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高路远:并不是“瑶”不可及

 余二娃 2024-07-02 发布于重庆

有些烦恼是自找的,可快乐也是可以自找的。

出县城,向西行,迎宾大道上车来车往,城郊风景也尽收眼底。这其中,大部分就是去丰都动车站赶路的人。

谁能想到,曾经宁静的山村,竟迎来了动车的轰鸣。而呼啸而过的列车,也正如时代的步伐。

远离城市的喧嚣,走进乡村的天地,这段距离或远或近。当远处动车的身影清晣可见,我们早已吹着乡野的风,踩着泥泞的路,看见不一样的景。

在瑶溪坝小屋基,曾经有座“谭家大院”,院主人叫谭绍堂,是当地的豪绅,曾买地修房,置办家业,开办私塾。据说原当地村民讲,原大院是一座一楼一底、一正两横、青石墁地。

从残存的断垣残壁来看,左边的门头上应该原有四个大字,早已漫漶严重无法辩识。仅存的青砖白灰外墙,依稀可以瞧见当年的精细。而围墙上的窗花做工考究,图案精美。

正房早已不见踪影;后面石墙堡坎上还有五间老房;左侧厢房仅剩一点老房,已破败不堪,摇摇欲坠;右侧厢房是重新的砂砖房,墙上还有朱泽志题的“寓教于乐”四个大字。

解放后,这座大院用来开办学校,据说设1-6年级的6个小学班,后来又办了3个班的“初中班”。由于年久失修,谭家院子成了危房,政府便在院子前面修建了一个乱石墙房子,后来办起了幼儿园。如今保存较好的,就是石坝、石梯、石柱基座和那座后来修建起来的乱石墙。

而据萌哥讲,这附近还有“天生桥”、笔架石、砚盘石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诞生出了栩栩如生的景,可天生桥也毁于修高速路,那桥面为拱,桥底椭圆,桥下流水潺潺,桥上举目四望,山清水秀,绿意盎然,只可惜这些只映在了老人们曾经的记忆中。时代在变,“石”来运转的故事,没有人猜透得了结局。

而说到神奇的石头,双庙村的村道路旁,散落着一些大石头,形态各异,多姿多彩。而在一块天然大石头下面,一个不大的空间里,刚好可以遮风避雨,而这里还是一个小庙。

据当地村民讲,上世纪七十年代,这块石头上的三个图案远看形似毛主席、周总理和朱德总司令,引得周边区县大量群众前来朝拜,人群长达几公里,当地政府不得不派人维持秩序,长长的小路上是一眼望不尽的人流,因无法挤进现场,有的只能远在一两公里外放完鞭炮便悻悻而归。

而这里各种形状的大石头还有许多,比如老鹰石,长长的嘴巴伸出来,真是栩栩如生。而村民讲,这些石头的源头,就缘于最下面的一块大石头。

一路前行,每每遇到乡亲,他(她)们总是问我们:城里不好吗?非要下乡受罪。

我们总是笑呵呵地回应:乡下其实也很好。那些拔穗的玉米,那些嫩绿的秧苗,那些青翠的辣椒,那些无人问津的桃子……

而偶遇一个小朋友正在玩着烟卡,我情不自禁停下脚步,陪他玩了起来。

很多时候,不经意间就丢失了快乐;而拾起快乐的,也恰恰是在不经意间。有些看似“瑶”不可及的,恰恰是我们遗忘的时光,是因为我们的铁石心肠,还是因为时不我待。

也许,走出烦恼的那一刻,我们也才明白,乡村的故事并不只有萧条,也许还有朴素、勤劳和守望。

希望的路总是伸向远方,有的喜欢捷径,有的默默耕耘,只要梦在,一切都如春暖花开,一切也如艳阳高照。

而庆幸的是,这一路,固然有风有雨,却始终有人陪伴着你。所以,没有遗憾,只有期待,期待哪天的重逢,没有忧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