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传千古的老人言,句句在理:“饿出来的聪明,穷出来的智慧!”

 泰阳汉子 2024-07-04

图片

司马迁《报任安书》中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意思是说《周易》、《春秋》、《离骚》、《国语》、《孙子兵法》等人类智慧的瑰宝,往往是圣人或贤士在抒发心中愤懑时所作,正是应了这句老人言:“饿出来的聪明,穷出来的智慧!”

【1】饿出来的聪明,穷出来的智慧

世人皆知,智慧与聪明常在逆境中绽放光彩。正如老人所言,“饿出来的聪明,穷出来的智慧”,道出了艰难困苦的环境对人类精神力量的锤炼。

饥饿迫使人们更迅速地学习生存之道,贫穷激励人们在资源匮乏中寻找出路。

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自幼经历了极其艰难的生活。

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谢氏带着他在苏州守丧两年,生活无依无靠。

后因生活所迫,谢氏改嫁给在尹江府任职的朱文翰。在继父的指导下,范仲淹开始了刻苦的读书生涯。

然而,当知道自己并非亲生时,范仲淹坚持要恢复“范”姓,与养父产生矛盾,十几岁的他毅然离家,投奔山东长山的醴泉寺。

寺庙生活清苦异常,他每天煮一锅稀粥,冷却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野韭菜拌盐成为唯一的菜肴。

为了专心读书,他在寺庙附近的山洞中静修,常常忘记吃饭。

23岁时,范仲淹带着琴剑和梦想,前往北宋的学术重镇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游学。

应天书院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昼夜不息。

在书院的五年光阴中,他通晓《六经》的精髓,学业有了长足进步。

终于在26岁时,他考中进士,开始了治理国家、辅佐朝廷的政治生涯。

范仲淹的一生,是逆境中奋发图强的典范。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抱负,展现了崇高的家国情怀,成为后人景仰的楷模。

范仲淹的事迹正是“饿出来的聪明,穷出来的智慧”的生动写照。

【2】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世间万物的生长,总是在寒冷与温暖、黑暗与光明的轮回中不断蜕变。

老人常言:“不经冬寒,不知春暖”,这句朴素的箴言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严寒的洗礼,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春日的温暖。

这不仅是自然的规律,更是人生的哲理。

晋代的陶渊明,字元亮,早年间曾进入仕途,但仕途并不顺利。

陶渊明性情淡泊,不愿随波逐流,但现实生活的压力迫使他多次辗转于官场与田园之间。

每一次进入仕途,都因无法忍受官场的黑暗和束缚而选择辞归故里。

然而,他的生活并未因此顺遂,家中的田地并不足以维持全家的生计,他必须亲自耕种,并且生活十分清贫。

陶渊明在贫寒的岁月中,依旧保持着心中的那份淡泊,就在那年冬天,他创作了《归园田居》一诗,诗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这不仅仅是对他仕途经历的反思,更是对他心灵归属的追求和向往。

春天终于来了,万物复苏,陶渊明的内心也如同大地一样苏醒过来。

他的作品《桃花源记》更是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一个没有世俗纷争、充满和谐美好的桃花源。

陶渊明的经历正如老人所言,只有经历了冬寒的考验,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春暖的美好。

他在严冬中的坚持和内心的宁静,最终让他在春天迎来了心灵的温暖和创作的高峰。

【3】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古往今来,世人追逐名利,心为物役,常陷入焦虑和不安之中。

庄子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此即警示我们,外物只为浮云,真正的安宁源自心灵的超然。

“有求皆苦,无欲则刚”正是蕴含了这种深刻的智慧:凡有所求,必受其困;心无所欲,方能坚毅。

陶渊明渴望归隐田园,但生活所迫,他数次出仕。每次离开那片他心心念念的土地,踏上尘网中的仕途,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日益加深。

最终,他选择“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后,毅然决然辞官归隐,他才找回了真正的自我。

但须臾之间,他所历经的痛苦和挣扎,正是来自于他对名利和生计的追求。可见,凡有所求,必受其苦。

西汉的司马迁身遭宫刑,经历了人生的至痛至辱。然而,他并未沉溺于仇恨和绝望之中,而是将全部的心力投入到《史记》的编撰中。

他放下个人的荣辱得失,专注于记录历史,为后世留下不朽之作。

正是这份超然的心态,让他无惧屈辱,坚韧不拔,成就了千古奇文。

《史记》中那些不朽的篇章,每一字每一句,皆凝聚了司马迁放下欲求后的钢铁意志。

李白,一生放浪形骸,追求自由与豪放。他不为官场礼法所束缚,不为功名富贵所迷。

他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正是对其人生观的最好注解。

李白一生追求诗酒风流,不求荣华富贵,正因如此,他的诗才无拘无束,豪放磊落,成为了历代文人景仰的诗仙。

正是无欲无求,成就了他无畏豪放的人生和卓绝的诗才。

人若执着于名利地位,不免为外物所役,常陷于焦虑与痛苦之中。

而心若无所欲求,则坚若磐石,无所惧,无所忧,涤荡心灵,从容应世。

超脱的智慧,正是来自于无欲无求的心境。

让我们学会放下心中的欲求,守住内心的平静,方能迎来生命的从容与刚毅。

点个在看,与君共勉!感谢阅读!感谢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