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时在凉山彝区的经商,一根针都能换5、6个鸡蛋。

 铁血老枪 2024-07-02

解放前,马帮在“南方丝绸之路”上奔波跋涉,常要对付沿途哨卡的敲诈勒索。西昌到盐源仅130公里,就有5个马站18 道哨卡,西昌到元谋更是多达20道哨卡。

民国时在凉山彝区的经商,一根针都能换5、6个鸡蛋。

每哨每驮一般收钢洋5角。如持有某某官员或袍哥大爷的名片,办过“交涉”的,可以少给或不给;对土豪恶霸的马帮直穿而过,不敢过问;遇零担挑夫则分文不少。最可恨者,有的守哨人员,在这里守哨,发现财源,换个地方抢劫,并不鲜见。

民国时在凉山彝区的经商,一根针都能换5、6个鸡蛋。

官府控制之地,都如此艰难,家支割据,政令不通的凉山彝区可想而知了。但外地商贩也不乏其人进入彝区经商的,李朝均便是是其中之一。那时经商,实际上是以物易物,多数有钱的外地商人用枪支子弹以及其他贵重物品来换取鸦片、白银,从中获取暴利。本钱少的则是从外地带入彝区紧缺的盐、糖类,布匹及针、丝线等百货换取皮张、药材等农副产品从中赚取一定的差价。

民国时在凉山彝区的经商,一根针都能换5、6个鸡蛋。

解放前昭觉县以物易物表

李朝均,1929 年出生在云南省永善县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由于父母过早去世,孤身一人,吃穿全靠亲朋邻里接济。17岁那年,即1946年底,为了谋生,就跟随同乡的黄新红、李树华二人来到了凉山昭觉帮工以养身糊口,当地属彝族聚居区。

他们一行三人能到昭觉帮工糊口,是一先到彝区经商的同乡朱新品介绍的。在一彝族头人家中帮了一段时间的工后,取得了头人的信任,遂借了一些银子,由头人家担保开始了经商生涯。

解放前,凉山彝区还处于封闭状态,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通往外地只有驿道,所需的紧缺商品,如盐、布匹、针、丝线等小百货都是由外地商贩用马驮或人背进来进行交换。因这些是急需物资,所以彝人和这些商贩也保持着微妙的关系。譬如,1945年以阿侯鲁木子为首的普雄联军,击败了刘文辉的24军,并占领了越西县城。但不久,又将县城归还予24军,他们深怕无地方购盐。

民国时在凉山彝区的经商,一根针都能换5、6个鸡蛋。

从外地进入彝区的人,要经商或从事其他活动,沿途都必须请当地头人作保,被保人在被保期间若平安无事,则付给保头(作保人)按货物的1-10%抽取酬金。如果被保人在保头作保的时间范围内,遭到抢劫货物或人身伤害,则由保头负责赔偿一定的经济损失甚或与这事有干连的其他家支打冤家。

譬如:1944年11月中旬,布拖一家支内部两保头之间为了半斤盐巴的过路费,引发了一场长达八年之久的冤家械斗,械斗中丧命者不计其数,现能点出名字的已达110多人。故一般外地商贩在彝区经商或从事其他活动,只要有保头作保,就一般无事。

民国时在凉山彝区的经商,一根针都能换5、6个鸡蛋。

扼守于险要之处的彝兵

当时,彝区的彝民还没有赶集的习惯,也无集市贸易集散地,要进行商品交换,就用背篼等背着走村串户进行交易。他们一行三人开始在昭觉竹核由头人阿瓦火体作保,在其地盘内收购了一些牛、羊皮,拿到西昌等地去换回一些盐巴、布匹以及针、丝线等,又回来背着四处兜售,再换成牛、羊皮、药材或者银子,又把皮张、药材等用马驮出去换回小百货,如此往复从中赚取一定的差价。

