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悬解》太阳伤寒——大青龙汤

 铁毛l 2024-07-03

图片

太阳伤寒大青龙证二章  太阳入阳明去路

太阳中风,脉缓头痛,汗出而不烦躁,此其脉紧身痛,无汗而烦躁者,卫闭而营不能泄也,故其脉证似伤寒,太阳伤寒,脉紧身疼,此其脉缓而身不疼者,营闭而卫不能泄也,故其脉证似中风。中风卫闭而营郁,阳盛者固宜青龙,然当防其肾阴之旺,故立真武之法,伤寒营闭而卫郁,阴盛者固宜真武,然当防其胃阳之旺,故垂青龙之方,灵通变化,玄妙无穷也。首章名曰中风,次章名曰伤寒,俗手妄缪,以为风寒双感,误世非小也。

1 太阳中风,当脉缓头痛,汗出不烦燥,反脉紧身疼,无汗而烦,此为卫闭,阴寒之实,营风不能卫寒之实卫本恶风,外寒之实则卫强,营风能泄,但泄不开也。此大青龙证,麻黄专泄表闭阴寒之实,以开皮毛孔窍,助营风之外达也。

2 太阳伤寒,当脉紧身疼,无汗恶寒,反脉缓身不疼汗出者,此为皮毛外闭,郁其阳明胃腑,胃外蒸,蒸开皮毛也,故伤寒而汗出,脉缓而身不疼此大青龙证,麻黄专泄寒实,以开皮毛,窍开卫泄,表解则里松,石膏清胃之热燥,表泄则里愈。

3 中风而闭实,风不能外泄表寒之实,固宜大青龙,但当防误诊而误用,汗出亡阳而成肾阴之旺,故有真武之法以救逆。

伤寒而闭实,反脉缓身不疼,是胃蒸而汗出,固宜大青龙,发表而解里,以防成胃腑之阳实。

太阳三十二: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太阳入阳明去路。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也。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以真武汤救之。

麻黄六两 去节, 桂枝二两 去皮, 甘草二两 炙, 杏仁四十枚 去皮尖, 生姜三两 切, 大枣十枚 擘, 石膏 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营性发扬而寒性固涩,伤寒营欲发而寒闭之,故脉紧而无汗。卫性敛闭而风性疏泄,中风卫欲闭而风泄之,故脉缓而有汗。太阳中风,脉紧身痛,寒热无汗,脉证悉同伤寒,此卫阳素旺,气闭而血不能泄也。卫气遏闭,营郁热甚,故见烦躁。大青龙汤,甘草、大枣,补其脾精,生姜、杏仁,降其肺气,麻、桂,泻其营卫之郁闭,石膏清神气之烦躁也。盖气欲闭而血欲泄,血强而气不能闭,则营泄而汗出,气强而血不能泄,则营闭而无汗。营热内郁,外无泄路,是以脉紧身痛,寒热无汗,而生烦躁。异日之白虎、承气诸证,皆此经热之内传者也,早以青龙发之,则内热不生矣。

若脉微弱而汗出恶风者,中风之脉证如旧,而阳虚阴旺,不可服此。服之汗出亡阳,则四肢厥逆,筋惕肉瞤,为害非轻矣。盖四肢秉气于脾胃,阳亡土败,四肢失温,所以逆冷。筋司于肝,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水寒土湿,木郁风动,故筋脉振惕而皮肉瞤动。真武汤,苓、术燥土而泻湿,附子温经而驱寒,芍药清肝而息风也。

1  太阳四: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中风,当脉缓汗出,反脉紧恶寒,无汗烦燥者,此为大青龙汤证。名为中风,而证为伤寒表实证,此是太阳中风,风寒互搏,不能外泄表寒之实,故脉紧无汗。寒实故恶寒身痛。卫气不泄,故烦燥也。大青龙汤,麻黄发表寒泄卫气,石膏清卫闭热之烦躁也。

现实是不管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只要脉紧无汗,就是太阳表实麻黄汤证,见烦燥者,就是加石膏证。二证一合,就是现在的大青龙汤证。

2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大青龙汤也。麻黄六两,服后大汗,泄其经阳,则阳亡土败,阴阳不交,而生厥逆,则四肢逆冷,筋惕肉瞤,此为大逆,以真武汤救逆之。

