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俊安:回乡记——访陆羽故园

 铁马冰河风雨斋 2024-07-02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李俊安,前十六年天门娃,后三十余年异乡客,现为北美某大学教授,从事肿瘤研究和教学。外面的世界颇斑斓,却难拒藏在骨髓里的乡思,“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惟有爬格子自解。“江南忆,最忆是故乡。荷香稻浪柳枝柔,短笛俚歌炊烟斜。何日再得还”?

图片

回乡记

    ——访陆羽故园

陆羽,字鸿渐, 中唐人士,千年来家乡第一名人。撰《茶经》,为茶业、茶道第一本专著,有茶圣之称。公于故乡(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留下遗迹颇多,旧多残破不堪,本世纪初当地政府整治、修复、扩建众遗迹而成陆羽故园,并新建茶经楼以昭其功、其德、其不易。我虽曾在楼外打卡留影却憾无“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之缘。是次(2023年底) 倦游归来,大疫已平,亲人无恙,让心中挂虑尽消的我顿起 “游兴” 。

因时差缘故早早起床,出母亲住处(近陆羽小学)右拐向北走两百米再右拐即是陆羽大道。沿陆羽大道前行约一公里,马路对面即是陆羽故园,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中留空的“一洼水”,点缀着江南园林特有的垂柳曲桥亭榭楼台,在如镜的水面倒影着,俨然一幅水墨。这水大有来头,是天下三十六西湖之一的竟陵西湖,迄唐以降就颇具盛名,倒非今人穿凿附会。江南(湖北)的冬天早晨有点冷,空气中水气也重,眼前一片飘飘渺渺的灰雾(不是霾!)笼罩着,连朝霞的颜色也被和谐掉了。也因为这雾,陆羽故园四周的现代楼堂馆所变成了若隐若现的海市蜃楼,纵然在冬季也让人有一种烟雨朦胧的感觉/想象!我其实是颇喜欢这种模糊的感觉的,因为真实的世界很多时候不太美丽,难得在故乡冬日宁静的早晨抽离俗世一刻!

图片
图片

晨雾中的陆羽故园,宛如一幅江南水墨。

我静静地在故乡的湖边走着,一个年轻的妈妈推着婴儿车从我身边行过,车上一个包裹得颇为严实的娃娃滴溜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打量着身边的一切,让我更感受到这片田园的宁馨!通往浮香阁的孔桥上一个白衣老者在打太极拳,很忘我的,收放之间契合着晨雾的流动,把自己也变成了雾的一部分。水边的伶艺长廊隐隐有人影移动,接着传来一阵小号声,乐调有点熟,走前几步用心再听,是Amazing Grace(奇异恩典)这首西洋歌曲。曲音飘散在湖面上,袅袅冉冉,连湖边公路上行过的车辆都似乎忘记了鸣笛,每日红尘浪里翻滚的我等男女心中都有一份对爱与和平的渴望!

走过了浮香阁的曲桥,走过了雁叫关的竹林,走过了司马桥和古雁桥,眼光不时盯着那“浮”在湖中心的飞檐楼阁,茶经楼,似乎在每一角度都可以发现一种独有的风韵/美感。雾里看花别有情趣,雾里看楼又何尝不是?那份薄雾带来的神秘感和距离感让人很难拒绝“登堂入室,一窥秘奥” 的诱惑的。于是来到故园管理处的大门,直趋茶经楼脚下。只有沿着楼底的台阶一阶一阶往上爬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这高近54米的九层仿唐建筑的 “仰之弥高” 与 “气势恢宏” ,在最底层台阶寻觅楼的顶点,恍惚间还真有高与天齐的错觉!

图片

仰之弥高的茶经楼

走入茶经楼就明白今日早晨是我的包场了,一如我前几天坐高铁(从武汉回天门的一等车厢中的唯一乘客)和去几个餐厅吃饭一样:除了一男一女两位工作人员一样,我是楼中唯一的访客(参观茶经楼免费,在西湖里划船收费)。在向工作人员问候新年后我就开始走马观花,不过很快就为一件事物所吸引:茶经楼在本世纪初设计与建造时一个用心之处就是在陆羽所著《茶经》(共三卷十章)的文字刻在墙上。厚着脸皮说,我与陆羽这位称圣(茶圣)故乡名人还是有些“渊源”的:我在那以他名字命名的鸿渐街附近读过书(三年高中),背过他的《六羡歌》甚至于可能和他喝过同一口井的水(文学泉),但我确实没有完整地读过他的“开天辟地”茶道巨著,《茶经》,因为《茶经》当年非应考之书,而我一向也非茶道中人(我就是一每天蝇营狗苟的路人甲)。不过在这个特殊的所在,第一次第一眼我就被吸引了,因为陆子的茶道卓识,更因为他文字的佳美!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开篇明义,直入主题!“南方之嘉木也”一句让我想起汉乐府中那句“北方有佳人”(西汉.李延年),凭添一份对茶“风标”的向往,忍不住继续读下去。陆子行文之简洁、凝练与精准一定程度上切合那个时代酝酿中古文运动的文风(反对六朝骈文的华丽文风,推崇两汉自然质朴的文体)【个人观点】,确乎是大家手笔!我就这么陷了进去,一个人读着,想着,时不时上网查考一些字的读音和准确含义以及一些植物花草的图片,有意于好好补一下这久违的一课!

