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国覆灭之夜,苏德战场最终决战:柏林会战(下)

 瑞德阁楼 2024-07-01

图片

从大地图上看,苏军从南到北在整条战线上都实现了突破,他们的攻击箭头宛如万箭穿心,将柏林城和维斯瓦集团军群分割包围了起来。

图片

柏林城很大,里面住着三百万人;但柏林城又很小,它只是一个等待被苏军系上的口袋。

08

1945420日,希特勒人生中的最后一个生日,在这一天,苏军和盟军都给他准备了生日礼物。盟军的礼物是从飞机上扔下的,那是一颗颗炸弹,落在了柏林市区里;苏军的礼物更别出心裁一点,他们是用火炮打了一轮齐射。

当轰炸机出现在你头上的时候,你还可以安慰自己,敌人的地面部队可能在上百公里以外,但当火炮打出的炮弹都能落在你面前时,你就不会抱有任何幻想了。

苏军的炮击向希特勒释放了一个简单的信号,“马上就到你家门口”,收到礼物后,希特勒的精神状态更糟糕了。

纳粹帝国的高官们发现,他们明明是在给一个56岁的人祝寿,但眼前的这个人看上去却有76岁。

对于这些编造出各种借口要离开柏林的手下,希特勒也没有阻拦,他只是感到失望,他点点头,敷衍地和他们告别。

而在地堡外,柏林的普通人根本没有逃跑的机会,他们只能待在残垣断壁间,用一种独特的幽默感来掩盖他们的焦虑。他们编造出层出不穷的“德国笑话”,比如,“希特勒唯一兑现的诺言,就是'给我十年时间,你们就再也认不出德国了”;再比如,对于柏林城糟糕的防御工事,德国人评价道:

“苏联红军起码得用2小时15分钟才能突破,先狂笑2个小时,再用15分钟粉碎路障。”

甚至于德国人都根本不用进行任何创造,他们只需要重复宣传部长的话就能达到十足的喜剧效果。

戈培尔曾把罗斯福的去世称作德国命运的大转折,并宣布“我们都将成为这场奇迹的见证者”,但在他讲完话后十天,苏联红军的坦克就开进了柏林城里,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说上一句“我们真是见证奇迹了”。

图片

第一批冲入柏林城的苏军坦克,来自科涅夫麾下,当朱可夫被塞洛高地上的德军拖延住时,从南面进军的科涅夫则发挥得更好一些,他的坦克部队一路猛冲,比朱可夫提前了一天多进入柏林。

随着苏军一点点进入柏林,纳粹首都的神秘面纱也在他们面前逐渐揭开,他们发现了很多新奇的东西。

在柏林郊区的措森,德国陆军总司令部的地下室中,科涅夫的坦克手们就发现了一台巨大的神秘机器,它自成体系、完全独立,拥有自己的空调系统及排水设备,它是如此巨大,仅仅是它的操作面板就需要几十个人操控。那些复杂的插孔上闪烁着灯光,每个插孔上还有一张卡片,写着“巴黎、华沙、布拉格……

图片

苏联士兵初看时感到很惊讶,但他们没多久就搞清楚了这是个什么东西。因为被俘的德国工程师已经带着他们参观了起来,这是“500型电话交换机”,是全德国最大的电话交换机,它将纳粹帝国广袤土地上的各个地方政府、陆军战区和海空军司令部都连结在了一起,是纳粹帝国的通讯枢纽,面板上那些象征城市的灯光,比如“基辅、华沙、维也纳、布达佩斯”,本来都应该是亮着的,但现在他们一个个都灭了,因为苏军已经把这些城市都解放了。

在这台巨大的德国机器面前,苏联人见证了他们自己的成就。

在柏林的装甲车辆测试场,苏军还见到了另外一个大块头,那是一辆巨大的神秘坦克残骸,虽然德国人在临走前用炸药摧毁了这辆坦克,但它的残骸就已经足以让人震惊了。它太大了,比苏联、甚至比当时全世界任何国家的坦克都要大。

