及肾脏解毒和排泄,剩余部分通过血浆转移到乳汁。

因此,母乳中药物浓度一般仅为母血的0.5%~2.0%,大多抗菌药物转移至母乳且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的量很小,浓度大多<1mg/L。但也有例外,如磺胺药,红霉素甲硝唑等。


哺乳期用药应注意:

1.尽可能用最小有效剂量,不要随意加大剂量;剂量大或疗程长时,应监测乳儿血药浓度。

2.用药时,尽量选择选择低M/P比值、短半衰期、大分子量、高蛋白结合率、高离子化程度和低亲脂性的药物。

3.属于哺乳期禁用药或药物对乳儿安全性又未能证实时,应暂停哺乳或改用人工喂养。

4.乳母可在授乳后立即用药,并适当延迟下次哺乳时间,有利于乳儿吮吸乳汁时避开药物浓度的高峰期,减少药物向乳儿移行。

从上文可知,乳腺炎时可以使用比较安全的抗生素,无需停母乳

那万一有个头痛脑热怎么办?一般每一类药物也至少有几个药物被认为在哺乳期使用是安全的。

 相对安全的药物 

1.镇痛药:

临床表明,对乙酰氨基酚极少分泌到乳汁中,常规剂量时对乳儿没有危险。另外,布洛芬和双氯芬酸,目前没有对母乳喂养儿不利影响的报道。

2.哮喘药:

大多数治疗哮喘的药物对母婴是安全的,如茶碱至今尚未见致胎儿畸形的报道。

3.胃、十二指肠溃疡药:

西咪替丁为H2受体阻断剂,能进入乳汁,已证实对乳儿安全,哺乳期能服用。

4.甲亢药物:

他巴唑和丙硫氧嘧碇能出现在乳汁中,但量极少,不影响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喂养中只要随访新生儿甲状腺功能。

而硫脲嘧碇可引起新生儿甲状腺肿和粒细胞减少,不宜使用。

5.降糖药:

胰岛素能进入乳汁,但对新生儿无害,可应用。


亲爱的读者朋友,你知道哺乳期应当避免使用哪些药物,谨慎使用哪些药物吗?小界总结了一份“哺乳期用药黑名单”,这些药万万不可乱开!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文末
本文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