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氍毹旧闻:禁演《锁麟囊》

 谈艺聊曲 2024-07-04

氍毹旧闻:禁演《锁麟囊》

作者:彭林刚


京剧《锁麟囊》集“程派”艺术大全,是一致公认的“程派”艺术巅峰代表,是当代京剧艺术经典之作,首演至今八十余年,盛誉不衰。然而《锁麟囊》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因故事内容“宣扬阶级调和论”,被勒令“修改后演出”,程砚秋为此郁结不得舒怀,至死抱憾。

  

19507月中央文化部(“戏改局”)明令禁演《九更天》《杀子报》《滑油山》《奇冤报》《海慧寺》《双钉记》《探阴山》《大香山》《关公显圣》《双沙河》《铁公鸡》《活捉张三郎》等12出戏,1951年至1952年间,又陆续停演了《大劈棺》《全部钟馗》(不包括“钟馗嫁妹”一折)《黄氏女游阴》《活捉南山复》《活捉王魁》《阴魂奇案》《因果美报》《僵尸复仇记》《全部小老妈》等,总计有26出剧目。
在特定的环境下,为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观的总体需要,“禁戏”是一种使之有效的文化管理行政手段,但某些严重左倾主义思想、又掌管着文化思想的人,在剧目审核把关方面,出现滥禁现象,导致许多艺人无戏可演、无饭可吃的局面。程砚秋呕心沥血扛鼎之作《锁麟囊》,虽然没有列在禁演剧目的名单,实际上也是从1950年起因剧本审核未能通过,处于停演状态。
19541月《戏剧报》创刊,新成立的编辑部收到观众来信,要求全面禁演“宣传阶级调和论”的《锁麟囊》,编辑部工作人员对此十分谨慎,剧协党组及时向文化部进行汇报。副部长(“戏改局”局长)立即在剧协党组的报告上作了三条批复:第一,不以行政命令禁演,可以采用舆论方式对《锁麟囊》阶级调和论观点进行严肃批评;第二,尊重程砚秋先生的艺术地位,但批评立场坚定、态度坚决;第三,促进程砚秋修改《锁麟囊》剧本,改好后还是可以上演。永江先生曾经这样说:砚秋先生在“戏改”座谈会上,痛批戏改局为“戏宰局”之后不等散会,拂袖扬长而去,因而得罪了戏改局局长。

 《锁麟囊》创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当时程砚秋看到穷人困顿流离,富者恃财骄矜丑恶的社会现象,作为一个有良知和社会责任的艺术家深感不安。偶然间读到焦循《剧说》中《只尘谈》“赠囊记”一段,颇有感触,这个故事讲述人之人之间的同情、关爱、互助的美好情操,以及知恩图报人性最崇高的品德,呈现出人性最光辉的一面,于是请翁偶虹据此创作新剧。“赠囊记”原本只有故事轮廓,甚至连具体的剧名、人名都没有,翁偶虹在创作过程中从山东朋友处得知,山东有部分地区母亲在女儿出嫁前夕会缝制一囊,名为“贵子袋”里面装些珠宝金银,寓意早降麒麟,于是新剧定名为《锁麟囊》。

