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伯牙)唐风《知音》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4-07-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知音

唐风

翠微山下,驿路道旁,两间茅屋,一面酒旗。

茅屋是个小店,夫妻店,只卖三样东西,清面,酱肉,百花酒。

客人都是赶脚的旅人,一落座,免费的大碗茶咕咚咕咚几口,夏祛暑冬生暖。男人切一斤肉,打半壶酒,劳乏尽去,喊一声:“好酒好肉。”打赏,跨马,绝尘而去。女人便一碗清面,吃得粉面生津,暖意洋洋,万福谢过,两声鞭响,车咿咿呀呀被夫妻眺望成一个黑点,消失在驿路尽头。

这日,闲暇无客。小五乐呵呵对老婆夸耀:“瞧瞧,咱卤的肉,咱酿的酒,哪个不说好。夏祛冬生暖,一碗酒下去,母羊羔都能斗恶狼。”

妇人一撇嘴:“我的清面,淡雅鲜香,哪个吃过的夫人小姐不夸,啧啧,连汤都不剩一口呢。”

驿路空阔,四野幽静,山上又隐隐传来琴声。

夫妻二人顿时闭了嘴,这抚琴的人是店里唯一的常客,三年了日日下来打酒,爱吃店家的清汤面,如此常客却是从不曾夸过一句酒好面好。

小五悴悻道:“抚琴的大都是酸臭文人,哪知酒肉之妙,更不懂世故人情。”

妇人低低道:“难不成其他客人都是饥不择食,疲乏饥饿才觉得咱的酒饭香。”

二人不语,琴声入耳,高高低低,悠悠扬扬。

总比四下寂静要好,小五想。

鸟鸣唤出了晨曦,春花烂漫,薄雾流纱,山上下来一个文士,青衣蓝衫,身背琴囊。

几声叩门,一声轻唤。

“谁啊?这么早。”“店家,伯牙多有打扰。”“哦,你呀。”

老面孔,旧相识,小五开门迎客。

“店家哥,我今日学成出山,专程来吃碗面,喝杯酒,与您告别。”

“恭喜先生,贺喜先生,想起来先生光顾小店三年有余了。”

“正是,正是!”伯牙举目望向翠微山,云雾飘绕苍山滴翠,看不见山顶那几栋茅屋。

说话间,妇人已端上来,一碗面,一壶酒,一盘肉,两个杯。

没等伯牙开口,妇人先说话了:“先生,清面就酒终显寡淡,今日酒肉是我们夫妻奉送的,权为先生践行。”

小五陪伯牙落座。妇人斟酒。

几杯下肚,小五慨叹,伯牙唏嘘。

小五问:“先生,酒如何?”妇人也忙插嘴:“先生,面如何?”

“酒是多情酒,好酒;面是阳春面,好面。”夫妇二人紧盯伯牙的脸,充满了期冀,只见伯牙并不再言语,起身打开琴囊,抽出古琴:“临别无以为赠,今抚琴一曲,聊表寸心。”

琴声起,时而婉转千寻,时而珍珠玉盘,伯牙时而慢捻轻拢,时而十指翻飞。小五夫妇肃立垂听,只觉得不似往常隐约遥远,如今声声入耳,倒是敞亮了许多。

曲毕,夫妻拊掌称赞。伯牙告辞,夫妻俩依依送别,伯牙走入两双眼眸深处,消失不见。

花红几度,这日秋高气爽,一乘官轿停在店前。小五出迎,官轿下来一人气度不凡,小五定睛一瞧,居然是翠微山学琴的伯牙。

一碗面,一壶酒,一盘肉,两个杯。

小五慨叹,伯牙唏嘘。

“三年学琴,五载历练,终让我得遇钟子期,千曲易得,知音难觅,我如此幸运,真不敢再奢求什么了。”

“先生,子期是博学多才的高人?”“不是。”

“贤德智慧的雅士?”“不是。子期乃山中樵夫。”

“是了,知音与高低贵贱学识无关,所不同的是人心罢了。”小五挥手,“取桃花酒来。”“先生品尝,与前者可有不同。”

伯牙小杯浅抿,回味良久,复又饮一杯,再取先前之酒,眉间凝重舒展变幻,恍然有所悟,一揖到地:“店家所言堪称金玉,我饮酒三年,直觉四时不同,其香各异,今日蒙受点化,果觉酒中乾坤奥妙无穷。”

“先生谬赞,愧不敢当!”小五道,“先生高山流水,天下愚人不识。小可之酒春酝桃花,夏酿青荷,秋有金桂,冬选梅花,四时阴阳,合秋藏冬发,春醒夏成,一如先生之高曲,泰山巍巍,流水汤汤,几人能知?”

