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天下江山第一楼

 昵称45109175 2024-07-02 发布于浙江
华中地区有一座“九省通衢”水陆枢纽城市——武汉。长江、汉水,江河浩荡奔流,浪翻波涌。东湖、南湖,湖泊星罗棋布,珠联成串,武汉已然成为清波浩淼的“百湖之城”。在辽阔的水面上有一条中脊格外突出,引人注目。从西向东,依次分布着梅子山、龟山、蛇山、洪山、珞珈山、磨山、喻家山,一连串的山脊宛如巨龙卧波,喻家山是龙头,梅子山是龙尾。在巨龙的身腰腹地,武汉地理龙脉的关键部位,巍峨矗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楼阁,这座楼阁就是举世闻名的“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黄鹤楼,地处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位于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城市地标。蛇山,又名黄鹄山,踞长江东岸,海拔108米,绵亘蜿蜒1790米。形如伏蛇,头临大江,尾入闹市,与龟山相望。“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历史上,建有楼阁亭台二十余处,以黄鹤楼最为著名。崔颢、孟浩然、李白、王维、陆游等历代名人多次登山赏楼,吟诗作赋,大加赞美。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代屡次重修再建。古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黄鹤楼屡毁屡建,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修缮10次。历史上的黄鹤楼轩昂宏敞,瑰丽辉煌,“凡三层,计九丈二尺,加铜顶七尺,共九九之数”。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原型为蓝本设计建造,重建于1985年。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画家题诗作画赞美黄鹤楼,尤以唐代诗人崔颢登楼作诗《黄鹤楼》最为著名。好诗美画广为传扬,黄鹤楼名扬天下。黄鹤楼,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绝景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腾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1987年11月28日,经全国评审委员会审定, 授予黄鹤楼中国首届建筑工程“鲁班奖”。1991年,国家旅游局授予黄鹤楼公园“中国旅游胜地40佳”称号;2007年,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5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2008年9月,被国家城乡建设部公布为“国家重点公园”。

最早的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的黄鹤楼,位于蛇山黄鹤矶头,黄鹤楼因山得名。《元和邵县图志》记载,吴皇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始筑夏口故城为防,建楼用于瞭望守戍,“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据考证,这是武昌地名的由来。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鄂州城垣改造,城垣分离,黄鹤楼成为独立的景观建筑。南朝宋大明六年(公元462年),文学家鲍照于黄鹤楼首作《登黄鹄矶》诗。古代鹄和鹤一音之转,互为通用。泰始五年(公元469年),祖冲之撰写志怪小说《述异记》,讲述了江陵人荀環与驾鹤仙人交谈的故事,为“黄鹤楼”称谓最早出现的文字记载。南朝梁善通七年(公元526年),史学家萧子显撰《南齐书》,称驾鹤仙人王子安,使黄鹤楼更具现实色彩。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文学家阎伯理撰《黄鹤楼记》,进一步完善规范了“黄鹤楼”名称。

历史上第一座黄鹤楼建于城台之上,黛墙碧瓦,绿树成荫,烟波浩渺,云飞雾绕,紫气东来。主楼两层,前后出廊,左右配楼,平面方形,脊顶错落,飞檐翘角,丹柱碧瓦,高大宏伟。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建的黄鹤楼在保持古楼亮点的基础上又有创新设计,高踞城垣之上,平面折角十字形,外观三层,内部九层,12根巨柱,重檐翘角,彩绘图案,雕梁画栋,脊顶碧瓦,气势非凡。


今非昔比,盛世造胜景,盛世创伟业。1985年重建的黄鹤楼,以清同治楼为基础蓝本,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本规范,精心设计,精心选料,精心施工。现代仿古建筑黄鹤楼更加宏伟壮观,气势如虹。重建的黄鹤楼,平面正方形,高达51.4米,底层每边长30米,顶层每边长18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仿木仿古建筑,古建工艺装饰。黄鹤楼呈四边套八边形,以五层四檐三局部造型为主,与古楼相比,不仅形像貌似,而且更加雄伟壮观,更有神韵内涵。黄鹤楼庑顶采用三段式布局,分别为歇山顶、披山顶、硬山顶,寓意“天地人”三界和谐统一。五层楼阁中建造了72根擎天巨柱,60个飞檐翘角重重叠叠,攒尖楼顶,宝刹高耸,覆设11万块金黄色琉璃瓦,黄鹤楼如金殿玉宇,珠光宝气,天宫仙境。黄鹤楼自蛇山顶上拔地而起,风水宝地,高踞雄峙,俯瞰武汉三镇,遥望江河泽国,水天一色,天地相连,青山绿水,碧空如洗,绚丽多彩,雄伟壮观。艳阳高照,楼阁光辉灿烂,庑顶金碧辉煌,金楼靚影千变万化,如黄鹤展翅飞翔,似黄鹤傲立云端。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旺水,龟蛇神山夹峙,舟楫飞渡如梭,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黄鹤楼楼外设置铜铸仙鹤蛇龟雕塑、岳飞铜雕像,设置《崔颢题诗图》、《九九归鹤图》等浮雕壁画,建造胜像宝塔、“三楚一楼”牌坊、“毛主席诗碑亭”、“白云阁”、“千禧吉祥钟亭”、轩廊等一众辅助建筑,烘托主楼,形成完整的黄鹤楼公园建筑群。龟蛇鹤铜雕高5.1米,重3.8吨,龟蛇祥瑞,双鹤振翅,大展宏图。《九九归鹤图》浮雕,依山就势,长38.5米,高4.8米,云蒸霞蔚,松竹挺拔,生机勃勃,祥云万里,99只仙鹤飞舞翱翔。碑廊墙上镶嵌124方诗碑。圣像宝塔巍然屹立。千禧铜钟,口部直径3米,高5米,重达20吨,是永乐大钟之后,中国铸造的最大的铜钟。


