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桥墩五岱山的红色记忆

 梦想童年594 2024-07-05 发布于江西

图片链接,双击激活操作

桥墩原是平阳(今属苍南)西部的一个行政区,地处鼎、平、泰、苍四县交界,县内与灵溪、藻溪、矾山三区毗连。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经有福鼎、鼎平、泰顺、平阳、瑞平泰5个县委所辖的下东、五岱、藻溪、鼎泰、泰平、平西、平南(南港)、南鹤等八个区委在桥墩区域开展革命活动,创建革命根据地。其中五岱山是桥墩域内开辟最早、影响最大的老革命根据地。

一、土地革命时期的政治背景和党在五岱山开展活动的始端

1924年冬,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立。1926年10月,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结业的王国桢(马站蒲城人)、张培农(马站南坪人),以江南为中心掀起农民运动。

1927年1月上旬,“平阳县农民协会”成立。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共“温独支”遭受破坏,共产党员转入农村秘密活动。

1928年2月,中共平阳县委成立。3月,建立了平阳县首个党支部——(宜山)四岱党支部。6月,平阳县委率领农民武装攻打平阳县城,失利。

桥墩五岱山的革命活动,始于1928年清明节间。中共宜山四岱中心支部党员林瑞龙(灵溪张家山人),受书记林珍(云岩四岱人)派遣,到五岱(今五凤)陈家岙地方,秘密进行革命活动。1929年4月,林瑞龙带领农民赤卫队员罗纯仗,与陈有端、陈合和、庄其鸽等在陈家岙设立拳坛,半年里吸收门徒100余人。此后,成立了“五岱农民赤卫队”,队长庄其鸽,有队员30多人。

1930年1月间,中共中央特派员金贯真巡视浙南,提出党的工作以组织红军游击队和武装暴动为中心。同年3月,成立浙南红军游击队,5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5月24日,红十三军主力一团同瑞安农民赤卫队共1000余人,在吴信直(县委书记)、张培农(县农民协会主任)等组织平阳农民赤卫队600多人配合下,第二次攻打平阳县城失利,牺牲192人。

1930年9月13日夜,林瑞龙率队50多人袭击国民党桥墩警察所,打死书记员1人、打伤副所长及巡士2人,缴获警所所有枪支弹药及物资。9月间,敌人多次到五岱山“围剿”,烧毁陈家岙瓦房52间、茅房12间,南山头茅房3间,并洗劫群众的牲畜、粮食和物资,致使数百农民无家可归。林瑞龙带领武装队伍70余人到玉苍山开展游击战争,在腾垟北田寮、东湖埔、香菇山等地活动。

1931年春,国民党军警对玉苍山进行“围剿”,林瑞龙带领游击队进入泰顺板山一带活动。之后,林瑞龙和陈有端南下厦门(林于1933年在福建晋江被捕牺牲),庄其鸽带领队伍继续在鼎平边界活动。9月,王国桢(特委书记)、朱绍玉(县委书记)被捕。同年冬,王国桢、吴信直先后牺牲,浙南革命斗争处于低潮,平阳县委停止活动。

二、五岱发展首位中共党员和首批党支部,革命低潮时坚持隐蔽斗争,开展游击活动

在平阳县委活动处于低潮期间,闽东地区的革命运动逐渐向闽浙边区发展。1933年3月,五岱黎阳人陈朝美(烈士),由李筱山(闽东地下党)、林勤羡吸收入党,是桥墩区域首位中共党员。后任鼎平县游击队交通员,1936年3月被捕牺牲。

1933年9月,福鼎县委所属的下东区委王宏文(书记)等在五岱五福山窟底宫(今属嘉隆村)召开会议,成立“五岱山抗租反霸委员会”。此后有陈辉(乳名廷艨,五岱水沟村人)、潘世雅(白坑人)等数十人参加革命。五岱十三亩(今属嘉隆村)陈廷亩(陈铁君),早在1932年“浙南红军游击队”成立时就追随叶廷鹏参加革命活动。

