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困在网贷里的年轻人

 瓜爷耶 2024-07-02

    □ 记者 周蒿

11月25日,凌晨3点,冷风如刀。

易飒(化名)紧裹衣帽,口罩遮脸,悄声潜入攸县联星社区东风蔚蓝国际小区地下车库。

几个小时后,警笛响彻小区:地下车库内,23台汽车车窗被砸,车内物品洗劫一空。

12月3日,易飒落网。

21岁的易飒是攸县菜花坪镇人,家境原本宽裕,去年迷上网络赌博后,一发不可收拾,还辞去了工作。

虽然没有收入来源,但无所不在、简单便捷的网贷平台,成了易飒手机上的“提款机”。“提交资料后,网贷平台很快就能放款。钱来得轻松,花的时候也就大手大脚。”

网贷一时爽,“噩梦”来收场。

催收短信、电话很快接踵而至。为了还贷,易飒不断拆东墙补西墙,直至走上邪路。从2月开始,易飒作案地点遍布攸县县城及安仁县、茶陵县,砸车70余台,共盗窃财物总价值5万余元。这,仅够他还网贷的零头。

铁窗中,易飒悔恨不已。“赌博毁一生,但如果不是网贷,我不会陷得这么深。”

易飒是无数个背负网贷的年轻人之一。

1

从“超前消费”到“透支消费”

今年24岁的田雄,从上大学的时候起,就有“超前消费”的习惯。

“家里给的零花钱不够,遇到想买的东西,就会用信用卡、京东白条分期购买,然后再做兼职慢慢还。”田雄购买的主要是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价格较高,分期付款的方式,可以让他提前拥有。

在田雄的身边,有这样消费经历的同学不在少数。

第一次使用网贷,是田雄上班后的第二个月。“工资比较低,租房吃饭处处要花钱,又不好意思向家里开口。”当时,田雄看上了一款新出的手机,但信用卡、京东白条等额度不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通过支付宝借呗,借了7000元。

“那次消费之后,感觉来钱挺容易的,最重要的是不用跟朋友和家人借钱。”很快,随借随还的网络借贷,成为田雄囊中羞涩时支付日常消费的重要来源。

因为工作稳定,田雄对于还钱并不担心。

“工资上涨的速度,永远跟不上消费欲望的增长。”曾在天元区天台工业园某企业上班的90后女孩莉莉,也是网贷的日常使用者。借钱“买买买”的品类中,包括化妆品、包、电子产品、旅行支出等。

“虚荣消费占了很大部分,身边的朋友都有的,我也要有,不能太掉价。”莉莉说,她每次借的额度并不高,但积少成多,每个月算下来成了不小的开支。一发工资,莉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还掉网贷。

去年6月,因不喜欢工作岗位,莉莉从公司辞职。待业的三个多月里,花销不但没有因为失业缩减,反而更多了。为了不降低生活品质,莉莉通过网贷前后借了2万多元。幸运的是,莉莉很快找到了新工作。“每个月还一部分,到现在还没还完。”

“超前消费”的年轻人,数量在不断增长。

根据某调查机构2019年发布的《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在中国的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达到86.6%,44.5%的年轻人都背有债务。

推动年轻人成为欠债者的,是门槛越来越低、产品越来越丰富的互联网放贷产品,品类越来越丰富的消费品,以及越来越浓厚的超前消费观。

在株洲,从信用卡消费可窥见这一趋势。

根据人行株洲中心支行统计,2018年第三季度,株洲的信用卡在用发卡数量为967078张,之后以平均每季度超过10万张的数量逐季增长。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株洲信用卡在用发卡数量达到1267901张。每三位株洲人中,就有一人拥有信用卡。

信用卡消费额也是逐季递增,2018年第三季度,信用卡还款额为1268587万元,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信用卡还款额高达1610160万元。

2

无所不在的网贷平台

为什么网贷会这么火?

