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书》的流传与真伪(六)

 心理咨询诊所 2024-07-02

《尚书》的篇目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尚书》,是汉代孔安国传、唐代孔颖达疏的《尚书正义》。

这就是梅赜本的《尚书》和伪孔安国传,一共是53篇: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这五部书,传统认为是“唐虞之书”。

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这四部书,传统认为是“夏书”。汤誓、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中、下)、咸有一德、盘庚(上、中、下)、说(悦)命(上、中、下)、高宗肜[róng]日西伯勘黎、微子

这十七部书,传统认为是“商书”。泰誓上、中、下,牧誓、武成、洪范、旅獒、金滕大诰、微子之命、康诰酒诰、梓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蔡仲之命、多方立政、周官、君陈、顾命+康王之诰、毕命、君牙、冏命、吕刑、文候之命费[bì]誓、秦誓

这三十二部书,传统认为是“周书”。其中字体加粗的28篇,是伏生的今文本真经:尧(舜)典、皋陶(益稷)谟,禹贡、甘誓、汤誓、盘庚(上中下)、高宗肜日、西伯勘黎、微子、牧誓、洪范、金滕、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多方、立政、顾命(康王之诰)、费誓、吕刑、文候之命、秦誓。

其余25篇是伪古文《尚书》。这25篇虽然是假的,但成书的时间也至少是在东晋以前,很可能是在汉末就已经形成了。内容应该也不完全是凭空捏造,可能是根据古书编纂而来的。学术界在引用这25篇时有一个规范,注明这是伪《古文尚书》,而孔安国的《传》是伪孔《传》,以把它们区分开来。汉代熹平石经的《尚书》为30篇,是欧阳的今文本。其篇目及次第是:尧典、皋陶谟,禹贡、甘誓、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勘黎、微子、太誓、牧誓、鸿范、金滕、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雒诰、多士、毋劮、君奭、多方、立政、顾命、费誓、甫刑、文候之命、秦誓、书序。比伏生本的28篇多了《太誓》和书《序》。

唐代“开成石经”的《尚书》,今天还保存在西安的碑林博物馆。“孔壁出书”有45篇,比伏生的29篇多出16篇。这16篇逸书,孔颖达在作注时只保留了篇目:舜典、汨作、九共、大禹谟、弃稷、五子之歌、胤征、汤诰、咸有一德、典宝、伊训、肆命、原命、武成、旅獒、冏命。29+16=45篇,合“孔壁出书”的古文经45篇,包括《序》而没有《泰誓》。孔颖达的《尚书正义》是把这16篇中的《九共》拆开成9篇,16+8=24篇。然后把郑玄所注的29篇拆成34篇(《盘庚》和《泰誓》一拆三,《顾命》一拆二),比伏生的29篇多出了5篇。34+24=58,合唐人认为的古文58篇。

《书序》是否是孔子所作?

《尚书》是司马迁作《史记》时的主要参考材料,所以书《序》的形成在《史记》之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书《序》中的一些内容,连遣词造句与今天的出土文献都能对得上。

但究竟是不是孔子所作,很难说。过去但凡说孔子作什么,现在看来都不太可信。孔子这个人“惜墨如金”,他自己说“述而不作”,应该是真的。孔子的“述”,是把那些性质相同的一些篇章放在一组,来阐发其中的义理和道德观。这在《孔子诗论》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子夏的文学修得很好,后来做过魏文侯的老师,所以诗《序》可能是子夏作的。《易》与《春秋》也与子夏有关系。儒家讲“明是非”。

《春秋》就是给入世之人立的道德标准。给社会立是非标准,其实就是立法,这是孔子的高明之处。但孔子行事谨慎,述而不作,“褒毁损益”,关起门来不便明说。司马迁说左丘明为什么作《左传》,是“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于是就把孔子的本意固定下来,形成标准文本。所以过去说孔子作《春秋》,恐怕不可信。今文派说孔子是作《春秋》,古文派说孔子是修《春秋》。

但这么大的事,在《论语》中竟只字未提,而在后来汉代的《春秋繁露》中却说得很肯定。值得怀疑。

郭店楚墓中所出的竹简本《性自命出》,说孔子对整理文献做了四件事:“比其类而论会之,观其先后而逆顺之,体其义而节文之,理其情而出纳之,然后复以教。教,所以生德于中者也。”'论会',就是把相似的东西汇集在一起阐释道理;'逆顺',就是调整次序;'节文',就是修饰'字词;'出纳',就是删减篇章。

所以《尚书》的序也不太可能是孔子亲自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