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美食家笔下的杭州滋味

 黄之中 2024-06-28
Image

杭州地区自唐宋以来,就是中国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宋室南迁,中国的政治中心又有一百多年在杭州。从饮食文化领域来考察,杭州及周边地区以丰富的物产为物质基础,以厚重的传统为文化底蕴,带来了饮食的兴旺和饮食文化的发展。在古人为我们留下的饮食文化典籍中,杭州人或主要活动在杭州的人写的占了相当多的部分。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些和杭州相关的饮食古典文献。

Image

赞宁《笋谱》

Image

赞宁(919-1002),北宋僧人,佛教史学家。俗姓高。吴兴德清人。后唐天成年间在杭州祥符寺出家。《笋谱》一书分五部分记述笋的名称、产地、品种、历史与烹饪方法等,是我国最早的有关笋的百科全书之一。该书有三方面特点:重视食笋方法的搜集记录,关于笋的烹饪方法,作者归纳了煮法、蒸法、煨法等;注意饮食文化的记录,书中介绍了多则古人食笋的典故、诗文与趣事,增加了文化内涵;对浙江出产的笋介绍比较详尽。

朱翼中《北山酒经》

Image

朱肱,字翼中,号大隐翁,乌程(今湖州)人。元祐三年(1088)进士,曾为奉议郎。后隐居杭州,研究酿酒与医学。《北山酒经》又名《酒经》,共三卷。首卷为总论,中卷谈制曲,三卷记酿酒。其总论部分实际是谈我国酿酒技术的发展概况;中卷主要记各种曲的制法,有香泉曲、香桂曲、金波曲、豆花曲、玉友曲、白醪曲、小酒曲、真一曲、莲子曲等;三卷主要谈酿酒,提到的名酒有白羊酒、地黄酒、菊花酒、酴醾酒、葡萄酒、煨酒、思春堂酒、云腴酒、琼液酒、羊羔酒、蜜酒、雪花肉酒等等。本书是我国较早的酿酒专著。

林洪《山家清供》

Image

林洪,字龙发,号可山人,林逋七世孙,南宋中后期人。其先祖林逋(967-1028),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杭州)人。杜甫《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中有“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此书名为《山家清供》,即杜甫诗中的“山家”“野饭”,意为山居家庭待客用的清淡饮馔,从而点明此书所述饮馔的特点。上卷列举饮馔47种,下卷列举饮馔57种。所述以素食为主,亦有少量的荤菜,如饭、羹、汤、饼、粥、面、糕、脯、肉、鸡、鱼、蟹等。其中有不少是用中草药加工制配的食疗饮馔。每卷之下,各以饮馔名称标目,目下叙述名称的由来或典故、用料及烹饪方法,并引诗句评语说明其特色。该书中所收菜点,有许多构思别致、取名雅丽的品种。如“蟹酿橙”“莲房鱼包”“山家三脆”“山海兜”“玉灌肺”“拨霞供”“东坡豆腐”“梅粥”“蓬糕”“金饭”“梅花汤饼”“雪霞羹”等。

高濂《饮馔服食笺》

Image

高濂,字深甫,号瑞南道人,湖上桃花渔,钱塘(今杭州)人,生卒年月不详。曾任鸿胪寺官(职掌朝祭礼仪之赞导),明万历年间居杭州。著作有传奇、散曲多种,诗文集和《遵生八笺》。《遵生八笺》计十九卷,其中包含《饮馔服食笺》。《饮馔服食笺》为《遵生八笺》中的第十一、十二、十三卷。第十一卷为卷上,包括序古诸论、茶泉类专论十三则,汤品类三十二种,熟水类十二种,粥糜类三十八种,粉面类十八种,脯蚱类五十种及治食有方专论一则;第十二卷为卷中,包括家蔬类五十五种,野蔬类九十一种,酿造类二十八种;第十三卷为卷下,包括甜食类五十八种,法制药品类二十四种,神秘服食类四十五种。计三卷十二类二百五十三方,专论一十五通。高濂的《饮馔服食笺》内容丰富、搜罗广泛;各种食品制法简明,便于仿制,特别是不少失传的品种,更值得挖掘;保持有较多的服食方,可以为今人研究道家饮食提供资料。《饮馔服食笺》是明代重要的饮食著作。