“妙!”伯牙赞道,“必以此言,言与子期,抚琴饮酒,幸甚至哉。”月余后,伯牙寻子期不遇,子期墓前,摔破琴拉断弦,永不鼓琴。

翠微山下,又结一庐,主人青衣蓝衫,与驿路店家种桃植莲,春酝夏酿,与酒为伍,尽得杜康法门。

店家小五深叹:“世间少了个琴师,我的百花美酒多了个知音。”

其妇愤愤:“终有一日,我的清面也会遇到它的钟子期。”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店家小五对伯牙“酸臭文人”“更不懂世故人情”的评论,说明他开始时对伯牙这类清高的文人雅士不屑一顾。
B.同样都是“一碗面,一壶酒,一盘肉,两个杯”,但两次对饮,小五“慨叹”和伯牙“唏嘘”的心境有所不同。
C.伯牙两次与店家小五对饮并对百花酒进行评价,第一次并未品出酒中奥妙,第二次经“点化”,方知酒中奥妙。
D.“知音与高低贵贱学识无关,所不同的是人心罢了”,小五的话说明知音在于人的心意相通,与身份、学识无关。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是真实的历史,而他与店家小五的交往则是艺术的虚构,小说做到了真实性与虚构性的统一。
B.小说并未直接描写钟子期,但他对情节发展有重要作用,他是伯牙寻觅到的知音,他的去世使伯牙摔琴断弦转而酿酒。
C.小说最后以“终有一日,我的清面也会遇到它的钟子期”收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也与题目“知音”形成了照应。
D.小说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写店家的酒好面好,赶脚旅人和伯牙的评价是侧面描写,小五夫妇的闲聊是正面描写。

8.小说在语言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
9.小说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请结合全文谈谈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案解析

6.A“说明他开始时对伯牙这类清高的文人雅士不屑一顾”错误,这与后文小 五对伯牙的态度以及对知音的理解等都不相符,结合前文伯牙作为常 客,三年来不曾夸赞酒好面好,因此小五“悻悻”,可知这里只是小五的埋 怨不满。

7.D“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小五夫妇的闲聊是正面描写”错误,小说 没有正面描写店家的酒和面如何好,而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赶脚旅 人和伯牙的评价以及小五夫妇的闲聊都是侧面描写。

8.【答案示例】①语言简练,常常几个短句连用,节奏感强,有画面感。②文 言化的语言符合历史小说的情境,用词文雅,具有历史韵味。③语言风格清 新淡雅,具有古典美。(4分,任答两点即可)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体现审美鉴赏与 创造的学科核心素养。首先,三字、四字短句的连用是本文一个很显著的特 点,这样的语言简练又富有节奏感,往往几个短句就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画 面。其次,本文是一篇历史小说,文中有大量的文言化的语言,这为文章增 添了文雅性和历史韵味。另外,从文章整体给人的感觉看,文章语言清新淡 雅,有一种古典诗词般的意境。

9.【答案示例】①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开头对翠微山下茅屋的描写“翠微山 下,驿路道旁,两间茅屋,一面酒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环境。②衬托人物形象:翠微山“云雾飘绕苍山滴翠”的环境衬托了伯牙雅士的形象。 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驿路空阔,四野幽静,山上又隐隐传来琴 声”引出了伯牙的出场;“鸟鸣唤出了晨曦,春花烂漫,薄雾流纱”点出伯牙学 成出山是在春季,“花红几度,这日秋高气爽”点出伯牙五年后历练归来是在 秋天,这为下文伯牙品出四时之酒的差异做铺垫。(6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应 找到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分别是“翠微山下,驿路道旁,两间茅屋,一 面酒旗”“驿路空阔,四野幽静,山上又隐隐传来琴声”“鸟鸣唤出了晨曦,春 花烂漫,薄雾流纱”“伯牙举目望向翠微山,云雾飘绕苍山滴翠,看不见山顶 那几栋茅屋”“花红几度,这日秋高气爽”这五处。然后结合环境描写的一般 作用,如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衬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等,一一分析每 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最后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