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两本中医小说,很实在接地气的中医真知识!

 朴真耕读园 2024-06-28 发布于海南
苓安老师写了两本中医小说《道医苏子阳》和《妙手神医在民间》,非常推荐大家去看,很实在也很接地气的中医小说,对于我而言,这两本书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发。
咱们先来聊一下书里面的养生细节。
比如练功的起势和收功。
起势,也就是在练功之前,先放松身体。
书里是这样写的——身体上下摆动,如一上一下蹲起,身体仿佛十分放松的样子。
这个有一点点像甩手功或者抖磁功,但是又不一样。
身体是上下摆动,让全身肌肉关节等都放松,大家自己体验,不需要照搬。
比如自己一下午都在电脑这写公众号,肩膀劳累了,那我就先来回耸动肩膀伸个懒腰,再上下摆动身体,这样让我更舒服,也是全身放松。
总之呢,让全身活动、放松了,接下来再锻炼、练功,你想一想,是不是不一样。
现在夏天,正是天灸晒太阳的好时候,那要不要晒太阳之前先起势放松身体,再趴下晒太阳,这样晒太阳,会不会吸收太阳能量更好,排寒湿更好!
书上又说——每次练完之后,都要收功,才能保证你的气不外泄。
收功共有八式,也叫退符八法。
运天目,干沐面,鸣天鼓,扣罗千(牙齿),扶中岳(鼻子),济天一(腰眼),揉丹田,搓涌泉或拍打肩井穴。
上面这八式,大家都很熟悉吧,搓脸搓腰搓鼻子,扣齿等。
练过坐式八段锦的朋友,或者是喜欢道家养生的朋友,这些养生小动作估计是经常做的。
虽然是八式,但是我每次都会多来点,比如搓搓耳朵,按揉眉毛痛点等。
收功,换个简单的说法,咱们练功锻炼,动胳膊动腿的,动作强度还是有的,这样血液循环就快了,气血会比较奔腾一些。
那咱们结束的时候,是不是要静下来,让气血回归体内,这时候来一些轻柔舒缓的小按摩搓揉拍打,人就慢慢静下来,更何况眼耳鼻舌身意,都给搓揉到了,能不舒服通畅嘛!
建议大家呢,只要是锻炼了或者天灸了等,都要起势和收功。
很多人吃药效果不好,原因很多,可能也和吃法有关。
比如六味地黄丸,滋阴治疗肾阴虚的。
为啥是六味,不是五味或者八味,因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肾脏,五行属水,用六味药对应肾脏,用来补肾,是事半功倍。
六味地黄丸是用淡盐水送服,肾属水,本味是咸,用盐水送服,又是事半功倍。
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又加了肉桂附子,变成了八味肾气丸。
肉桂,附子都是辛热的药,药性完全变了,本来滋肾阴,变成了助肾气的一个药。
为什么呢?
因为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八为木数,木曰曲直,草木森森,代表的是阳气旺盛之意,故此用八味药来助肾气。
八味地黄丸的服用方法是黄酒送服,黄酒能提升人体阳气,用此吃药事半功倍。
所以,经方,经典之方,不要随意改动,里面包含了易,天地万物之数。
很多时候,比如说滋阴的药材有很多种,它为什么不都加进去,一个方子开个几十种药,这样病好的不是更快吗?
其实不是,药材只是辅助我们,去借助天地之力和我们自身之力去治病的,所以学医的人必懂易。
因为,你可能加了一味药,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方子,病自然也就治不好,当然经方可以做加减的,只是你要懂。
倪海厦老师讲课,包括这两本书里的医案,很多时候,就是那么简单的几味药(经方),病就快速好了,真的就是快速,越是重症,越是简单的几味药,这就是经方的魅力。
一剂知,二剂已,三剂愈。
接着是桂枝茯苓丸的用法,书里是这样写的——饭前吃,先吃一小包,等一个到半个小时,看看小肚子有没有感觉,是热是涨因人而异,最主要是看看能不能排出粘液的东西或者血块子类的。
如果没有感觉,你就再吃一包,再过一个到半个小时之后,看看有没有感觉!
如果是连吃三包的情况下,还没有排出粘液或者血块的情绪,那今天就不吃了,明天还是按照这个方法吃。
自己呢,月经一直不太好,症状挺符合桂枝茯苓丸,就用家里的药材开始熬药喝,按照上面服法,我是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吃一次,自我感觉自己严重,但是吃了肚子没有感觉,也没有排出粘液或者血块。
按理来说,自己用的都是好药材,又是自己熬的,绝对比外面买的桂枝茯苓丸好啊。
我又去翻找了倪海厦老师讲桂枝茯苓丸的笔记,他说:“桂枝茯苓丸对一般的子宫肌瘤会有效,但是比较严重的癌症的话就没有效,力量不够。
因为寒就会很盛,而且是实,里面有东西堵到,不单单是水,这个实的时候,要靠很热的药,所以要加一些附子,硫磺在里面。
这个除了对子宫卵巢方便的病有效以外,如果说你痛经或月经不准时,每次来月经都有很强烈的痛,只要症状是合到的,统统都可以用这个方子,不一定是要去一定确定里面有什么肿瘤啊才去用它”。
看了后,自己又加了附子硫磺一起,生附子要先煮一小时后,再加其他药煮,煮好后,喝药的时候,再吃硫磺粉。
这次喝下去不一样,肚子立马热了,一股热流一直待在小肚子,大概一会,下面就开始流血块了,后来又开始排粘液,最后是淡色的血水。
喝了三天,感觉排的可以了,就不再喝这个药了。
再说到喝药,大家总喜欢多喝几天,说是巩固疗效。
如果你是治病吃药,那就要中病即止,病好了,就不要再吃药了,有的病呢,是好到八分,就不要再吃药,靠身体自愈就行。
为什么说中病即止,你病了,是因为身体有偏,失衡了,而药材都是有偏性,才能治病。
病好了,你又接着吃药,但是体内没有偏需要药材平衡了,你这个偏的药进去,身体就又失衡了。
比如,我先前吃一个偏热性的经方,吃着前几天很好,后面再吃,老是口干舌燥,但当时还没有这个认识,就觉得这个药多好啊,先前吃着疗效多神奇啊,接着吃,就像贪便宜一样,好啦,体内失衡了,阴虚口干了……
所以好的大夫,都是三天就让患者复诊,看看需不需换药方或者需不需要再吃药了。
但是现在都是慢郎中,经方不敢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