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金要方》摄生养性(长寿之道)

 武宗 2024-06-29 发布于北京

天下武功

养生功 食补胜药补·练功百病消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扁鹊说:黄帝讲到,昼夜漏水计时共有一百刻,每一刻人有一百三十五次呼吸,十刻则有一千三百五十次呼吸,一百刻就有一万三千五百次呼吸。人在世上,呼吸之间就过去了,真是如此啊!唉!过去的人感叹时间的流逝,我们怎能不做好事来自我补偿呢?我常常想,一天一夜有十二个时辰,十天十夜有一百二十个时辰,一百天一百夜有一千二百个时辰,一千天一千夜有一万二千个时辰,一万天一万夜有十二万个时辰,这就是三十年。如果长寿的人活到九十岁,也只有三十六万个时辰。在一百年之内,短暂的时间之内,人们只能活上数时辰,朝生暮死的菌类、蜉蝣和蛄蜣都不足以用来比喻人生的短暂。怎能不自我调养身体而放纵自己的六情,勤勉不懈地追名逐利,使用千万种诡计和巧诈的手段,来追求虚浮的荣誉,至死都不知足呢?所以,修养性情的人,知道事情就是这样,对于名利,若有若无,不放在心上;对于非名非利的事物,也是如此,因此,他们能够终身没有危险。我感慨世俗有很多偏见,都是因为放纵自己而导致死亡的。我姑且利用空闲的时间,粗略地阐述一下修养性情的问题,用来奖励人们遵守伦理道德,希望与我有共同志向的君子能够喜欢。修养性情,就是希望通过学习来形成好的性格,性格自然达到善良的境界,即使不学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性格已经达到善良的境界,身体内外的各种疾病就自然不会发生,祸乱灾害也就没有了产生的缘由,这就是修养性情的主要原则。善于修养性情的人,能够治疗未发生的疾病,这就是它的意义所在。所以,修养性情的人并不只是服食药物和餐食云霞,更在于要兼备各种好的品行,各种品行都完备了,即使不服药物,也足以享有高寿。如果德行不够充实,即使服用玉液金丹,也不能延长寿命。所以老子说:善于养生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猛虎和恶兽的攻击,这就是道德的威力,哪里需要借助服食药物来祈求长寿呢?圣人之所以制作药物,是用来拯救那些行为有过失的人的。因此,有的人病危了,抱病多年却不改正自己的一处过错,疾病缠身直到年老死去,最终也没有悔改之心,这就是他们与歧伯、彭祖背道而驰、永远不能长寿的原因,确实是有道理的。嵇康说:养生有五难:第一难是名利不能抛舍,第二难是喜怒不能去除,第三难是声色不能放弃,第四难是美食的滋味不能断绝,第五难是精神过度思虑、精气耗散。这五者如果都存在,即使内心希望长寿不老,每天诵读至理名言,品味其中的精华,呼吸新鲜空气,也不能不改变他们的操守,不能使他们享有天年。如果这五者都不存在于心中,那么,诚信和顺从就会日益增强,道德也就会日益完善,不祈求善事而自然有福,不祈求长寿而寿命自然延长,这就是养生的主要宗旨。然而,有的人信奉仁义,没有太多的拖累,也可以算是接近这个境界了。

黄帝向岐伯问道: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年龄都能活到一百岁,而且行动还没有衰老的迹象,但现在的人,年龄到了五十岁行动就衰老了,这是时代的变化造成的呢,还是人们失去了养生之道呢?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效法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过分劳作,所以能够形体和精神都很健旺,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一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却不是这样,把酒当作水浆一样纵饮无度,经常沉迷于荒淫的生活中,喝醉了酒还行房事,纵情声色,因而竭尽了精气,耗散了真元。他们不知道保持精气的盈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只求一时心气的快乐,违背了生活的正常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五十岁就衰老了。

上古时代的圣人经常教导百姓:对一年四季中的各种病邪,要根据节气的变化而谨慎躲避;同时在思想上要清静、安闲,不贪欲妄想,使真气和顺,精神内守,这样,疾病又怎么会侵袭你呢?所以那时的人都能心怀坦荡,少私寡欲,心情安逸而不惧怕,形体劳动而不疲倦,真气从容和顺,各人都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己的愿望。他们吃什么食物都感到甘美,穿什么衣服都感到满意,大家都乐于自己的风俗习尚,居住地方不分高低,都不互相倾慕,因此,这些地方的老百姓都生活得自然朴实。所以,过多的嗜好和欲望不能使他们的眼睛受到迷惑,淫邪也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无论愚笨的、聪明的、或者是有才能的、能力差的,都不追求外物的享受,也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动摇心志,所以符合养生之道。因而这些人都能够年过百岁而行动不显衰老,这是由于他们养生之道完备而没有身体损伤的缘故啊。人的寿命长短,在于他是否善于调养。如果起居饮食有规律,就能长久生存而不衰老;如果恣意放纵情欲,就会像朝露一样很快死亡。

