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悬解》太阳风寒——桂枝二麻黄一汤

 谷山居士 2024-07-02

图片

太阳三十一: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一两十七铢 芍药一两六铢 生姜一两六铢 切,甘草一两二铢 炙,麻黄十六铢 去节, 大枣五枚 擘, 杏仁十六个 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此总申明上三章之义。如服桂枝汤,大汗出而表未解,而脉又洪大,洪大即脉浮之变文,是表有寒而里有热,此亦桂枝越婢证,可与桂枝汤,如前法而加越婢也。若前证之形如疟状,而无洪大之脉,寒热日仅再发,不能二三度者,是正气虚,不能频与邪争也。其风邪多而寒邪少,宜桂枝二麻黄一汤,重泻营血,而轻泻卫气,乃为合法也。

此章是首章一日二三度发者一条治法,以其不能二三度发,是为未欲愈也。

前章脉微、脉弱、脉浮、脉微弱、脉洪大,总对弦紧言。微弱即不弦紧,洪大即浮意,勿泥。

1  服桂枝汤,大汗出而表寒未解,而脉又浮者(洪大即脉浮之变文),是表有寒而里有热,用桂枝汤如前法,加越婢汤也。解表寒而勿大汗出,兼清内热,则表里全瘳矣。是申明上条之义。重泻营血,仍是桂枝解表寒之义,兼清内热,是石膏清卫热之义。

2  服桂枝汤,大汗出,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桂二麻一汤。(此是重申上条)

   大汗出者,是经阳外泄,故无洪大之脉。而表寒未去,又闭其经阳,故寒热仅再发,不能二三度发,是经阳之虚,不能频与表寒相争也。其风邪多而寒邪少,是寒热如疟之热多而寒少,宜桂二麻一汤,解表寒以重泄经阳之热,轻泻外闭之寒。大汗后表寒未解,寒热如疟,仍是如同风寒双感,故此是申明桂麻各半汤提纲之义。太阳二十八,如其寒热不能频作,是后章桂二麻一之证也。

3 前章脉微,脉弱,脉浮,脉微弱,脉洪大,总是对弦紧(脉紧之义)而言,弦紧即是伤寒浮紧之义。微弱即不弦紧,洪即浮意,大汗出而内燥之义,洪即浮加内燥之义,勿过拘泥。

外感皆浮,故省言之。也是就是中风脉与风寒双感之脉总是对比太阳伤寒弦紧之脉。

论:在外感论,弦紧一理,都是紧寒之义,就是粗细之别。后学内伤,再解弦紧粗细之理。

备注:综述各方与证,写在大青龙之前的话,在这里捋一下思路,以助学习理解大青龙汤。如果懒的读,可以忽略。

1 伤寒之后,始终是一个营卫相抟而又风寒互搏的状态,如营卫互根,营为阴血,血中之温,是为卫阳,而伤寒之后,寒邪外闭,营卫内壅,风寒互搏,则成阴阳之分途,风盛发于阳则为中风,寒盛发于阴则为伤寒。太阳有风寒之总纲(一到三条),中风桂枝汤杂象之十五条(四到十八条),伤寒麻黄汤杂象之九条(十九到二十七条),也就是中风与伤寒之杂象。只是风寒之杂象,尚未牵扯内传杂象(汤证禁忌除外)。

2 太阳风寒双感部分(四条),同样是伤寒,而是属本气之虚与寒邪之轻象的细分之纲。(二十八到三十一条)。重点就是正气虚与伤寒微。

风寒双感,就是正虚与寒轻的互搏,因为里外之气,皆不盛实,故不成阴阳风寒之分途,而成营卫俱伤,风寒双感证。里外俱虚,可称菜鸟互啄,是为双感。

脉微缓,此能自愈。恶寒里虚,不能自愈,更不可汗吐下;正风与外寒相平,则为互搏,此为各半之证,可以小汗。此处所以细论,是为承接下条大青龙汤证,对比风寒双感之义。虽师言入阳明去路,汤解又言防入少阴去路,只是本气之虚实,预防误治也。

3 各半汤是正气虚对比外寒轻,对比大青龙正气盛对比外寒实之双感证。麻桂各半汤是风寒双感,而大青龙汤也是风寒双感证。大青龙是表实不泄(麻黄六两则知),有里风不泄外寒之实象与外寒之实因阳明阳腑之热蒸。

正虚邪轻,是谓菜鸟互啄,而正盛邪实,则为互相绞杀。正盛邪实,邪实则中风风不能泄,正盛伤寒寒不能闭,大青龙统正气之盛,以泻表寒之实。桂麻各半与大青龙的区别,可定为风寒双感之虚与风寒双感之实。(注:真武汤只是防误治之备用)

营卫互根,寒邪伤之,则有本气之虚实,又有寒邪之虚实,相抟而相搏,胜负之杂象,故成风寒之分途麻桂证,成营卫双感之虚各半证,成营卫双感之实大青龙证。大青龙正盛之后,就是小青龙正虚之水,五苓散之湿,茯苓甘草之风,也就是外寒与里虚之风湿水寒之杂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