图片

即使放到今天,它也是人类有史以来制造过的最大的坦克。它的重量就有188吨,这个重量在坦克上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相当于大概6T-34,别的坦克在主炮外就只有同轴的机枪,但它竟然还有一门同轴的副炮,这门副炮的口径就有75毫米,完全可以在别的坦克上当主炮了。它的主炮口径则有128毫米,可以在两千米击穿当时任何量产的、投入战场的同盟国坦克。就连苏联尚未投入战场的IS-3重型坦克,在一千米也会被它击穿。它全身的主要装甲厚度都在200毫米左右,就连尾部的装甲也有150毫米,如此恐怖的火力和装甲,让它在战场上宛如霸主,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当时没有任何坦克是它的对手。

从俘虏口中,苏联人知道了这个钢铁巨兽的名字——鼠式坦克。

图片

鼠式坦克的缺点也很明显。

它过于复杂、后勤保障的难度很高;体型过重,使得它的续航和速度非常拉胯;成本太高,工时太长,从战场实用性的角度出发,远不如去多生产几辆豹式坦克和T-34坦克。

图片

即使有这么多缺点,当鼠式坦克真的出现在世人面前时,人们依然会惊叹于它伟岸的体型、夸张的火力和装甲,它象征着一种不顾一切追求极限的梦想,只有希特勒这样的狂人才会去下令建造它,而它竟然也真的被造出来了。

可惜的是,鼠式坦克从未投入过实战,只生产过两台原型车,被苏军俘获后,经过一番研究,就放到了博物馆里。人们只能对着它的照片、它纸面上的数据,去一遍遍幻想它在实战中的表现。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09

在生命的最后几天,希特勒仍然在幻想该如何击败苏军,人越是陷入绝境,就越想抓住每一根稻草,现在在地图上,希特勒就找到了这么一根救命稻草,那是一面小旗,上面写着“斯坦纳集团军级支队”,希特勒一看到这支部队,就激动了起来,他用手指猛戳地图喊道:“斯坦纳!斯坦纳!斯坦纳!”他宛如一个棋手,沉浸于破局的快感中。

图片

希特勒发现,斯坦纳的部队就位于朱可夫进攻部队的北翼,如果他能向东南方发起一次迅猛的攻势,就能把朱可夫的进军矛头斩断,并把第3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重新连接在一起,这个计划太妙了。

它唯一的问题是朱可夫的部队有几十个师,而斯坦纳的部队只有三个营,事实上,斯坦纳的部队之所以还能活在那里,就是因为它太弱小了,猛虎扑食的时候不会去管路边的一只蚂蚁。

图片

斯坦纳在电话中向希特勒解释了自己兵力不足,但希特勒认为这个问题是可以克服的,他念叨着:

“要将在柏林和波罗的海之间,从斯德丁到汉堡,每一个可用的人,都投入到我下令发起的这次进攻之中。”

他不顾实际形势,给斯坦纳胡乱调拨了一些部队,然后就心安理得地坐等起这场伟大的攻势了。

斯坦纳最后也只得到了一万五千人,而且严重缺乏重武器,他看了看手下的这点兵,再看了看对面的百万大军,斯坦纳决定:还是拉倒吧!他不会发起进攻。

而希特勒一直沉迷于幻想中,他给周围的每个人都讲了这场攻势会有多么传奇,甚至连政府传单中都写着:

“坚持下去!斯坦纳将军正赶来为柏林解围!”

在苦闷昏暗的地堡中,“只要斯坦纳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想法成为了唯一的一束光,支撑着希特勒行将崩塌的精神世界。可以想象,当他得知斯坦纳根本没有发起进攻时,他会有多少崩溃,他用嘶哑的声音说道:

“除了凯特尔、约德尔、克雷布斯和伯格道夫外,其他所有人都离开会议室。”

门刚一关上,希特勒就把所有的怒火都发泄了出来,他大骂身边的人都是叛徒、骗子,“他们都太低微了,太可怜了,根本不能理解我的伟大抱负,军队长期对我背信弃义,现在连党卫队(斯坦纳是党卫队上将)都在欺骗我!”