3 本条辩证重点,一为中风,反阴寒之实而风不能泄。二为中风,反本气之虚,不可用大青龙而误用。犯麻黄禁忌或误汗之过,误用而亡阳生变。真武汤者,就以防备误治而救逆也。

附:郑启仲——大青龙汤是治寒邪束表热不得越的一张名方,具有发汗泄热发表散饮,清热除烦等功效。服药后能使肺气得宣,腠理通畅,邪热得泄而热退身凉,体温调节正常而病愈。

解释:寒邪束表,就是外感伤寒,经阳闭束、皮毛闭束的意思。热不得越,热是太阳,经阳之热也,或卫气之热,也就是寒闭经阳,则阳闭而生热也,此热不泄,即为邪热。不得越,就是因外寒闭束,热不得外越,不能外泄的意思。发热恶寒者,寒为外邪,热为经阳之气。寒从外闭,热不得外泄也。

所以麻黄发汗泄热,发表散饮。石膏有清热除烦。太阳在表,主一身皮毛,也是腠理。五脏在里,肺主皮毛。麻黄发汗,打开毛孔,就是肺气得宣,腠理通畅内郁(邪)热得泄,则热退身凉,表寒解而里热得泄,则体温调节正常而病愈

太阳三十三:伤寒,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

伤寒,脉浮紧,身疼痛,缘表被寒束,而经气壅塞也。此脉浮缓而身不痛,但觉体重而已,然亦乍有轻时,是非外寒之微,而实里热之盛,再于他处征之,别无少阴证者,宜大青龙,外发表寒而内清里热也。

风脉浮缓,浮紧者,必传入阳明,以营郁而生里热,卫闭而不能泄也。寒脉浮紧,浮缓者,必传入阳明,以卫郁而生里热,营泄面不能外闭也。阳明腑热,则气蒸汗泄,寒不能闭。中风多传阳明,若其脉微弱,无阳明证,而将入少阴,则又用真武,伤寒多传少阴,若其脉浮缓,无少阴证,而将入阳明,又用青龙。风寒对举,参伍尽变,立法精矣。

伤寒,阳明、太阴脉俱浮缓,阳明篇: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谓系在太阴,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大青龙之浮缓,则阳明之缓,非太阴之缓也。脉法:寸口脉微而缓,缓者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灵枢·津液五别》:中热则胃中消谷,肠胃充廓,故胃缓。胃缓是以脉缓,缓者,胃气之脉也。或改此条作小青龙证,不通之极!脉法:紧则为寒,小青龙证内外皆寒,其脉必紧,安有浮缓之理!

1  伤寒,当脉浮紧,反脉浮缓者,是阳明之里热,外蒸太阳之表寒也。是太阳之表寒,郁其里气之偏见,故阳明之热盛也。故非外寒之微,而实里热之盛也。身不痛,但觉重已,仍是表寒凝滞不去也。热盛外蒸而寒退,故乍有轻时。别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麻黄六两,发表闭之阴寒,以泻卫热,桂枝通经解肌,以和营卫,杏仁破气,石膏清肺胃之热燥。发表而解里,表里双解,故师言防胃阳之阳旺也。里热外蒸,脉缓不大,未成腑实。

2  本条就是表寒之实,闭里热之盛,里热外蒸,而外证反常。浮紧为太阳之外寒,卫闭不出,而生里热,故阳明之阳盛。阳明外蒸,太阳表寒,故脉浮缓。腑热外蒸,故身不疼而反常。青龙发汗,最善亡阳,必无少阴证者,而后可用。(小改)

3 伤寒,阳明与太阴之脉俱浮缓,缓者,土之性也。本条太阳之浮,而阳明之缓,身重者,外寒之束也,非太阴湿盛之身重。胃气之脉,古人言无胃气之脉者,皆是指无土缓之象也,脉缓为一息五至而不改,过五为数,不及为迟,在迟数之间,缓迟者(缓之义)为脾胃之正脉,土气冲和,土和则中枢运转,阴升阳降,缓者在浮沉之间,中州之位。(又在迟数之间又在浮沉之间,此不矛盾,不要迷糊,细想则知。例如滑脉也是有在寸口之上格,也在尺沉之浮象,后学皆知。即使弦紧沉浮,皆有土缓之象,无土缓即为无胃气也。)

4 “脉法”;紧则为寒,下章小青龙汤证,内外皆寒,其脉必紧,安有浮缓之理。小青龙病理,是内有水气而外有寒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