岐伯说:人到了四十岁,阴气已经减损了一半,起居动作,就显得衰老了;到了五十岁,身体笨重,耳朵不聪,眼睛不明了;到了六十岁,阴液枯竭,气血虚弱,下肢虚弱,上部充实,鼻涕眼泪都流出来了。所以说:知道养生之道,身体就强健,不知道调养身体,身体就容易衰老,本来是同样的身体,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聪明的人能够察觉这种养生的道理,愚蠢的人却只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异。愚蠢的人常常感到体力不足,聪明的人却感到精力有余。精力有余,就会耳聪目明,身轻体壮,即使年老了,还显得很健壮,强壮的人还能理政操事。所以,圣人顺应自然而不强为,就像没有做什么事情一样,他们欣赏清静淡泊,保持精神愉快,因此能够长寿。这就是圣人的养生之道啊。

在春天的三个月里,是草木发芽、枝叶舒展的季节。天地间一派生机,万物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里散步,披散头发,解开衣带,让身体舒展,使神志随着生发之气而舒畅。对待事物,也要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而不要违背它,这就是与春气相应,是养生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脏,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不足,到夏天就会发生寒冷性质的病变。

在夏天的三个月里,是自然界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情绪应该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如果违背了夏气,就会损伤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起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疟疾,冬天再次发生疾病。

秋天三个月,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此时,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应该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保持神志的安宁,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志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飧泄病,对冬天的闭藏有极大的影响。

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一定需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使情志就像军队埋伏、就像鱼鸟深藏、就像人有隐私、就像心有所获等等一样;还要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肤腠开启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这乃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肾气,到了春天还会导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对春天的生发有极大的影响。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和木、火、土、金、水五行,从而产生了万物的生长、繁荣、收获和闭藏等变化,并出现了寒、暑、燥、湿、风等气候。人体有肝、心、脾、肺、肾五脏,能化生五气,从而产生喜、怒、悲、忧、恐等五种情志活动。所以过喜过怒都会伤气,寒暑外侵会损伤形体,大怒会伤阴气,大喜会伤阳气。如果喜怒不加以节制,寒暑不善于调适,生命就不会牢固。所以人们只有遵循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才能避免病患,健康长寿。

仲长统说:王侯的宫殿里,美女如云;公卿士大夫的家中,侍妾成百。这些人白天以美酒伤害骨髓,夜晚纵情房事而耗伤气血,耳听淫靡之声,目迷邪荡之色,宴乐不出户外,游乐不回家中。王侯权贵们在上放纵无度,富豪英俊们在下效尤无耻,以及不到时候就生育,或年岁太小就生儿育女,或者童孺时过早地损耗精液,或者生病时进行性生活,这样精气薄弱,血脉不充盛,此时生下的孩子,先天不足,如果后天再养护不当,加上用厚衣褥包裹使其受热,给孩子过食美味而使其生内热,这样,孩子就会多病体弱,如再遇上不懂育儿之道的愚昧乳母,在孩子稍能坐起、勉强学步之时,就放任其过早行走,或强行搀扶孩子行走,使其筋骨柔弱,肌肉无力,待孩子长到可以独立行走之时,反而会出现脚软无力,常常跌倒的现象。孩子幼年时多病体弱,长大后又放纵情欲,这些疾病就会重重相加,相互引发,再加上国家没有高明的医生,医生不精通医术,一些愚蠢的医生又常常进行误诊,致使人们一旦患病,就无法得到正确的治疗。这都是由于平时不注意养生之道,才导致了这种结果。

