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三十五章---用之不足既

 格武致知 2024-06-29 发布于重庆

今天,我们来聊聊《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原文]如下:”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其大意是说,统治者一旦领悟了“道”,便会成为圣人,换言之,圣人便是悟道了的统治者。圣人一旦掌握了大“道”,并且依道行事,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慕名而来,过来投奔他,并且心甘情愿地归顺于他。这便应了那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伟大口号。
大家投靠他之后,也不会互相斗争与彼此残害。于是,老百姓就能享受和平,安居乐业。从此国泰民安,歌舞升平,随处可以听到好听的音乐,随处可以见到美好的食物,过路的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也会望而停步。
如果“道”用言语来表述它的话,就会显得平淡而无味儿,即便想要看它样子,也看不见;想要听它的声音,也听不见。尽管如此,但它所发挥的作用,却是无边无界,而又无穷无尽的。
读了这么久的《道德经》,发现一个大致的规律,即每一个章节的内容,前面几句话不管用了多少的旁征博引,大量的排比句也好,疑问句也好,通常起到的都是铺垫作用,其最大的功能便是抛砖引玉,真正的结论,往往都是最后那一两句话,也即是说,最后一两句话,一般都是点睛之笔,读懂了最后这一两句,整个章节也差不多就不会存在多大的疑惑点了。
当然,也有例外。譬如,第四十二章一开头就是宏大的结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章我们后面找机会再作详细解读,今天还是以第三十五章为主
第三十五章的内容,与后面第四十章的“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正好也形成了良好的呼应。
同时,也都出现了“大象”一词,此处的大象,并非专指动物界的那个大象,它指的的大道之象的意思。当然,可能也有有动物界大象的引申之一,因为在人类势视力所及的范围内,大象可以算是做大的大体动物了,因此,用它来形容“大”或“道”也算比较的温和贴切。
这里的大象与“道”想通,却是“大象无形”的,所以,也叫做“道隐无名”。然而,“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也难以用言语精准地表述它,但它确实是客观存在于整个自然界,并且其作用也是无处不在的,既不可小觑,更不可忽视。尤其是对于统治者治理天下而言,更是作用无穷。
这便是无为之道,无为之道不是通过强权的干预与压制来彰显其威力的,而是认清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及其运行的法则之后,再使其发挥潜移默化,以及“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用一句通俗话来比喻“道”的这种状态就是,它在的时候,你或许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或价值。然而,它一旦不在了,一旦有人不遵道行事了,世界很快也就乱套了,也就进入了熵增、无序以及混沌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一旦持续的时间足够久了,再会出现什么新的状况,也就可想而知啦。
因此,我们需要适度的无为,而非积极地妄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