图片
《茶经》古本

突然被一阵手机铃声惊到,原来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了四个多小时,是回家和母亲准备午餐的时候了!但书(茶经)我只读完第三章…【以后的几天晚上在天门和武汉我都在网上发奋读经,终于在赴帝都前把《茶经》的文字读完一遍,记忆和理解就无从说起了!】

走出茶经楼才发现日正中天,晨雾已经消失的一干二净,茶经楼上几块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茶经楼”匾二,“茶道圣地”和“茶和天下”匾各一)。我对于“茶和天下” 四字心许不已。茶之醇厚有异于其他饮品,而茶本身对食物等有具有克化功效,一个 “和” 字道尽茶之神韵。“茶道圣地” 匾则没有给我太强烈的感觉,或许因为在当今高度商业化的世界里称圣称神的炒作太多吧。窃以为圣地之属多源于长久的历史的积累和后人的认知,茶经楼的历史真的好短好短,或许 “茶道本源” 、 “茶道源流” 等说法更客观些。同样的,我对一些故乡媒体和名人所鼓吹之茶经楼与天下四大名楼并肩的说法略有保留(当然各位先进向好之心可以理解,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之壮怀更值得敬佩)。且不说那四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和鹳鹊楼)皆经过千年或以上历史和文化的熏陶与沉淀,光是他们所处的大江大湖之 “形胜” 就非寻常湖泊可比。

事实上,在陆羽、《茶经》和茶圣之间有着深厚的文化连接, 但这种连接目前尚不能直接投射到茶经楼上,如世人想到范文正公(范仲淹)就想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和岳阳楼,读到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就想到王勃和滕王阁一般。文化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和滋养, 且要在历史的长河中 “大浪淘沙” ,迥异于所谓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 的短期商业行为。至于坊间以茶经楼内9层外5层来隐射“九五之尊”以为(陆公)敬恐怕既失“茶和天下”之道,也非“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登台”的陆公所愿。假以时日,或许茶经楼能像嘉兴烟雨楼和昆明大观楼一样,在历史和文化的长河中找到它独特的定位——我心里默念着。

正午的阳光照在茶经楼前高达7.2米的陆羽雕像上(暗合陆公之寿733-803?),给这个手捧香茗、衣袂带风的儒雅大唐文士添上一抹圣洁。《茶经》开启了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也给无数人的生活(人生)多开了一扇窗。《茶经》所至,世人因陆羽而知大唐,因陆羽而知竟陵,故大唐有陆羽幸甚!竟陵(天门)有陆羽幸甚!陆子出生被弃为大雁所护、为高僧收养,少年时离寺入戏班谋生为地方长官所“慧眼识珠”、为众多乡贤教育培养而扎下学问根基,一生勤力终成就大事业。天心固喜善、佑善,终须籍人手促成风云际会,故大唐有情,识才、惜才、重才!竟陵(天门)有情,识才、惜才、育才!千年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高考重开)后, 数以十万计的学人从这片土地走向神州、走向世界,昭示着源自陆羽等先贤的文脉以及滋养它的识才、惜才、育才的乡风的赓续,“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岂曰无因?

因陆羽故再次为家乡点赞!

图片

茶圣立像

图片
图片
图片

访陆羽故园之一

雁叫竹林伶艺廊,

沧浪司马青冈堂。

旧日陆子汲水处,

空中犹浮茶叶香。

附注: 雁叫关、竹林、伶艺长廊、沧浪桥、司马桥、青冈草堂、浮香阁皆为陆羽故园景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访陆羽故园之二

古雁桥旁寺西塔,

鸿渐于陆一茶家。

不羡白玉千钟粟,

愿捧清醇和天下。

附注:陆公生为弃儿,为龙盖寺(后名西塔寺)高僧智积收养。时幼婴为三雁以羽覆护,后人乃于弃婴处建桥以记三雁之功,名古雁桥。僧以《易经》之渐卦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赐陆姓,名羽,字鸿渐。陆公曾咏《六羡歌》以纪念故乡竟陵。茶之神韵在和,故茶和天下,道之极也。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