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知道谁是好老师

 彭信之管理识堂 2024-06-30 发布于云南

又是一年一度毕业时,看到了一场一场的告别,看到了孩子们对老师们的不舍,看到老师们眼里不断泛出的泪花,感慨不已。

我写了一本叫做《德鲁克与我》的小书,用以内部分享给希望对自己有更多了解的人。其中有一段讲述了自己大学毕业后在学校教书的经历。2003年,当我决定离开教书一年半的学校进入企业界时,我并没有和自己的学生们明说,只是确定了离职时间后一个人离开。
没过多久,几个学生来到我工作的写字楼下看我。我走下去,看到几个穿校服的孩子就站在树下,远远地看见我,向我招手,等我走近,他们只说了一句话:
彭老师,你怎么不要我们了?
我无言以对。甚至直到今天,拥有了20多年的人生阅历,我依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知道谁是好老师

注:这是为数不多做教师时候的照片,是在带着小朋友们在大连森林动物园时拍摄的。

他们是多么的思念,才要不断想办法了解我工作的地方,要到我的电话从那么远的地方坐车过来,等我下来。
我知道的是,没有陪伴一届孩子到毕业,将成为我永远的遗憾。
一位当时我教过的学生,在读完整本书之后,给我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不知道我的船上会有多少人向我握手拥抱,我也不知道我的下半场人生会有多少未知待我探索发现。但是这本书确实触动到了我,从学生时代开始,你就是我特别喜欢和崇敬的老师。喜欢上你的课,有趣精彩,相信其他同学也一样的感受,在我最低落的时候也帮助着我支持着我。你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留下很重要的痕迹。可能我的人生有些平庸俗气,但仿佛我又获得了些力量,虽仍有困惑,相信也总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这样的告白,让人泪目。

于是想起德鲁克说过的一句话:

我曾无数次讲起过德鲁克小学四年级遇到的恩师埃尔莎和苏珊的故事:怀恩师,正是因为这两位老师的慧眼和别具一格的教育方式,德鲁克与众不同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有力的训练,他也因此在很早就知道自己可以靠写作谋生。而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是德鲁克和同学们听到妇女解放运动者说“上帝是女人”时,他们一点都不惊讶,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埃尔莎小姐就是上帝”。

可以说,遇到埃尔莎小姐是德鲁克的福气。

有一次,我问小学二年级的阿布“最喜欢的人是谁”时才知道,他们的班主任吕老师已经代替了妈妈,成为了他心中最喜欢的人。
吕老师是大连华美国际学校传承部二年级的班主任。
于是我接着问他为啥喜欢,他倒是干脆:就是喜欢。
嗯,也对,爱是不需要理由的,正是对应了上面的主题:学生知道谁是好老师
阅读德鲁克的《怀恩师》,观察吕老师与孩子们的相处模式,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特质,我想,这些特质也许就是所有好老师们共同的特质吧。

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

生活即教育是陶先生非常喜欢的一句话。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随时随地进行一件事情,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把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都忘记后,还剩下来的才是教育。

这个教育是通过关系来实现的,所以北京十一学校的价值观才叫做“教育学首先是关系,磨砺关系以建立教育的基础。”

看看孩子们和埃尔莎的关系就知道了,“小朋友们总是围绕着苏菲小姐。她的膝上常常有着一个小男孩或小女孩。即使是急于表现大人样的五年级学生也会毫无顾忌地在她怀里放声大哭。当然,高兴得意时,他们也会跑向苏菲小姐报告。她总是轻拍我们的头表示赞许,亲吻我们,给我们一句鼓励或恭贺的话。”

吕老师和孩子们相处方式也是这样的,她耐心、温暖、有力,尊重每一个孩子,我曾看到不同班级的小朋友专门跑到我们班的教室,和吕老师紧紧的拥抱在一起。我也看到过他在和一个小朋友面谈的时候,认真的倾听和有力的提问,我看到吕老师能够很清楚的讲清楚每个孩子不同的学习节奏,而且一讲来就滔滔不绝的样子;也能看到当小朋友犯错误的时候,她总是有细致入微的对话,不会公之于众,却也会直言不讳的和孩子们说明,她会不断提醒家长不要去用类似于“偷”、“盗”这样的词,同时也会去引导孩子们正确的行为是怎样的。

我想这就是她获得了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致认可的原因。

作为老师,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评估学生与自己相处的方式,了解到自己是不是一个好老师,高高在上很容易,要真正获得学生们的信赖,难矣。