19396月程砚秋至青岛、济南等地演出,突遇大水,眼见繁华都市瞬间倾倒,遍野饿殍,哀鸿四起,罹灾难妇无衣遮体,赤婴无乳可哺……同情之心油然而生。923日程砚秋得以返回北平,加紧《锁麟囊》的创作排练。在王瑶卿的指导下,又经过一段时间仔细打磨,1940430日在上海黄金大戏院隆重推出,一经上演立即震动剧坛,从此一飞冲天、风靡大江南北。原定在上海首演10场,第11天时更换《玉堂春》,谁知观众坚不答应,吵着闹着要继续观看《锁麟囊》的演出。次日起,程砚秋又接连演出25场《锁麟囊》,到后来台上“春秋亭外风雨暴”刚出口,台下观众便跟着齐声大合唱,观众对于《锁麟囊》的喜爱程度由此可窥一斑。
《锁麟囊》受普通欢迎,一方面通过因果轮回的故事,让观众在悲喜沉欢中感受人生的起伏不定;另一方面《锁麟囊》拓展了京剧旦角艺术的表现力,也是程砚秋人戏合一之至高境界的典范。自《锁麟囊》停演后一直是程砚秋一块心病,知悉副部长批示“修改后还是可以上演”,便天真地认为:《锁麟囊》不会从此沉沦消亡。为了能让《锁麟囊》早日重返舞台,性格刚烈的程砚秋也低下头对照“批示”精神修改剧本。
程砚秋终于完成了《锁麟囊》剧本的修改,在未得到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在北京大众剧场尝试性演出,但演出随即被叫停。程砚秋所料不及的是,他在北京演出《锁麟囊》的消息迅速在全国传开,“程派”传人们纷纷效仿……李世济在南京、上海演出了未经修改的《锁麟囊》,张丽娟也在北京演出了旧本《锁麟囊》。同年,程砚秋在《戏剧报》上做了这样的解释:“……解放以后,以新的观点来衡量,此剧内容更多不妥。我也曾想把这戏放弃不演,可是还有不少观众,从艺术的爱好出发,一再要求观摩一下。但如果要按原来的本子演出,确是不好的。前年冬间,我想出了一个修改办法,主要是把薛湘灵和赵守贞之间的关系改变一下。旧本子里两人的感情,完全是建立在囊中珠宝的赠与关系上,今本首先把双方贫富悬珠的情形改变,写两人都是由于对婚姻问题的不满,互相同情而出的友谊,着重表现友情的真挚。【赠囊】一节虽然还保留,但囊中并不是那样金珠满盈,赵女也只是收空囊作纪念而不受珠宝,当然赵家也不会因此致富,结果也就没有报恩分产的情节了。本着这意思去进行了几度增删,但始终还没有达到完好的地步,还需大大补充。最成问题的是两人由婚姻苦闷而生出同情和友谊的一点,还有些牵强。最近在大众剧场的演出,只是这个修改本的试验性的演出。由于修改得还不很完善,所以观众还不能洗掉过去旧本的印象。现在各方面都在帮助我,给我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我想在集思广益之下,一个比较满意的修改本是一定会出现的。

  程砚秋以为“集思广益之下,一个比较满意的修改本是一定会出现的”,其实《锁麟囊》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被认为是颂扬富豪地主阶级“恩赐”穷人阶级,还主张穷人得到富豪恩惠后要感激报恩,是模糊了阶级立场和宣传阶级调和论的作品,因此无论如何修改都无法绕过敏感的“阶级调和”,就是说《锁麟囊》无论如何修改也解决不了这个根本问题,自然也就不可能演出。

擅演《锁麟囊》的事件发生后,不仅要求及时肃清“散布错误思想而造成的不良影响”,李世济、张丽娟等人还被《戏剧报》点名公开批评,同时宣布《锁麟囊》修改工作结束以前,不得上演。《锁麟囊》从此退出了京剧舞台,直至1979年李世济率先冲破层层压力,公演《锁麟囊》之后,这一出“程派”经典剧目才得重见光明,尽管仍然存在“剧本问题”的激烈争议,仍有人坚持修改成功后再演出,但随着极左思潮的不断肃清,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越来越解放,不再纠结于《锁麟囊》是否存在政治立场的问题,转而更多关注于程砚秋对《锁麟囊》的贡献与创造,灵动婉转的唱腔设计、优美繁复的身段等。
不朽的戏曲艺术精品、“程派”巅峰之作《锁麟囊》,在被禁锢近三十年之后,终于可以供人们自由地演出、欣赏、学习、传唱。如今《锁麟囊》作为传人必演剧目,正是枝繁叶茂,盛开绽放。

  202452日初稿,530日二稿630三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