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念彩云之南(上)

 古磨盘州人 2024-06-30 发布于北京
因为一个人,从此爱上一座城。
忘记这句话最先是谁说的,我是因为一群人,爱上一座城,一座四季如春之城,一座天边彩云之城。
中学历史书上说,昆明因为四季如春,所以简称“春城”。春城无处不飞花,也许因为四季如春,所以,昆明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花城,每天,昆明的鲜花会通过专机送达全国各地。很多年前,就有友人带来昆明的鲜花饼,说那是真鲜花做的馅饼。吃了花,就能美容养颜。
昆明应该是一座属于女性喜欢的城市,那里有装点环境的鲜花,还有各种鲜花做成的美食。当然,男人会因为心爱的女人喜欢,也跟着喜欢上这座城市。
可事实上,昆明真的像云端之城一样,听起来很美,可很多外地人其实并不是很了解它,但凡到云南来旅游的,昆明只是一个中转站,没到云南之前,心思在丽江、版纳或者其他地方,从外地游览完毕过昆明,好像也没有了玩的心思,昆明实在是没有多少可以拿得出手的景点。
昆明在20年前去过一次,由于是路过,当时天色已晚,同学夫妇开车接我夜游昆明,当时的焦点都在同学身上,也就没有太多关注周遭,记得他们拉着我去了海埂,地点是我提出来的,当年国家男子足球队春季在海埂基地选拔运动员。
关于昆明,真的没有其他的印象了,直到后来读到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其实,汪先生的文字仅仅是个影子,调动了我关于西南联大的全部记忆。当我把西南联大与昆明联系到了一起,一瞬间,昆明这座城市在心里瞬间就成了一座丰碑。
在近代历史上,西南联大是一个种子般的存在,昆明这座城市珍藏了近代的读书种子,因为它的精心呵护,在日寇的铁蹄践踏下,中国的文脉得以保存并传续,这是不世之功,鉴于此,很多人都对昆明这座城市都心怀景仰之心。
读者爱看汪曾祺先生提到的昆明美食,我对这些都没有概念,因为,这些东西离我似乎有点远。我其实更喜欢看大师们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各自展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风流。刘文典与沈从文在那里有不少骂战;陈寅恪在月光下的操场上授课,引来一群教授的围观;闻一多先生的演讲,一定会有很多人围观;冯友兰先生题写西南联大纪念碑,还有教授和师生们跑警报的各种心态和形态。
前阵子因为机缘再次去了清华园,路过荷塘边,在王静安先生的墓碑前,瞻仰闻一多先生的塑像,心里瞬间就萌发了去昆明朝圣的想法,没想到,机缘说来就来了。
从机场到市区,当司机告诉我到了市中心的时候,我有点不相信眼睛,说心里话,以正街两边的建筑及街道的宽度,这也就是一个地级市的水平,好在,在最中心的位置,我看到了古朴的建筑群,尤其是那并不算高大的棂星门,一眼就让我认出了文庙,心里的喜悦真的难以言表。
一座城市无论多么的不豪华,但是,有古朴的文庙存在,这个城市的根基就是厚实的,这座城市就值得亲近,值得慢慢品鉴。我不顾旅途的劳顿,在别人还沉浸在梦乡的时候,我便抽空去瞻仰了一番。昆明文庙建于清康熙年间,当时是一个有相对规模的院落,日本飞机将核心建筑夷为平地,好在棂星门毅然不倒,为文脉长存树立了标杆。
现在原址上复建的大成门和大成殿非常的高规格,大成门建在一米高的台子上,这是高规格的标志,大成殿的须弥台大约有2米高,两座建筑都是单檐歇山顶,且上覆黄色琉璃瓦,这是文庙的规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棂星门到大成殿是步步登高的,每个朝圣者身心都会感受到高山仰止。
过大成门,正面看大成殿,我有点吃惊,这座建筑像是“九间”的格局,太了不起,这是皇家的规制。走到近前才发现,这是设计者打的擦边球,两边撑住飞檐的柱子,在远处看形成两个隔间,由此可见云南人对于文化事业的倾心。
棂星门对面的街道,是昆明市规划出来的老街,相对于其他地方的老街,这里的占地面积,老街规划,商铺的特色性,都是一流的,尤其是灯火阑珊后,这里定是年轻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老街不仅有昆明的美食,如品种繁多的菌汤锅,各种口味的过桥米线,还有花式多样的昆明小吃。而且还有傣族的、越南的、大理的等地方的美食。口味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更有回忆的。当网红地在全国四处爆发的时候,昆明没有爆发,或者爆发了没有报道,真的觉得有点遗憾。也许它们一年四季都是网红,也懒得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了。
在昆明,我最挂念的地方还是西南联合大学,那里保存了中国近代的文脉,那里涵养过中国文化的根基,到昆明,就必须去西南联大拜瞻一下。
(待续......)

这座ICBC大楼选址不错,我拍摄选择的角度也好。

行色匆匆,没有深入细品。

老街的店铺。

(网上图片)

明显是古代的建筑物。

大成殿,正面看像是九间的建筑。

老街的早晨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金融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7部,累计出版和发表300万字,码字数1100万+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2部):《一车一世界》《炊烟袅袅:一乡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北京晚报》《厦门文学》《解放军报》《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