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6807《奉天文刊:散文天地》作者:杨有民 从苏轼到苏东坡

 奉天诗刊 2024-06-28 发布于辽宁


作者简介


杨有民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箸有怀人忆事散文集。下乡知青,1968年在辽南一个小村庄插队,以后在鞍山市政府部门工作,2010年退休。

【从苏轼到苏东坡

     也许有人并不知道,苏轼一开始并不叫苏东坡,苏东坡是苏轼四十三岁以后的称谓。

     苏轼1036年北宋年间生于四川眉州,字子瞻。在父母的培养教育下,苏轼自幼聪慧,才高八斗。20岁那年,父亲帶着苏轼和弟弟苏辙进京赶考,苏轼和苏辙二兄弟同时金榜题名。

     在苏轼的内心深处,他是想“致君尧舜”,做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家。原本,他该是可以实現抱負的,他21岁中进士,金榜题名,在当代文坛领袖欧阳修的奖掖下名动京师,仁宗皇帝更是予言他和苏辙有宰相之才。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待苏轼的一定是一条青云直上的康庄大道。

     不幸的是苏轼的妻子,父母相继去世,苏轼回乡服丧,前后丁忧六年。当他服丧结束,再次回到政坛,却遇到了王安石变法。苏轼从儒家立场出发,反对大面积,不计后果的改革,大义凌言,写了《上神宗皇帝书》,以此触怒了皇权。就这样,苏轼被赶出朝庭,先后做了几任地方官。苏轼对王安石改革多有不满,也一定在诗词中有所指责。 于是在1079年,一些权贵从苏轼100多首诗词中,找出问题,罗织罪名,上报朝庭,朝庭让獄史台审案。獄史台是北宋最高司法机关,衙史台大院里,树上经常落有乌鸦,因此人们也把这里称为乌台。于是,苏轼案也被称为“乌台诗案”。苏轼入狱130天,每天胆战心惊,以为性命不保,甚至给弟弟苏辙写了绝命诗,受牵连的官员达30余人。因为一些正直官员奔走营救,“安有盛世杀才士乎?苏轼才脱离苦海,结束了非人般的牢獄生活,被安排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身为有罪官员,不准擅离黄州,不得签署公文,不能领取公薪。这一年,苏轼四十三岁。

     从此,宋代少了一个官员,少了一个政治家,却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被人民所爱戴,被历史所传颂。从此,苏轼成为过去,苏东坡来到人间。

     没有住处,一位和尚让他住进一个多年无人居住的寺庙禅院。没有生活来源,一位朋友帮他找到黄州知府,将黄州东坡一处五十亩荒芜之地让他耕种。他帶着全家20口人,过起了自耕农的农民生活。苏东坡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从未想到,自己会遭遇这样的处境,会来到乡野,会自己种田,生命境遇会有如此巨大的变迁。于是,他自号“东坡居士”,从此再无苏轼,只有苏东披。

     从黄州开始,他有了一种能力,可以应对困境而不被困境所压垮。他的政治生漄结束了,他的个性却得以自由地发展,他的文学天才,文学秉赋却得以无限地創造和发展。

     有时苏东坡干脆跑到田间,水畔,山野和集市,追着农民,渔夫,樵夫,商贩谈天说地。他这时候写的诗词《定风波》是自我突围的一个宣言: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他突破了自我,自我超跃,才有了井喷式的艺术成果。在黄州,他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散文名篇,前,后《赤壁赋》,写出了被称为第三行书的《黄州寒石帖》,他写出220多首诗,66首诗词,169篇文章,288封书信,他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宋朝文坛领军人物。他开始修身养性,向佛老求自释,开始超跃人生的悲喜,与天地对话,越发放达和超脱。黄州这段岁月,是苏东坡文学和艺术创作的黄金期,他的不得志造就了他文学的光笀。

     以后,苏东坡由于政治不得志,更被贬到蛮荒之地的广东惠州和荒无人迹的海南儋州。苏东坡都能坦然处之,把一生献给当地人民,把一生献给自已钟爱的文学事业。晚年,在去世前的三个月,他写了一首遗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糸之州。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回首一生,苏东坡最想夸耀的不是高居庙堂的辉煌,而是他受贬黄州,惠州,儋州的流离岁月,是他不可磨灭的文学生涯。

《奉天文刊》投稿须知

《奉天文刊》是奉天诗刊主办的公益微刊之一。本刊以“时代性、探索

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让更多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的作品展示推广。

     奉天文刊

    主      编:寒  月

   执行主编:子  矜

   编      委:丽  娜

    根植民间|情系大地|不慕名家|只推佳作

  《奉天文刊》欢迎您的参与加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