李渔《闲情偶寄(饮馔部)》

Image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兰溪人。明万历年间生,卒于清康熙年间。年轻时中过秀才。入清后,绝意仕途,从事传奇小说创作、导演及经营书店等活动。是清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闲情偶寄》共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饮馔部》中,分“蔬食第一”“谷食第二”“肉食第三”及附录“不载果实茶酒说”等部分。在“蔬食第一”中,除理论论述外,还写到了笋、蕈、莼、菜、瓜、茄、瓠、芋、山药、葱、蒜、韭、芥辣汁等十四种食品,在“谷食第二”中,除理论论述外,还写到了粥、饭、汤、糕饼、面、粉等食品;在“肉食第三”中,除理论论述外,还写到了猪、羊、牛、犬、鸡、鹅、野禽、野兽、鸭、鱼、虾、鳖及零星水族等。总的看来,《闲情偶寄(饮馔部)》中收录的菜点品种并不多,涉及的烹饪方法也很少,但是,其中的理论部分却有不少真知灼见。主要表现在重蔬食,尚真味,主清淡上。

袁枚《随园食单》

Image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杭州)人,清代著名文学家。四十岁起就退隐于南京小仓山房随园,论文赋诗,享文章之盛名达五十余年。他一生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三十余种。袁枚还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烹饪学家。他所著《随园食单》一书是我国清代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袁枚身居官宦财富之家,成为重饮食、善品尝的美食家。他根据自己的饮食实践,并据听自厨师对烹饪技术的谈论和古代烹饪文献,将中国烹饪的可贵的丰富经验,进行高度概括的总结,形成系统的饮食理论著作。他曾说过:“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于是,经过数十年搜集、积累,写成此书。正如其序所说:“每食于其氏而饱,必使家厨往彼灶觚,执弟子之礼。四十年来,颇集众美。”既名“食单”,撰写体例亦以“单”为纲,有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菜单、小菜单、点心单、饮粥单、茶酒单,计十四单。在“须知单”“戒单”中,主要讲述烹饪饮食的理论,所提先天、作料、洗刷、调剂、配搭、独用、火候、色臭、迟速、变换、器具、上菜、时节、多寡、洁净、用纤(芡)、选用、疑似补救、本分等二十个须知,这些理论至今都仍不失为可以应用的至理名言。其他诸单论述菜肴者,皆以原料从属归类,总计共有326种菜肴和点心,自山珍海错到小菜粥饭,品种繁多而一一记述,其中除著者常居的江浙地方风味菜肴外,亦有鲁、皖、粤等地方风味食品。

《随园食单》为古代饮食文献之集大成者,是研究中国饮食史和饮食文化理论的重要的必读文献,也是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研究的一座高峰。该书出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曾多次再版。

施鸿保《乡味杂咏》

Image

施鸿保(1804-1871),字可斋,清代浙江钱塘人。工诗、古文,尤精考证。邑庠生,先后十四年应乡举,皆落第。后遂从事幕僚,历江西,游福建,而在闽尤久。同治年间,常来往于同安厦门之间。所至结交贤豪,访其山川、风俗、气候,发之于诗歌。文集俱未梓,稿多散佚。现存《乡味杂咏》手写本,上卷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上卷收诗170多首,歌咏了作者家乡杭州的多种食品,是研究杭州清代饮食的重要资料。

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

Image

王士雄(1808-1867),字孟英,号梦隐(一作梦影),又号潜斋,别号半痴山人、睡乡散人、随息居隐士、海昌野云氏,海宁盐官人,曾移居杭州、上海。士雄少年时家贫,当过盐行会计,同时钻研医学。后来,便精心研究医学理论,著有《霍乱论》《王氏医案》《潜斋医学丛书》《温热经纬》《归砚录》《随息居饮食谱》等十多部著作。对瘟病的诊治和理论都有独到见解,对寒霍乱、热霍乱症的鉴别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人们日常饮食与食疗也作了较系统的研究。《随息居饮食谱》自清咸丰十一年(1861)首次出版后,曾经在湖北、浙江、上海等地多次再版。这本书共收集了日常饮食食物品种三百三十种,分为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等七类,对各类食物的性能,及其医疗用途,食疗功效等,均有较详细的论述,是食疗著作中颇有影响的一本。

有关杭州饮食的研究,相比其他城市而言,并不算少。早在1935年,全汉昇发表了《南宋杭州的外来食料与食法》,这是现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中第一篇关于杭州饮食研究的论文。目前,对某一城市饮食研究,杭州的成果相对还是较多的,这和杭州具有的深厚人文底蕴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编辑 | 吴珏  刘俊萍

Image

Image

-文章来源-

民国杭州饮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