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古建:榆次老城里的晋通花店、思凤楼、县衙|慢行记(20)

 新用户2420aRkV 2024-06-28

从上海出发到现在,天天特种兵式的拉练,我和仇先生说,今天就在酒店里休息休息吧。

他睡觉,我写游记,挺好。

结果到了下午,这位呆不住了,一直唉声叹气要出去,那就出发,去榆次老城吧。

榆次东面与寿阳、和顺两县毗邻,西面靠着清徐县,南面连着太谷县,西北与太原市相接。春秋时期叫做魏榆,战国时便称之为榆次,之后两千多年沿用至今,现在这里是晋中市政府的所在地。

如今的榆次老城早已沦陷为日新月异的晋中市区的一个小豆腐块,残存的十字街被开发改建成了仿古风情街,原先成片的老街区被拆除,许多真真假假的东西掺杂一起。

虽然还叫“老街”,其实真正很纯的东西已经所剩不多了。

图片

图片

节日期间,老城里很多当地人来此游玩,停车场没有空位,于是我们被引导着将车停在了南门,由此步入老城。

南门一进去,就是晋通花店。

这是一座西式门窗的二层两进四合院的砖木框架建筑。设立于1932年,是当时任山西省长的阎锡山,为垄断山西棉花贸易经营而建。

因是榆次规模最大的棉花经营场所,故名“晋通花店”。

花店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由南往北依次为门厅、过厅、正厅,两侧为东西厢房。整个建筑中西结合,时代特征明显。

图片

图片

穿过花园,走到老街的主道上,思凤楼就在右手边。

图片

图片

图片

思凤楼是榆次县衙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宋仁宗天圣八年。

楼高17米,二层三重檐,十字歇山顶,建筑宏伟。

图片

图片

往前走一点,就是榆次县衙。

“朝堂看故宫,县衙看榆次”。榆次县衙是我国保存较完整的县级衙署。六进五堂,有房间四百余间,二十六个院落。它的制式和一般的县衙不太一样,这是因为宋太宗赵光义时期将其升级为了州府衙门。

我和仇先生在里面兜兜转转2个小时,还没看完。

图片

图片

图片

跨过县衙大门,里面是仪门。仪门悬匾“晋藩首辅”和“古并洲治”。

清光绪七年十一月,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成为实权在握的封疆大吏,就曾在此办公。

图片

大堂前的戒石坊,也称“圣谕戒石坊”,是帝王对百官的警戒。

图片

图片

大堂又称”牧爱堂“,是整个县衙的核心建筑,也是县衙建筑群中形体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

它是县级地方官吏行使权力,处理政务的场所之一。有三个作用:处理政务、礼仪庆典、公堂审案。

大堂门前一副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图片

大堂两侧是衙役们办公的地方。

图片

图片

图片二堂是审理民事纠纷案及知县议事的地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堂去往三堂,穿过一个非常漂亮的小花园。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堂是知县日常办公的场所,每天除上午升堂理事外,多在三堂处理日常事务,也是和下属官员研究工作的地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堂是供知县生活起居的书房和卧室。

图片

图片

五堂是一幢二层的小楼。一楼“冰雪堂”是县太爷日常生活起居之所,二楼“槐月轩”是供奉县太爷官印,朝珠和狐仙的地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县衙内通往每一处办公场所的地方,都有廊道相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和仇先生在县衙里东转转,西转转,看到好看的砖雕就停下来研究研究,时间过的飞快。

榆次县衙千年来历经修葺,能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据说是建国后县衙一直作为县政府的办公场所,真是奇迹。

本篇游记结束了,下次再见哦。

(字数1400)


我是菡冰,一个下班后努力写公众号,喜欢旅游、喜欢跑步,从事人力资源工作30几年临近退休的50+中年女人

我会每日更新,分享我的所见、所思、所学、所想。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的公众号,并点右下角“赞图片”+“在看”并“转发”,让更多人看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