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IST就《美国政府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标准战略》实施路线图草案征求公众意见

 全球技术地图 2024-06-28 发布于北京

科技战略

NIST就《美国政府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标准战略》实施路线图草案征求公众意见

据美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6月26日消息,NIST正就《美国政府关键与新兴技术国家标准战略》(USG NSSCET)实施路线图草案征求公众意见。该路线图规划了实施USG NSSCET的近期行动和长期行动。其中,建议美国政府在短期内:寻找机会增加美国政府标准化前研发和标准参与⼒度;跟踪和评估当前美国政府CET标准教育补助⾦和计划;跟踪和评估美国政府与其他政府当前签订的技术合作协议及与标准相关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该路线图支持、补充并进一步传达了 USG 在 CET 标准开发方面的优先事项。

美国能源部发布第二版《能源部生成式人工智能参考指南》

据美国能源部6月27日消息,美国能源部首席信息官办公室发布第二版《能源部生成式人工智能参考指南》。该文件概述了“负责任”地开发、使用和实施生成人工智能工具的好处、风险、最佳实践、注意事项。该指南列举应用涉及:文本、语音、代码、图像、视频。据悉,该指南由能源部旗下30家办事机构联合编制。

美日韩举行部长级会议并发表联合声明

据美商务部6月26日消息,美商务部、日本经济产业省、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在华盛顿举行部长级会议。会后发布联合声明,包括:加强合作,发掘因各种非市场政策和做法而导致战略物资供应链潜在漏洞;加快建立半导体领域有韧性的供应链;加强电池供应链合作,合作建立安全的低碳氢及其衍生物供应链,加强低碳及零碳能源技术合作;进一步加强稀土技术合作,努力建立稳定的稀土及永磁体供应链;在建立互操作的人工智能安全标准领域加强合作;年度举行部长级会议,加强关键领域合作。

信息

以色列将建设国内首台超级计算机以发展人工智能

据路透社6 月 26 日消息,以色列创新局首席执行官德罗尔·宾表示,以色列将于7月启动招标,建设该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以确保该国跟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潮流。以色列政府正在为一个由政府、工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参与的国家人工智能项目投入2.5 亿美元预算,其中 60%将于 2024 年实施,并于 2027 年完成,后续可能还会增加资金投入。最终落成的超级计算机将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提供给研究人员和企业。

韩国将为半导体企业提供17万亿韩元低息贷款

据TechWeb网6月26日消息,韩国政府宣布为半导体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总额高达17万亿韩元(约合122亿美元)。这些贷款将向韩国本土及在韩投资的外国企业开放申请。韩国还将推动延长相关领域技术研发和工厂投资的税收优惠,将2024年底到期的优惠政策延长3年。其中,在半导体、可充电电池、疫苗、显示屏、氢能源及其他关键领域的工厂投资可减免15%的税收,研发项目可减免50%的税收。相关举措旨在支持关键领域的发展,提高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生物

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可从老鼠大脑图像中自动识别和重建单个神经元的AI工具

据人工智能与生物科技6月27日消息,日本九州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新的人工智能工具QDyeFinder,可从小鼠大脑图像中自动识别和重建单个神经元。这个过程包括用超多色标记协议标记神经元,再让人工智能通过匹配相似的颜色组合自动识别神经元结构。接下来,研究人员希望利用该工具绘制大脑连接图,以及标记和跟踪其他复杂细胞类型。

NIST与盖茨基金会合作开发疟疾和结核病的呼气测试器

据NIST网6月25日消息,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与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将开发新一代呼气测试器及相关标准协议,为疟疾、结核病等传染病提供低成本、易于部署的呼气测试方式。该研究项目将专注于两个长期目标:高精度的呼气测试器;用于测试的疟疾或结核病气体混合物。

礼来宣布与OpenAI合作开发新型抗菌药物

据Being科学公众号6月26日消息,美国制药巨头礼来公司宣布,已经与OpenAI达成合作,将利用其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双方的合作代表着在对抗日益严重、但被忽视的抗生素耐药性危机方面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

能源

英国罗罗公司正在开发热电联产的氢气燃烧发动机

据FuelCellChina 6月27日消息,英国罗罗公司牵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可持续推进系统研究所、马勒集团、福斯润滑剂德国公司、博世公司和德国联邦材料研究所(BAM)参与共同开发用于热电联产(CHP)系统的高效氢气燃烧发动机所需的技术,包括喷射系统、活塞组、点火系统、新型润滑剂等所有关键技术和部件都将由项目参与者共同研发。该项目名为“Phoenix”,由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气候保护部资助(资金约为500万欧元),项目为期三年,旨在实现与现有的天然气热电联产机组相同的功率密度和效率,目标功率范围高达2.5兆瓦。罗罗公司此前已开发出可使用氢气燃料的气体燃烧mtu发动机,Phoenix项目将致力于开发出足够成熟的技术概念,用于制造完整的、更高效的氢气发动机。