民国时在凉山彝区的经商,一根针都能换5、6个鸡蛋。

妇人佩戴的烟包、烟嘴与针筒

那时处于封闭状态的彝区,盐巴、布匹、针、丝钱等都非常奇缺,特别是盐巴,当时是砣砣盐(块盐,产于盐源白盐井),彝民将换回去的食盐用布包扎,入汤锅中浸没一下即刻取出,长年过着淡食生活,而相当贫困的农户终年食无盐。

民国时在凉山彝区的经商,一根针都能换5、6个鸡蛋。

针线活

他们从外地买回来的盐1斤就能换到1、2张干牛皮或者3、4张羊皮,一节土布(宽一尺二三,长约一丈五六,粗纱织成)可换回10多张干牛皮或 30多张羊皮,一根针都能换回5、6个鸡蛋。

一次,李朝均背着一些盐和其他小百货去交换,由于时间太晚,无法回去,就住在一彝民家中,彝民非常好客,当即升火煮饭给他们吃。为表心意,李朝均也取出了一砣约1斤重的砣砣盐放入锅中,掺了满满一锅汤,用来泡饭吃,吃饭时,大家争先恐后,一锅盐汤全部喝完了,吃得非常开心。

民国时在凉山彝区的经商,一根针都能换5、6个鸡蛋。

就这样,他们一行三人在竹核做了半年多时间,手头有了一些钱,并把借的钱还完后,又到了昭觉二五坝的头人马耶尔家地盘,由其作保又做了几个月,大家手上都有了一些钱,就分开单独做起了生意。李朝均就从马耶尔家来到了布拖吉狄日沙头人家的地盘,由吉狄日沙家作保在其地盘内兜售货物,吉狄日沙派一个人,每日扛着一支步枪跟随着李朝均到寨子里去兜售货物。

民国时在凉山彝区的经商,一根针都能换5、6个鸡蛋。

有一天,他们二人走到了则洛的一个村子中,一个叫阿俄呷呷的头人来抢李朝均的盐巴,并打了李朝军一记耳光,他不敢说话。跟随人也惧怕其是头人,也不敢动。回去报告了吉狄日沙,由其出面调后,赔了李朝均一些银子。

从此后,李朝均在这一带往来也就平安无事。从昭觉到布拖,凡李朝均经过的地段,由头人作保的,都是抽取取所带盐巴的10%给保头。而每天跟随李朝均当保护的人,则每天给他近二两盐巴,以示谢意。

民国时在凉山彝区的经商,一根针都能换5、6个鸡蛋。

就这样,李朝均一直在布拖吉狄日沙的地盘内做生意,直到1951年9月,由王占清为队长的工作队进驻布拖,才脱离了保头的保护,在县城内摆了个小摊。当时,布拖还隶属于昭觉县管辖,县城没有营业部,只有昭觉才设有收购站,李朝均就把收来的皮张、猪毛、药材、鸡蛋等拿到昭觉收购站卖了后,又买回盐巴、布匹等回来零售。

民国时在凉山彝区的经商,一根针都能换5、6个鸡蛋。

1952年8月,西康贸易公司昭觉支公司派来了贸易小组,借用工作队的帐篷临时成立了营业部,李朝均就不到昭觉去卖其换来的货物了,直接拿到贸易小组去卖,并批发一些盐、布匹等回来,在小摊上零售。批发价比零售价略低一点,老乡来买东西一般都是用银子或皮张、药材、鸡蛋来换,李朝均把收到的银子又拿到贸易小组去兑换成人民币。

当时用的还是建国初期发行的人民币,最大面值的是5万元,还未在凉山流通开来,直到1955年新人民币的发行才渐渐流通起来。老乡不相信用尺子量布或用秤称东西,他们到李朝均处买布时,是用拇指和食指来卡,一卡相当于0.5尺左右,量好后再对折来量1尺、2尺,即彝语所称的“尺块图”、“力块图”,买盐时是一砣盐切一块银子计算。

民国时在凉山彝区的经商,一根针都能换5、6个鸡蛋。

至97年时,68岁高岭的李朝均老人,仍身体健康,侃侃而谈,开一小店,过着清闲的日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