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墨小语|“鸡头”学霸

 语墨绮兮 2024-06-29 发布于重庆

“鸡头”学霸

都说宁当凤尾,不当鸡头。所以,好些家长拼人脉、拼财力,硬要把孩子送到“名校”去。我的父母没有这样的“远见”,所以我就当上了“鸡头”,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小学一二年级,我在母亲上班的小镇上学。老师夸我脑袋瓜聪明,做事利落,是个好苗子。每到期末,我就喜欢看那订成一册的试卷,100、99……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二年级那个暑假,我们家搬到了父亲工作的小镇,我成了一名转学生。我现在都还记得第一次进入新班级的那种别扭,实在让人很不适应。转学第一周的某个中午,我在回家的楼梯间碰到了两个同班同学,“缘分天注定”,这一次邂逅,我们三个成了永远的闺蜜。

转校后不久,老师们大概发现了我是个“苗子”,于是我的班级岗位从普通群众逐级上升……每每语数考试后,成绩好的一堆总喜欢比较,我也慢慢加入了这个群体,他们也发现我这个转学生不容小觑。还记得那时班主任经常对我说——你是个读一三八的料。那时的我,并不知道“一三八”是什么意思。

六年级那年,学校组织我们参加了两场考试。一场是区实外组织的全区考试,一场是镇上中学组织的分班考试。(想来那时是被允许的)实外的面试,整个年级只有不到10位同学接到了邀约,我是其中之一。听到几千赞助费,我觉得这不适合我,果断拒绝。

镇上中学的分班考,前三都去七龙珠了,于是我成了留在那里的第一名。

进入初中,我其实经历了一学期的适应期,特别是英语。不知是什么契机,初一下期我便开窍了,各科都保持前列,每次年级表扬都能听到我的名字。当周围同学都在热衷于各科补习时,我依然不知道为什么要“补课”,“补课”的内容与上课的内容到底有什么不同。抱着这种好奇心,我真的还补了一学期的课,但是我发现这些都没有必要。

大抵是这种当“鸡头”的成就感不断刺激着我,形成一种学习的良性循环。初二增加了物理,学得还行。初三增加了化学,学得也还不错。初中三年,我算学得比较轻松的。

凭着这一份“鸡头”成绩,初三的时候就基本锁定七龙珠,获得降分录取的资格。(这些都是父亲在操心,我其实还是没什么概念。)中考,我的各科表现都不如平时,好在进入七龙珠不成问题。

进入高中,我这一个小镇的“鸡头”见识到太多的高手,一下子变成了“凤尾”,我极度不适应,英语课、化学课打瞌睡也有上演,因为我真的听不懂……高二,我果断选择了文科,逃离让我痛苦的理化生。

分科后,我的学习好像找到点感觉,我又从“凤尾”变成了“鸡头”往下一点点。以前只能听懂70%的数学我竟然可以全盘接收,并乐此不疲。除了英语让我比较痛苦外,其他学科我都觉得可以接受。虽不拔尖,但我觉得对得起自己。

高考,我又一次发挥失常,优势学科数学失分惨重,只有130多,总分排在1000。要是正常发挥,我应该可以去华东师大。面对这个分数,思来想去,我选择留在重庆读大学,选择全国前列的专业。于是,我成了西大那一年的录取最高分。

现在想来,大概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失利其实并不可怕,重要的找准自己的方向,在新的阶段继续远航。

回首我的读书路,我要感谢没有“远见”的父母。他们让我拥有了比别人至少多三年的快乐,让我多了至少三年的“轻松学”。我是小镇出来的孩子,我从来都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不是金子,送进名校也镀不了光,补再多课,也发不了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