挪威公司计划在美建造一座5吉瓦的铸锭和硅片工厂

据PV-Tech 6月27日消息,挪威硅锭和硅片制造商NorSun宣布计划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建造一座5GW的铸锭和硅片工厂。新的工厂位于塔尔萨市,预计将于2024年底开始建设,并于2026年投入生产,NorSun计划为新工厂投资6.2亿美元,并已选定一处准备就绪的占地约60英亩的场地。NorSun表示,新工厂将为美国电池和组件制造商提供“迫切需要的国内铸锭和硅片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此外,新的铸锭和硅片工厂可以扩建,达到每年100吉瓦的产能。

海洋

韩国首艘自产地球物理勘探船交付,可在极地海域开展调查

据广海局6月27日消息,韩国首艘自产地球物理勘探船“探海3”号(Tamhae 3)近日交付。该船由韩国HJ重工建造,隶属于韩国地质与矿产资源研究院,总造价1.32亿美元,全船长92米,宽21米,总吨位6926,可搭乘30名科学家和20名船员。该船具有抗冰能力,配备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可拖带8条长6公里的地震拖缆,能够在包括极地在内的全球海域进行地球物理勘探。

法国泰雷兹公司完成新一代声呐浮标测试,其可适用于各类场景

据海军新闻网6月27日消息,法国泰雷兹公司(Thales)近日在ATL2海上巡逻机上成功测试了新一代声呐浮标SonoFlash。该浮标可主动和被动探测,并将优化的低频发射器与高方向性被动接收器相结合,加上长续航时间的优势,能够适用于各种场景。此外,该声呐浮标还可与泰雷兹的其他系列声呐浮标兼容,如与FLASH声呐浮标结合使用,可使飞机扩大覆盖范围并以更大的敏捷度对潜艇的躲避动作做出反应。据报道,SonoFlash未来将由ATL2海上巡逻机和NH90直升机部署。

美国公司将给美国政府交付多艘波浪自适应模块化船

据海洋科技新闻6月26日消息,美国科技公司Ocean Power Technologies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将于近期完成波浪自适应模块化无人水面艇(WAM-V)的交付工作。据了解,该船是一种新型自主水面航行器,使用独特的铰接式悬挂结构以顺应水面波动,最大限度地减少结构载荷,具有优异的机动性和稳定性。波浪自适应模块化无人水面艇可以为空中、海上和海底等多种领域提供防御任务,包括海域感知、资产保护、安全边界、反水雷、反潜等。

美日韩举行“自由之刃”演习

据美国海军官网6月27日消息,美国、日本和韩国于2024年6月27日至29日开启首次“自由之刃”多域演习。本次演习将涵盖海域、空域、网络等多个领域,三国将实施海上反导、反潜作战、防空作战、搜救、海上拦截、网络防御等训练,包括美国“西奥多·罗斯福”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在内的多型韩美日舰艇及军机将参与演习。有分析认为,该演习旨在应对朝鲜加强弹道导弹发射的威胁。

美海军陆战队将在关岛部署濒海作战团

据日本共同社6月22日消息,美国将在关岛部署小规模且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海军陆战队濒海作战团”。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埃里克·史密斯表示,“濒海作战团”是“为了对抗中国的进攻而设计的”,可以提供远程探测和火力打击,能够使用机动导弹打击对手的舰只,还能向偏远岛屿部署小规模海军陆战队,从而保护日本、菲律宾和韩国。据了解,即将部署关岛的“濒海作战团”是继夏威夷、冲绳之后设置的第三支部队,其部署进度明显加快。

美国开启“环太平洋2024”军演

据中国国防报6月28日消息,由美国牵头、号称全球规模最大的“环太平洋2024”多国海上联合演习正式开始,演习将持续至8月1日。“环太平洋”军演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搭建的一个重要军事演练平台,目前已举办29届,本届演习吸引了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40艘水面舰艇、3艘潜艇、150多架飞机和超过2.5万人参与。此次演习强调“全球联动”,目标是完善全域联合作战的任务标准和作战流程,共同应对地区危机。

航空

乌克兰推出人工智能驱动的“根据制服”无人机,将用于协同打击和情报收集任务

据TheDefensePost网站6月27日消息,乌克兰科技中心公司推出人工智能驱动的“根据制服”无人机,将用于协同打击和情报收集任务。该无人机将以集群模式抵近目标,能够快速确定坦克等攻击目标,通过软件编程实现根据作战服装和装备型号进行识别和打击行动。同时,该无人机群支持无人机间相互通信和相互协同,具备快速数据传输能力,为提升战场态势感知和情报收集能力提供支持。

