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物汤基础治疗缺铁性贫血

 伊悠帆123 2024-07-04

导读

血虚证是由急性失血,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或久病不愈,思虑过度,伤气耗血,或瘀血阻络,新血不生等原因所致的血量不足或血失濡润,进而导致脏腑失养。清代医家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曰:“诸血,火病也。血生于脾,统于心,藏于肝,宣布于肺,根于肾,灌溉于一身,以人于脉。故曰血者,神气也。其人于脉,少则涩,充则实。生化旺,诸经赖以长养。衰耗竭,百脉由此空虚。”

图片
医案:缺铁性贫血(营血亏虚)

杨某,女,50岁。初诊:2021年12月25日(冬至)。病案号:30229。

图片
初诊

主诉:头晕乏力5年,加重伴失眠、心悸1年。

现病史:患者自2016年3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活动后加重,未予诊治,其后症状反复发作。2020年10月上症加重,伴失眠心悸,于大连市某医院查血常规、血清铁等,确诊“缺铁性贫血”,因服用铁剂后胃部不适,自行停药。现症见面色萎黄,头晕乏力,心气短,平素月经量少色淡;伴腰酸痛经,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大小便正常。舌质淡暗、舌体颤,有湿郁点,苔白腻、两边剥脱,脉沉细。

既往史:子宫腺肌症 11年;肺结节3年。

月经史:月经周期规律,量少色淡,伴有痛经,需服去痛片缓解。上次月经2021年12月1日。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 WBC 6.31x109/L,RBC 4.02 x1012/L,Hb102/L, MCV 80.2fL,PLT 394 x109/L,RC% 0.67%。

西医诊断:缺铁性贫血。

中医诊断:萎黄病(营血亏虚,血行不畅)

治法:健脾益肾,补血和血

处方:四物汤加减。

当归 15g;川芎10g;生地黄15g;熟地黄 15g;

桂枝15g;炒白芍 15g;茯苓25g;生薏苡仁 15g;

制首乌15g;鸡血藤 15g;炙甘草10g;大枣 10g

7 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30分钟温服。

西药处方: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每次4片,日3次,口服。

图片
二诊

2022年1月4日。服药后无不适,自觉头晕乏力、心悸失眠较前改善。1月1日月经来潮,量、色、质较前无变化,仍有痛经。舌质淡暗、舌体颤,有湿郁点,苔白腻、两边剥脱,脉沉细。继续服用上方7剂

图片
三诊

:2022 年1月 11 日。头晕乏力、心悸气短、失眠明显好转;仍有食欲不振。舌质淡暗、舌体颤,有湿郁点,苔白腻、两边剥脱,脉沉细。血常规示 WBC 6.54 x109/L,RBC 5.62 x1012/L,Hb 110g/L,MCV80.5fL,PLT 356 x109/L,RC% 0.78%。上方加陈皮、砂仁健脾除湿,改善纳差症状。

当归 15g;川芎 15g;生地黄 15g;熟地黄 15g;

桂枝 15g;炒白芍15g;茯苓 25g;生薏苡仁 25g;

制首乌 15g;鸡血藤 15g;陈皮 15g;砂仁 10g;

炙甘草 10g;大枣 10g

14 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30 分钟温服。

图片
四诊

:2022年1月25日。食欲不振明显好转,面色红润。舌质淡暗苔白腻、两边剥脱,脉沉细。血常规示WBC 7.35 x109/L,RBC 4.36 x1012/L,Hb 130g/L,MCV 86.1fL,PLT 378 x109/L,RC% 0.87%。继服中药汤剂,随诊。

图片
【诊疗心得】

本例患者因“缺铁性贫血”既往口服铁剂效果不佳,寻求中医治疗而来诊。患者正值更年期,“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肾气始衰,无力蒸化及温养脾脏,以致脾脏运化水谷能力衰退,加之先天所藏之肾精减少,后天生成血液化源不足,故而出现面色萎黄、头晕乏力、失眠多梦、心悸气短等明显血虚症状。肾精亏虚,以致冲任虚衰,血海不按时满溢,故而月经量少;因虚致瘀,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故而痛经。选用四物汤为基础方,原方中当归、川芎、炒白芍、熟地黄四味药各取等分,意在补血调血并行。后世多以四物汤为补血剂,重用熟地黄以增强滋补营血之功;少用川芎,取其活血化瘀,意在补而不滞本方中当归味辛、性温,主人血分,力能补血,又补中有行,《本草纲目》谓其“和血”。熟地黄甘温滋腻,善能滋补营血;芍药味酸性寒,养血敛阴,柔肝和营;川芎辛温走窜,擅活血行气,祛察止痛,配于熟地黄、炒白芍、当归之滋补药中,可使补而不滞;生地黄甘寒,偏于清热养阴、凉血,与熟地黄同用,既可中和熟地黄之温腻,亦可增强补血之功,滋阴生津。制首乌、鸡血藤为常用补血药对,对于肾精亏虚所致血虚尤为见效。制首乌苦甘涩、微温,具有补益精血、固肾乌须、养肝安神之功,用于血虚而见头昏目眩、心悸失眠健忘、萎黄乏力,或肝肾精血亏虚所致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鸡血藤味苦微甘、性温,色赤人血,质润行散,具有补肝肾、益精壮阳、活血舒筋、养血调经的功效。桂枝与茯苓常以药对出现,二者相须,可增强健脾安神、助阳行气、温通经脉之效,有效缓解患者失眠、经少、痛经等症。炙甘草、大枣为公认的补血养血良药。其中炙甘草又有益气补中之功,可令药力直达中焦病位,健脾助运,《本经疏证》云其能“缓中补虚、止渴,宜炙用”,《药品化义》云其“炙用温而补中,主脾虚滑泄……此甘温助脾之功也”。患者舌苔白腻,上方中多为补益滋腻之品,恐有湿阻气机,脾失健运之嫌,故加人苡仁健脾利湿。意苡仁味甘、淡,取其健脾阴、益肠胃之效,平调诸药。

治疗中需明确病因,辨证施治,以经方为本的同时,注意药物性味归经,平衡其阴阳属性,使方中各药均能发挥其最大功效,方可取得明显疗效。

医案整理:王婵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