当想要的东西很多,可是自己的工资又不够的时候,怎么办?网贷,为年轻人提供了最好的渠道。

株洲某职业院校毕业的小罗曾是校园贷的受害者之一。2017年,他所在的学校曾有50多位同学陷入过校园贷骗局。

“你能接触到的所有平台,几乎都可以借网贷。”小罗注意到,校园贷现在虽被严厉打击,但面向初入职场一族的网贷,随手可得。

支付宝有“借呗”,京东有“京东金融”,微信有“微粒贷”,微博有“微博钱包”,美团有“美团生活费”,携程有“携程拿去花”服务……

除了这些大平台之外,还有360借条、招联金融、分期乐、有钱花、随便花、小米金融……

在这些平台上借钱有多简单?

记者昨天体验发现,与开通信用卡、向银行借款等相比,这些平台的门槛要低很多。借贷者只需要填写上传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信息,简单认证后,平台就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开通授信额度,从几万到十几万元不等,几分钟后就能提现使用。

门槛低、下款快、额度大,让很多人难以抵御网贷的诱惑。

通过算法精准推送,网贷平台利用广告宣传,为每一次网贷行为制造了一个温馨而无法抗拒的场景,给众多年轻人制造一种错觉——只要提前透支,就能“活成想要的样子”。

“引导超前消费和不必要消费等,在广告中弱化需要还钱的内容,把贷款塑造得好像是从天而降的免费午餐。利息以日计算,掩盖高昂年息的本质,罚金、服务费等均不会提及。”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这是网贷平台的惯用手段。

利息方面,比较正规的网贷平台,万元日利息从2元-5元不等,折算成年利率,达7.3%-18.25%,部分小的网贷平台,年利率高达20%以上。

“有些客户也知道银行贷款利率比网贷低很多,但还是选择网贷,是因为去银行贷款太难了,用户征信、收入、住址、亲戚朋友电话,甚至房产证等相关资料都要提供,但网贷不同,动动手指,钱就到账了。”市区一家小贷公司的借贷顾问冰冰说。

寻求冰冰帮助的,多是自己已经尝试过各大网贷平台,但额度不够用的借贷者。通过一些操作方式,冰冰可以将这些人的可贷额度提高。

自2018年从业以来,冰冰已经为四五百名株洲客户办理过借贷业务,以90后为主。“我接触的客户中,网贷最多的一位客户,在10多个不同的平台办理过贷款。”冰冰说。

3

陷入不停借贷的深渊

过度超前消费,让众多的年轻人,从过去的“月光族”,成为负债者,一些年轻人甚至学生,因此背负与收入极不匹配的债务。

滑向深渊,是在不知不觉中开始的。

田雄借来的钱,其实也没买很多大宗奢侈品,差不多都用在吃、喝、唱歌等娱乐上。“总感觉钱不够用,上一笔账还没还清,下一笔账又塞进来。”

今年上半年,田雄一算账才发现,上班两年多,自己不但没存下一分钱,反而负债5万多元。

这其中,有多少是本金多少是利息,田雄根本算不清楚。

前不久,一个名为“负债者联盟”的词条悄悄爬上热搜。这个创建于2019年12月的“负债者联盟”豆瓣群组,是数以万计身背网贷的年轻人的聚集地。网贷、无节制消费、遭遇诈骗等,是该小组众多组员背负巨额债务的原因。

27岁的株洲人昊飞是组员之一。

昊飞已经记不清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网贷了。“每个月工资4000多,吃饭租房,朋友聚会,钱经常不够花。”昊飞用网贷支付过房租、买过手机,朋友聚会、外出旅游也都用网贷。

“钱来得太快了,就不会珍惜。而且,便捷的网贷会让你有一种错觉,感觉自己不差钱。”昊飞介绍,负债没有让他控制开支,反而继续追逐消费,大部分借来的钱都花在琐碎的日常消费上。

但没过多久,随着网贷数额增加,昊飞的心态就出现了变化,每当还款期临近,他都觉得仿佛有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他身上。

因为不断超支,昊飞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一年多的时间,他在七八个不同的网贷平台上借过款,累计金额近10万元,其中有3万多元是利息。女朋友也因此跟他分手。

“有人是遭遇了感情骗子,有人是创业投资失败,也有人是借来应急甚至是给家人治病,但是更多人之所以欠下巨额的网贷,却是由于消费习惯不好,收入维持不了支出,一点一点长期积累成这样。”冰冰告诉记者。