航天

美国Slingshot Aerospace公司表示,俄罗斯间谍卫星在轨机动抵近1颗欧洲Intelsat通信卫星

据SpaceNews网站6月27日消息,美国太空监测公司Slingshot Aerospace表示,俄罗斯“射线”-2(Luch-2)军事侦察卫星在轨机动抵近1颗欧洲Intelsat通信卫星。Slingshot Aerospace公司通过自动跟踪系统对“射线”-2军事卫星进行标记,记录其长期处于活跃状态,并在入轨后14个月内进行过数次重大机动,目前位于欧洲Intelsat通信卫星、欧洲Eutelsat卫星、卢森堡SES公司“阿斯特拉”-4A卫星、美国通信卫星等数颗通信卫星附近。同时,该公司预测,“射线”-2卫星下一个关注对象将是Intelsat 1002通信卫星。

美空军计划将启动“高超声速攻击巡航导弹”测试

据AirandSpaceForces网站6月25日消息,美国会政府问责局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美空军计划将于2024年10月-2027年3月对“高超声速攻击巡航导弹”(HACM)开展共计13次飞行测试。根据报告,HACM的数次测试将在澳大利亚进行,并由澳大利亚皇家空军F/A-18战斗机发射。届时,美空军将评估HACM项目技术成熟度和测试达标率,为后续生产决定奠定基础。此外,美空军预算文件显示,美空军在2025财年关于HACM项目的支出活动包括持续设计、与F-15E和F/A-18 E/F战斗机的集成工作,以及HACM原型飞行测试。

美国SpaceX公司发射第177批23颗微版“星链”v2.0卫星

据Space网站6月28日消息,美国SpaceX公司利用“猎鹰”-9火箭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成功发射第177批23颗微版“星链”v2.0卫星。本次发射后,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发射数量达到6698颗,其中包括1984颗微版“星链”v2.0卫星。目前,大约有6221颗“星链”在轨。此次发射后,“猎鹰”-9火箭实现一级助推器22次复用,刷新该火箭发射复用纪录。据统计,本次发射是SpaceX公司2024年的第68次发射任务,也是微版“星链”v2.0卫星的第88次发射。

=

新材料

英国剑桥大学开发“电子蛛丝”无感传感器

据科情智库6月27日消息,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轻便、环保、可与生物表面无缝结合的传感器,并使其能够直接隐蔽地打印到各种生物表面上(例如手指或花瓣等),在医疗保健、虚拟现实、电子纺织品以及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开发出一种制造高性能生物电子产品的新方法,利用PEDOT∶PSS(一种生物相容的导电聚合物)、透明质酸和聚环氧乙烷,纺制出“电子蛛丝”。这种高性能纤维是在室温下从水基溶液中制造出来的,使研究人员能够控制纤维的“可纺性”。随后,他们设计了一种轨道纺丝方法,可将纤维转移到生物体表面。这种纤维传感器直径约为人头发丝的50分之一,重量极轻。与传统的高分辨率传感器相比,这些新传感器可以在任何地方制造,且耗能仅为普通传感器所需能量的一小部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电子》期刊。

韩国首艘自产地球物理勘探船交付,可在极地海域开展调查

据广海局6月27日消息,韩国首艘自产地球物理勘探船“探海3”号(Tamhae 3)近日交付。该船由韩国HJ重工建造,隶属于韩国地质与矿产资源研究院,总造价1.32亿美元,全船长92米,宽21米,总吨位6926,可搭乘30名科学家和20名船员。该船具有抗冰能力,配备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可拖带8条长6公里的地震拖缆,能够在包括极地在内的全球海域进行地球物理勘探。

意大利研究人员开发出类钙钛矿液晶材料

据wiley onlinelibrary 6月24日消息,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研究人员报道了两种前所未有的基于多氟化咪唑鎓阳离子的类钙钛矿材料。这两种材料表现出热致液晶行为,导致稳定中间相的出现。研究表明,多种分子间F…F相互作用对于这些类钙钛矿材料的固相和液晶晶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研究人员发现掺入的咪唑鎓阳离子的结构可以调节液晶相的性质。该研究可能为新型卤化物钙钛矿软材料的设计铺平道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ngew》期刊。

先进制造

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具有人造触觉的四指机械手

据TechXplore网站6月27日消息,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四指机械手,它拥有人造触觉指尖,能够以任何方向旋转物体。这是第一次在倒置的机械手上实现这些操作。这项技术通过集成高分辨率触觉传感器实现,这些传感器类似于人类皮肤结构。该突破有望提高机器人在处理货物和回收等任务中的灵活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