希特勒咒骂了整整半个小时,最后他突然像失去了力量一样,在喊了几声“斯坦纳”后,颓废地倒在了椅子上,他呜咽道:

“战争已经失败了。”

这是许多随从第一次听到他承认失败,鲍曼、凯特尔和伯格道夫都恳请他振作起来,逃往南方的“鹰巢”,继续主持大局。

但希特勒拒绝了。他现在只想留在首都,一心求死,他要求见戈培尔,在那么多手下中,只有他会陪着他了。

戈培尔立即从家中出发,还带上了自己的夫人和孩子,戈培尔夫妇已经预感到他们要和希特勒一起自杀了,只有孩子们还一无所知,他们出发前高兴地问道:“阿道夫叔叔会给我们巧克力和糕点吗?”

图片

10

194551日凌晨,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克雷布斯抵达了苏军阵地,他是来和苏联人谈判的。对于他的“有条件投降”,苏联人并没有什么兴趣、也不会同意。

但他带来的一个消息,则相当劲爆,他说:

“在430日,希特勒自杀身亡了。”

虽然德国官方一直宣传希特勒没有逃离柏林,但宣传毕竟是宣传,当苏联人知道希特勒真的没有逃走、而且选择了自杀时,他们还是感到有些震惊。这个消息被迅速上报,最后是由朱可夫亲自告诉了斯大林。

斯大林在电话中感叹道:

“这个混蛋,终于死了。”

“希特勒死了”这个消息,宛如一个句号,画在了六年漫长的、痛苦的战争之后,无数人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向了新生活。

希特勒的秘书之一荣格女士,当时还只有25岁,她在地堡中见识了末日般的景象,人们饮酒、狂欢,最后又自杀。她也曾想过自杀,但当她看到希特勒和爱娃·布劳恩走进自杀的房间时,当那扇沉重的铁门在她面前关上时,忽然有股强烈的冲动从她心底里迸发出来,“我要离开这里,走得越远越好”,她穿过隧道、火海中的建筑,穿过黑暗的街道,不停地向前走着,那时她还不知道自己有关希特勒的回忆,会成为历史学家研究希特勒的重要材料之一,而根据她的回忆录改编而成的电影,会成为最经典的希特勒电影。

那时她只是想着:

“我再也不想死了,我很想知道,一个人活着,还能经历多少事情”。

图片

除了荣格女士,还有许多人在柏林战役的最后几天,留下了毕生难忘的经历。

52日,苏联士兵科瓦廖夫爬上了德国国会大厦的屋顶,此刻他已经将德国的国家象征、柏林城里最宏伟的建筑都踩在了脚下,他双手紧紧地握着苏联的红旗,这面红旗得有多重啊!耗尽了多少人的鲜血才能把它送到这里,科瓦廖夫举起旗杆,将红旗伸上柏林的天空,挥舞了出去。

图片

425号,在莱克维茨村里,美军的科茨布中尉遇到了一个样貌奇怪的人,那个人骑着马,穿着他从未见过的制服,科茨布中尉的美军制服也引起了那个骑马人的关注,他在马鞍上猛地转过头来,直勾勾地看着科茨布,科茨布也看着他,一名美军士兵和一名苏军士兵就这样会师了,他们两支军队,为了这一刻,已经跨越了半个世界。

科茨布找来了一个会俄语的人做翻译,他问骑马人,你是苏联人吗?骑马人说是,他是苏联人,科茨布又问,你的部队在哪里?苏联人说,在易北河。

几个小时后,在易北河的一处断桥上,东方的手和西方的手握在了一起,这一刻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瞬即逝,却又总是让人怀念。它提醒着人类,“我们曾经是朋友”。

51日凌晨,德军的韦德曼上校带着他的部下走出了防空塔,他们两千人排成一列长队前去投降,在希特勒曾经阅兵的大街上,如今已经停满了苏联人的坦克,看得韦德曼心生怯意。

更糟糕的是,苏联人一看到他们,就纷纷跳下了坦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他们会被打吗?

没想到,苏联人只是递来了烟,然后告诉他们:

“战争已经结束了!”

(全文完)

参考资料:

《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科尼利厄斯·瑞恩

《希特勒·下卷(1936-1945)》伊恩·克肖

《巨人的碰撞》戴维·M·格兰茨乔纳森·M·豪斯

《东线:攻占柏林》朱世巍

《柏林1945》安东尼·比弗

《最后一百天》约翰·托兰

《帝国的陷落希特勒女秘书回忆录》特劳德尔·荣格

《朱可夫元帅回忆录》朱可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