抱朴子说:有人问,所说的损伤,难道仅仅是指在色欲方面吗?回答说:怎么能只是色欲呢?然而想要长生的关键,还是在于房中术。明白其中道理的人,可以用它来延年益寿、治疗疾病,但至少也不能用它来伤害自己。如果人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就知道用还精补脑的方法,并能用房中之术来养生,即使不服药饵也可以活到一二百岁。只是不能成仙罢了,因为不懂修仙的法术。古人曾把不懂修仙法术去学修仙比作是用小杯子去盛热汤,用羽毛去包火一样危险而又达不到目的。另外,如果才能不具备而硬要去思考一些问题,强求自己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或因深忧重恨,悲哀憔悴,喜怒过度,或因汲汲于追求名利,戚戚于患得患失,或久谈言笑,寝息失时,或挽弓引弩,沉醉呕吐,或饱食后即卧,跳走喘乏,或欢呼哭泣,阴阳不交等,这些都会使人受伤。各项损伤如果累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使人早亡,这并不是正常的养生之道啊!所以善于养生的人,睡觉不睡得太久,行走不快步急跑,耳不听到极度,眼不看到极度,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俯卧或侧卧,天寒及时加衣,天热即时脱衣。不等到非常饥饿时再吃,吃则不能过饱;不等到非常口渴再喝,喝则不能过多。吃的过饱就容易产生积聚,喝的过多就容易生痰癖。养生之道要求人们不要过度劳累,也不要过度安逸;不要过度出汗,也不要过多唾液;不要快跑,也不要多说话;不要多吃生冷的食品,也不要迎风饮酒;不要频繁地沐浴,也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奢望和过高的志向;更不要图谋制造奇巧之物来费尽心机。冬天不要太暖和,夏天不要太凉爽,不要露天而睡,也不要睡中以扇取凉,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等都不要冒然外出。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也不要吃得太多,吃得太酸就会伤脾,太苦就会伤肺,太辣就会伤肝,太咸就会伤心,太甜就会伤肾。这是五味与五脏和五行相对应的关系,是自然的道理。凡是说某种事物对人体有损伤,并不是说当时就能感觉到,而是说天长日久慢慢就会损伤寿命。因此,善于养生的人,起居作息都有定时,日常活动都有常规,调和筋骨有俯仰的方法,祛除疾病有吐纳之术,使血脉、营气、卫气周流全身有补泻之法,劳逸结合有适当的安排。能抑制愤怒可以保全阴气,抑制狂喜可以蓄养阳气,然后先用草木药物来弥补身体的亏损,再用金丹来永葆青春,养生的道理全在这里边了。有些人想要为所欲为,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很了解天命,不相信不同的说法,极度放纵自己的情欲,即使疲倦了也不肯停止,这种人听到养生之道,也会像耳旁风、眼前闪电一样无动于衷,不足以打动他们的心。这种人沉湎于酒色之中,即使身体枯槁,气绝身亡,也在所不惜,心甘情愿,对于这种人,又怎么可以向他们谈养生之道呢?他们不但不会接受,反而会认为你是妖言惑众。你还希望他们能相信这些道理,这就好像用明镜去照瞎子,用音乐去取悦聋子一样难啊!

曹操给皇甫隆下令说:听说你年纪已经超过百岁,但体力没有衰退,耳聪目明,面色红润,这是大喜事啊。你服用的食物、实行的养生方法、导引之术,可以让我听听吗?如果有可以传授的,想必可以秘密地写在回信中给我。皇甫隆上疏回答说:我听说天地之间的生灵,以人为最宝贵,而人所宝贵的,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了。自远古以来,宇宙无穷无尽,人生在其中,就像闪电一样快地过去,每当我想到这一点,内心就感到茫然和焦虑。生命不会再来,逝去的不可追回,为什么不抑制情感、修养性情来保全自己的生命呢?可惜现在天下即将安定,在太平的时候,又应当施展才华、传播道德,这样才能长久。要想长久,就应当修道,道其实很容易明白,只是没有人去实行。我常听说道人蒯京已经一百七十八岁了,但还很健壮。他说人应当每天早晨服食玉泉,叩齿,这样可使人强壮、面色红润,可以驱除三虫,坚固牙齿。所谓玉泉,就是口中的唾液。早晨未起床时,应及早嗽口,使口中唾液满口,然后吞下去,啄齿十四遍。这样做,就叫做练精。

嵇康说:丰收之年疾病多,饥荒之年疾病少,这确实是事实啊!所以关中地区,风俗喜欢节俭,饮食菜肴,不过是一些酱菜而已,那里的人少病而长寿;江南岭表地区,那里物产丰富,海产陆产美味佳肴无所不备,当地风俗是容易生病而人早死。北方的读书人游学到那里做官,遇到丰饶的食物,认为是神灵所赐的福份,因此,无论尊卑长幼都肆意地吃,夜间吃得酒足饭饱,四肢发热,赤身露体而睡,食物不消化。不到一个月,大人小孩都生病了。有的是霍乱、脚气、胀满,有的是忽冷忽热、疟疾、痢疾、恶核、疔肿,有的是痈疽、痔疮、漏疮,有的是偏瘫、半身不遂,由于不懂得医治,以至于死亡。像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人们只是说水土不服,都不知道病根是什么。仔细想想,真令人叹息啊。求学的人必须先认识这一点,以便自己警惕谨慎。

抱朴子说:一个人的身体,就像一个国家的象征。胸腹的位置,就像宫殿一样,四肢的排列,就像城市的郊区;骨节的分布,就像百官一样。精神就像君主,血液就像臣僚,气就像百姓。懂得修身养性,就能治理好国家。爱护百姓,可以使国家安定;珍惜自己的气,可以保全自己的生命。百姓离散,那么国家就会灭亡;气衰竭了,那么人就会死亡。死人不能复生,亡国不能再存在。因此,道德高尚的人消除未形成的祸患,医治未出现的疾病,在无事之前医治,不等到病愈之后再去医治。人的身体难以养活而容易危害,人的气难以清净而容易混浊。因此,能够明察威严和恩德,才能保全国家;能够割舍嗜好和欲望,才能巩固自己的气血。然后,真气就能存在,“三一”就能守住,各种疾病就会消退,年寿就会延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