成为问题的终结者,而不是制造者

回到德鲁克的故事。
当埃尔莎小姐发现德鲁克在数学方面能力很强,却因为马虎大意而时常丢分时,她并没有找到家长,告诉德鲁克的父亲“你的儿子要改掉马虎大意的坏习惯”,而是让德鲁克去检查同排小朋友的作业,结果德鲁克的这个坏习惯很快就消失了。
阿布有一个习惯,就是在老师发布任务时,往往没有认真听明白规则就急于开始,结果往往会出现错漏。比如有一次,学校进行速读比赛,本来阿布所有的答案都是正确的,是完成度最快,且唯一全都正确的一个,这样的成绩本来可以一举夺魁,但是因为在开始时没有听清楚规则,阿布把答案写到后面而不是前面,作为裁判的吕老师犹豫了很久,很明显,相比于成绩她更关注孩子们的成长,最终放弃了这一个好成绩,最终阿布也没有入围决赛,并利用这样的机会和阿布深谈了一次。结果现在每次讲规则的时候,阿布都会瞪大眼睛,认真听讲。
吕老师向来如此,她从来不会把孩子的问题推给家长,没有把孩子的问题还给孩子,而是就学校的问题在学校里解决,用她自己的方式让孩子们不断战胜心中的“小怪兽”。
好老师要思考的是如何运用一切机会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甚至制造问题。


做适合孩子的教育

关于阅读能力,埃尔莎小姐给德鲁克创建了足够宽裕的条件,当她发现德鲁克非常热爱阅读,是一条小书虫之后,她没有再给德鲁克安排与阅读有关的作业,而是让他追追随自己的习惯去继续阅读即可。只是,他做了一个调整,那就是把德鲁克调到了靠窗边的位置,以更好保护他的眼睛。
让少年德鲁克由此打下了坚实的阅读基础,培养了对学习和未知领域的兴趣,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其阅读能力。这些都在深深影响着德鲁克的一生,德鲁克曾经每隔三四年,就会挑战一个新的知识领域,例如,他曾经深入研究过日本艺术,或者选择16世纪的金融运作为研究题材,或是人类科技史、人类劳动史,或者是美国政治人物史,英国统治印度的历史等等,如此巨大的阅读能力与其小时候的刻意练习当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就是适合的教育,是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二年级的假期,观察吕老师的假期作业非常有趣,是她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做出的内容安排,节奏的把握是每天各个学科的平衡,是体力也有脑力,不是照本宣科,不搞题海战术,事实上,每一次考试出的卷子,每一个假期留的作业,都是她自行设计的,极居针对性性,而且始终是让每个孩子总是有所选择。
吕老师和每个孩子对话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简单直接,有的点到即止,有的一定是私下交流,有的则是强化日常习惯,这些选择的背后,是对每个孩子特质的了解。
于是我想起了在《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子路去和孔子请教:“听到可以做的事就去做吗?”孔子说:“你父亲与哥哥还在,怎么能听到可以做的事就去做呢?”过了一会,另外一个学生冉有也过来请教:“听到可以做的事就去做吗?”孔子说:“听到可以做的事就去做。”一直坐在旁边的公西华觉得非常奇怪,于是向孔子发问:“由请教听到可以做的事就去做吗,老师说'父亲与哥哥还在’,求请教听到可以做的事就去做吗?老师说听 到可以做的事就去做’,我觉得非常困惑,冒昧前来请教。”孔子给出了他的答案:“求做事比较退缩,所以我鼓励他前进;由做事勇往直前,所以我要让他保守些。
不外如是。

有一次,有一次幼儿园老师告诉我,她从小到大就想成为幼师,问其原因时,她谈到了在上幼儿园时,全班同学都在吃雪糕,只有自己因为没有钱买雪糕而哭鼻子的场景,那个时候,正是她的老师牵着她的小手,给她买了她一辈子吃到的最甜的雪糕。
从那之后,她心里所念所想,就是成为这样的老师。
多年之后,德鲁克先生知道了,他发现自己的一生都受益于从埃尔莎小姐和苏菲小姐身上学到的,不是知识,而是:高品质的教导与学习,充沛的活力与兴趣,这些都可以并行不悖。
多少年后,阿布也一定也会记起华美时光的点点滴滴,在操场上玩耍时,在升期仪式上演讲时,在教室里讨论时……在这些画面中,有一个一直陪伴他长大的身影,将成为他生命中美好且温暖的记忆,永远珍藏在心头。
学生知道谁是好老师,这是对每一位身为师者的提醒:要有一颗谦卑的心;学生知道谁是好老师,这是对每一位身为师者的鼓励,好老师就应该是这样的。
愿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能遇到自己的好老师,愿每位好老师都得偿所愿,桃李天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