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棠棣读书会第七期总结 | 王轶尧: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QHSE数字化智造 2024-06-29

棠棣读书会第七期总结

王轶尧: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图片
图片

5月6日晚,棠棣读书会第七期在线上线下举办。本期读书会的主讲人为中国政法大学2020级本科生王轶尧同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2024级直博拟录取),主题为《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主持人为经济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许政,评论人为2022级硕士研究生韩明达和2023级博士研究生魏远旭。

图片

本期读书会围绕安德烈·贡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一书展开。主讲人王轶尧以书名为切入点,认为“重视”一词体现了现实上予以重视,历史上予以重新审视的双重含义,这也与本书颠覆了长期以来欧洲—西方中心论的历史依据,提出重新建构近代早期世界历史构架的设想相契合。随后,王轶尧介绍了本书对于欧洲中心论的批判,而作为捍卫这种观点的马奇诺防线,无论是马克思还是韦伯的学说,都是基于欧洲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实体而存在的。王轶尧讨论了建立于东方衰落下的西方兴起,与边缘的欧洲、非洲和美洲相比,自1400年开始的普遍的全球经济扩张使亚洲的这些中心受益更早更多。但是,正是这种经济优势在18世纪晚期逐渐成为亚洲各地区的绝对和相对的劣势。人口和收入的增长以及经济和社会的两极分化造成了越来越大的资源压力,限制了社会底层的有效需求,使亚洲比其他地方更容易获得廉价劳动力,生产和贸易也开始衰退。最后,王轶尧介绍了作者在书上批判了马克思所谓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不仅根本不存在从一种生产“方式”向另一种生产“方式”的直线“进步”,而且在任何一个社会里,更不用说整个世界社会,过去和现在都混合着各种生产关系。

评论环节

在评论环节中,韩明达提到作者弗兰克对于货币在全球经济中作用的分析给予了读者很大的启示。作者通过详尽的历史数据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揭示了白银如何从美洲的银矿,通过欧洲,流向亚洲。这一流动不仅反映了当时全球经济的劳动分工和贸易平衡,而且也暴露了各地区间经济实力的不平等。弗兰克对白银流动的分析揭示了货币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媒介的历史模式,而今天的美元也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同样至关重要的角色。结合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对货币在全球经济中作用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前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以及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潜在影响。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来看,弗兰克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长期视角,帮助我们理解经济中心的转移和全球经济的周期性变化。

图片

魏远旭从历史观和方法论两个层面展开探讨,认为作者的观点有待商榷。历史观层面,弗氏虽号称整体主义,强调人类整体性,却陷入经济决定论的桎梏,拒绝从政治、文化、社会、思潮、科技等多方面考察。此外,弗氏对白银同生产和需求的关系解释不明,又无实证说明明清时期中国收入分配不平加剧,在论述殖民地优势时还忽略了欧洲内部的巨大分野。魏远旭认为弗氏虽号强调地域间的互动与共性,却滑向中国中心论的泥沼。弗氏建构同心圆模型且认定西方仅靠从中国谋利才迈向现代化,实际是他所批判的中心-外围理论和冲击-反应模式的中式翻版。在方法论层面,弗氏引用二手材料且不加考证便成书立著似乎有违史学规范。魏远旭以明清的契约文书、近代的日文资料、当代的档案材料三例说明使用原始资料的重要意义。

图片

在自由讨论环节,王云娜同学提出,在过去的历史时期或许并不存在一种当今意义上的主体性叙事,也即我们无法代入某一历史主体回到过去,从而对于史料的运用缺乏更多的真实性。同时她也提到了作者的意图在于借助过去大航海时代以来全球经济地位的变化启示我们思考当下以及未来可能的发生的故事。

图片
图片

读书会在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声中落下帷幕。结束后,与会同学一同合影留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