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男女授受不亲”最早出自《孟子·离娄上》,所以这句话是孟子说的,它的目的是要限制男女私底交往,要求不是夫妻的男女不得有肌肤之亲。 也许有人会觉得孟子太迂腐了,居然说出这种话来,其实,在当时讲究秩序、强调礼制的社会背景下,也是相当有主见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男女的行为,防止了乱伦和社会性混乱,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没有出现“一夜情”、“婚外性”一类性开放风潮,很好地保护了婚姻关系。 “男女授受不亲”的初衷是成年男女交往规则,称作“礼”。当然,也发生了走极端、歪曲本意的事情,比如,到了宋朝、明朝的时候,“授受不亲”被错误执行到顶点。
一位是诸成胡氏,她17岁就死了丈夫,非要跟着丈夫去死,还叮嘱家人在她死后装殓的时候,不得让男人挨近她的尸体。 而另一位是会稽胡氏,刚满27岁,她丈夫就去世了,守活寡24年。她生病的时候,家人要给她请医生,她却对父亲说:“寡妇之手岂可令他人视。”最后眼睁睁病死。 这样的“男女授受不亲”,真的是荒唐到了极点了,让人笑掉了大牙! 灵汐觉得很多人对“男女授受不亲”的曲解,根本原因是没有弄清楚元原文的内涵,其实,它的下一句“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才是精华所在。 让我们先来赏析下原文: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跟?”孟子曰:“礼也,“不敢也。诸侯失国,而后托于诸侯,礼也;士之托于诸侯,非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乎?” 全文意思是这样: 淳于髡〔kūn〕曰:“男女授受不亲,礼跟?” 淳于髡是齐国一个著名辩士,他向孟子提出一个问题,说“男女之间无法亲手递交物品,这是礼仪规定吗?” 这里“授受不亲”指是男女之间在礼仪上不应有直接接触。 孟子曰:“礼也。” 孟子肯定地回答,这当然是礼仪规定。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淳于髡就进一步提问,如果我嫂子溺水,我是否应该用手去救她?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挑战孟子对于“礼”跟“情”之间如何权衡看法。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孟子这样回答体现他灵活性人道主义精神,孟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他认为,在嫂子溺水情况下,如果不去救援,那就如同豺狼一般无情。 虽然“男女授受不亲”是礼仪规定,但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权衡利弊,以救人为先。这里“权”指是权衡、有变通。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淳于髡接着将话题上升到更宏观层面,暗指当时社会动荡、有百姓受苦,质问孟子为何不出手相救。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孟子这样回答展现他政治哲学思想。 他认为,拯救无法仅靠一己之力,而是要通过推行正确政治理念道德准则〔即“道”〕来实现。 救嫂子这样具体行为相比,拯救天下则需要更系统、有更全面方法。 这里“子欲手援天下乎?”反问淳于髡,暗示仅靠个人力量去拯救是不太现实。 3 结 语 关注灵汐读诗👆 让我们一起赏析名诗,传承经典 书 清雅绝美,这才是真正的国学经典! ●岳飞临死前大叫:“我无罪!”狱卒仅仅说了6个字,就让岳飞哑口无言,心甘情愿赴死,您知道是那6个字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