黄鹤楼内部,楼层风格各异,独有特色,文化主题突出。底层一楼以黄鹤归来为主题,是一座高大宽敞的殿堂。正中藻井高达10.5米,正面壁上镶嵌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巨柱高悬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拨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二楼以江山如画为主题,四面回廊,可供游客眺望观赏,极目楚天舒。大厅正面壁上镶嵌一幅大理石雕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记述了黄鹤楼兴衰沿革和名人轶事。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描绘说明了黄鹤楼和武昌城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描绘反映了三国时期名人大家登楼赏景抒情活动。三楼以诗酒文化为主题,四面回廊,可供游客眺望观赏,寥廓江天。大厅壁上镶嵌巨幅壁画,主要是唐宋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名人大家的绣像画,并陈列展示诗人作家吟咏黄鹤楼的名诗佳句。四楼以历史长河为主题,四面回廊,供游客眺望观赏,辽阔悠远。大厅用屏风分隔成若干小厅,陈列展示当代名家诗词字画,供游客参观欣赏。五楼大厅壁上镶嵌《长江万里图》长卷等壁画。五楼是最高层,以展望未来为主题,尽览武汉三镇,气象万千,前程万里,为登楼远眺最佳之处。


匾额是文字、书法、篆刻、雕绘等艺术的有机结合,是“建筑的灵魂和眼睛”。被称为“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楼身共悬挂了八块匾额,分别悬挂于顶楼和底楼的东西南北四面,俯察八方人间。一楼西侧正门“气吞云梦”四字匾额,为赵朴初先生所题。匾文取自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东侧“帘卷乾坤”四字匾额,为北京书法家方颜所书。乾为天,坤为地,意指登临此楼,便可天地人间尽收眼底。北侧“云横九派”四字匾额,为武汉书法家邓少峰所书。匾文取自毛泽东诗“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南侧“势连衡岳”四字匾额,为书法家黄亮所书。意为黄鹤楼与相隔千里的衡山遥相呼应,气韵相连。顶楼面向西侧的“黄鹤楼”三字主匾额,为著名书法家舒同所题。东侧“楚天极目”四字匾额,为书法家喻育之所题。匾文描绘了楼顶远望,浩然无穷。北侧“北斗平临”四字匾额,为陶述曾所题。匾文意为与北斗七星一样高,极言楼之雄伟高大。南侧“南雄高拱”四字匾额,为书法家李尔重所题。匾文与“北斗平临”相映,意为远天星汉灿烂,无垠无穷。“黄鹤楼公园”匾额,为启功先生题书。


黄鹤楼是黄鹤楼公园的核心景观,非常值得游客仔细观赏。公园其他景点作为黄鹤楼公园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非常值得游客欣赏,都有很高的欣赏价值。黄鹤楼公园总占地面积40.3公顷,包括国家及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景点达80余处,被誉为“精品人文景区”。白云阁,其名源于诗句“白云千载空悠悠”,四面临风,八方望景。驻足阁楼,可观长江水天一色,惬意感受古人“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意境。阁内高悬长幅楹联非常精彩,气贯长虹,震古烁今。毛主席诗碑亭,安置镌刻有毛泽东主席的著名作品《菩萨蛮.黄鹤楼》诗碑。情景交融,感受伟人的飞扬文采、凌云壮志、万丈豪情。搁笔亭,传说是李白看到崔颢题诗后感慨万分,大为折服,“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搁笔不书之处,成为大家文人相赏互爱的文坛佳话。千禧吉祥铜钟,洪亮悠扬,象征和平与吉祥,传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期盼。诗碑廊,浮雕壁画,漫步其中,欣赏品味,可以感悟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化韵味,慨叹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鹅碑亭,保存有清代纪念李白与孟浩然友谊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句碑刻和骆宾王《咏鹅》的有关文化遗迹。黄鹤归来铜雕,栩栩如生的铜雕作品展现了黄鹤翱翔的丰姿,寓含着人们对美好事物回归的期盼和对黄鹤楼深厚文化底蕴的弘扬。黄鹤楼传说,渊远流长,题材丰富,种类繁多,2011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黄鹤楼公园景区还安排有精彩的编钟表演、各种主题展览等传统文化活动,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文创展示和文化体验空间,已经成为全国旅游打卡的热门目的地。

白云黄鹤传千古,汉水长江会一楼。坐拥1700多年历史的黄鹤楼,集观光、休闲、文化于一体,人文与自然美誉同享,古典与现代硕果熔铸,诗意与美学交融共生,满楼熠熠生辉,璀璨夺目。黄鹤楼,承载着千年华夏文明的辉煌成就,展现了古老文化的宝贵遗产,更是见证了现代中国的蓬勃发展。黄鹤楼,山水灵动,人文灿烂,天地共存,日月同辉,名扬天下,古韵映苍穹。(配图:王韫海)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