4

艰难的还贷“上岸”之路

“先消费后还款”的日子能换来一时爽,但“借来的终究是要还回去的”,而且要连本带利地还。

债务越来越多,每个月到了要还贷款的那几天,田雄开始焦虑得睡不着觉。

“陷得太深,很害怕。”田雄最终认识到,虽然跟家里开口很难,但是问题已经严重到自己无法解决。最终,他主动寻求了父母的帮助,还清了欠款。

现在,田雄再也不敢碰网贷产品,工资卡也交给父母保管。“量力消费,成年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有几次,因为贷款没能按时还,昊飞遭遇了暴力催收。“中午吃饭、晚上睡觉前,不断有催账电话打过来,不接电话,他们就发短信,或者申请加微信催收,威胁说,在规定的时间内没还,就打电话给亲朋好友。”

昊飞每天想的就是如何还钱,又不敢去新的网贷平台再借。焦虑,无助,也没有心思上班。“不是人过的日子。”

今年8月,不堪重负的昊飞加入了“负债者联盟”,这个豆瓣群组目前有组员上万人,大家互相激励取暖,期待早日还清贷款实现“上岸”。

现在,昊飞将自己每天的生活压缩到了30元。工资加上私活,每个月可以拿出4000元左右用来还贷。

沉迷网络赌博而背负巨额网贷的小玉逾期后,催债者将打电话直接打给了她的父亲罗先生,言语一次比一次严厉,甚至声称再不还钱,就要到小玉家里封钥匙孔、泼油漆,到罗先生的单位闹事。最终,罗先生找遍亲戚朋友筹钱,最终还清借款。

“不会再借网贷了,害了自己,也拖累家庭。”如今,小玉悔恨不已。

“网贷是为应对紧急情况而产生的资金拆借行为,不应该把其当成生活的刚需。一旦撕开网贷的口子,就像打开潘多拉魔盒,没有自制力和财商的年轻人很难将这个盒子关上,会在网贷泥潭里越陷越深。”冰冰介绍,在她的认知里,很多负债者从网贷的泥潭里成功上岸,要么是在自己稳定的工作基础上做财务规划,以严格的自控能力,把网贷逐步还清;要么靠父母“扶一把”把债务一次性还清,之后强制与网贷一刀两断。

也有很多的人,因为网贷而陷入悲剧。

在豆瓣“负债者联盟”小组里,每天,有数不清的负债者在群组里分享自己的负债经历,讲述惨痛无比的还债过程,并记录打卡还债计划,相互答疑解惑,希望能够还清贷款,早日“上岸”。

幸运的是,他们没看到,铁窗里,易飒流下的悔恨泪水。

5

要加强监管,更要增强理性

“网贷是解燃眉之急的临时工具,还是埋葬自己的深渊,关键还在于自己怎么节制使用。”互联网经济专家刘兴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网贷平台作为一个工具,本没有对错。

“但是,很多网贷平台在推广过程中,只放大它有用、美好的一面,而对其危害性的一面略过不提,给很多人形成了误导。”刘兴亮认为,这需要加强监管,网贷平台也需要担负社会责任,给市场以正确引导。

相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今年11月,酝酿两年多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其中明确要求,严禁跨省经营,联合贷款出资不低于30%,额度不超过借款人年均收入1/3。

银保监会也在11月发文点名“花呗”:与持牌金融机构相比,金融科技公司更加依赖购物、交易、物流等行为数据,更多依据借款人的消费和还款意愿,缺乏对还款能力的有效评估,往往形成过度授信,与场景诱导共同刺激超前消费,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和年轻人深陷债务陷阱,最终损害消费者权益,甚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而今年,史上“最严”征信系统上线,最易留下不良信用记录的网络贷款也开始被纳入征信。人行株洲中心支行征信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征信从严可以促使市民更谨慎使用网贷。

“当前的消费金融市场,确实存在一定的引导过度消费信贷的现象。监管部门的规范是一方面,消费者自身理性也必不可少。”人行株洲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