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露天电影

 冬歌文苑 2024-07-05 发布于北京

露天电影

前几天,我和往常一样吃过晚饭后到历下游园散步,看到一群人在小广场上看电影《地道战》,观众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或坐或立,看的专心致志,沉浸在隆隆的枪炮声中。这触动了我的情怀,也加入了观看的队伍。露天电影曾经伴我度过年少时精神近乎荒芜的岁月,今天想来还是让我沉醉和激动。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正上小学。那个年代农村不仅物质上贫穷,而且文化生活也十分贫乏。吃过晚饭,孩子们便出门聚在一起捉迷藏,直到父母满大街喊才肯回家;大人们则聚在街头坑沿,三五成群,抽支烟,聊聊天,放松放松,直到眼皮打架才回家休息。

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公社的放映员来放电影,那是整个村子的节日,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奔走相告,全都期盼着夜幕的降临。太阳还没落山,大人们还没做好饭,孩子们就啃着干粮,扛着板凳马扎,来到小学操场上占位置。地平线殆尽了最后一抹余晖,整个村子突然寂静下来,便是电影开演的时刻。

那时的电影大多是战斗故事片,孩子们最喜欢看了,看了一遍又一遍。屈指算起,童年里并没有多少电影可看,而追着放映机一个村挨着一个村看同一电影则是那个时代的经典,《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南征北战》《大渡河》《济南战役》《渡江侦察记》《上甘岭》等经典电影都看了不下十几遍。

冬天天气寒冷,在露天里看电影脚常常冻得生疮,有时天上飘起大雪,但只要电影不停,我就坚决不走。记得有一次我听到发电机响,就想到哪个村要放电影了,于是早早的吃了饭,约了几个小伙伴,循着发电机的轰鸣声,走过一个村又一个村,走了五六里路才找到放电影的地方,电影已经演了一半,电影放映结束后我又与同伴走散了,回家的路上迷了路,费了好大劲才赶回家,受到了父母的一顿批评。但以后只要听说哪个村放电影,我还是高兴得屁颠屁颠的去观看,乐此不疲。

每次看完电影回家后,虽然已是深夜,我还是久久不能入睡,总在一遍遍地回顾电影中的一个个细节镜头,并且在心里把自己幻化成嘎子、海娃、李向阳等一个个英雄人物,拿钢枪,上战场,打鬼子。而每天放学后回家的路上,我也会一遍一遍地重复自己钟情的电影台词。现在想来,我上高中时能把历史教科书在心里默记一遍,高考时历史考了88分的好成绩,大学毕业后在高中做了历史教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时候养成的在头脑中对所看电影、所学知识的“过电影”呢。

上中学后,因为要住校和上晚自习,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电影。读高中时因为心中有了靠自己的奋斗改变命运,逃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的梦想,更是很少看电影了,但我对电影的挚爱其实并没有减退。参加工作后,我还是很喜欢看电影,可惜很多影院受电视和互联网的冲击而倒闭了。好在中央电视台有个电影频道,特别是流金岁月栏目更是经常播放一些经典老影片,可以把自己带回过去难以忘怀的岁月里。

近几年,各地响应中央号召,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经典电影进社区活动”,消逝多年的露天电影重新回到百姓的生活中,实在是一个很好的举措。我回老家赶上了几回,都要搬了小板凳非常认真地坐在乡亲们中间仔细地观看,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孩提时代。

图片/网络

作 者 简 介

高书省,山东济南人,文学爱好者,曾经当过中学教师、军校教员,现供职于某政府机关,1994年开始作品散见于报刊。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杨   青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清   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