1935年春,闽东特委派阮英平率红五团和罗烈生(原名罗纯绸,渎浦张家山人)率闽东游击队相继进抵五岱山开展游击活动,有五岱竹脚内人苏希营(烈士)、马加垟粉坪人胡诸吴(烈士)以及黃壇底人陈朝桃(烈士)等投身革命行列。同年3月,福鼎县委所属平阳中心区委(书记陈昌会),组织抗租团体和赤卫队,进行“五抗”(抗租、抗债、抗粮、抗捐、抗税)斗争。4月,八亩后人陈春英,由李筱山介绍入伍(后任鼎平县下东区妇女会主任)。五岱兔仔园人(今属水沟村)陈春兰,由林勤盒介绍入伍(后任五岱区妇女会主任)。八亩后村妇女陈春英、张秀英、谢月英、林玉英、阙金英、张兰英、郭云英一起参加革命活动,人称“七英会”。

同年10月,浙南红军游击队江南支队成立,陈铁君任队长,积极活动于江南、南北港和五岱山等地。其中一次奇袭宜山“八岱宫”战斗,发生在1936年除夕夜。陈铁君率游击队回到一年前驻过的江南云头垟,在云头垟地下党支部配合下,摸清敌情,年初二晚转移到护法寺隐蔽,初四清早智取国民党“平阳县保卫团宜山保卫队”据点“八岱宫”,击毙敌队长等2人,半个小时结束战斗,缴获步枪44支、短枪2支、子弹6箱。

1935年10月5日,红军挺进师与闽东独立师会师。11月7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在泰顺九峰乡白柯湾村成立。临时省委以鼎平中心县所辖的鼎泰区(大龙、矴埠一带)为基地,在挺进师和省委驻地(九峰、峰文一带)成立泰平区(含天井一带),同时成立瑞平泰县管辖鼎泰、泰平两区。这是挺进师进入浙南创建的第一块根据地。

鼎平县委在1935年8月升格为鼎平中心县委后,活动中心从福鼎周佳山、点下一带转移到桥亭、五岱山一带,以五岱山为驻地,领导上东、下东、平阳中心、藻溪4个区。平阳中心区的肃反队也扩大为游击队。

1936年3月,中共浙南特委在泰顺峰文小南山成立。粟裕率挺进师主力部队转战浙西南和闽东北地区,刘英带警卫班连同省委机关工作人员仅20多人,在泰顺、福鼎、鼎平(今苍南)3县开展活动。同年4月,刘英率挺进师第一次进抵五岱山活动。5月,五岱建立了黎阳(书记潘孔辉)、南山头(书记许必赫)、凤村(书记陈朝畔)3个党支部,这是桥墩区域首批成立的中共党支部。

三、挺进师进抵五岱山,发展党组织、成立苏维埃,进行反“围剿”斗争

1936年6月,“两广事件”爆发,国民党军队主力调离闽浙边区。临时省委利用这一大好时机,以扩大平阳中心区成立平阳县委(书记周建生)。鼎平中心县委(书记龙跃)领导福鼎、平阳两县,下辖上东、前矾、下东、五岱4个区委。五岱区委由陈道款(烈士)任书记,建立以李孔缴(烈士,思居垟人)为队长的五岱区肃反队(锄奸队)。五岱区委又发展了水沟党支部(书记陈玉生),使五岱区的党支部增加到4个。

同年7月,粟裕率领挺进师主力返回闽浙边区,根据地内的武装力量如虎添翼。9月、10月,先后取得福鼎李佳山、仓边两次反“围剿”战斗的胜利。

1936年8月,浙南人民革命委员会成立,继而鼎平中心县人民革命委员会成立。9月,鼎平中心县委在福鼎黄仁召开五岱等区领导骨干会议,决定创建苏维埃政权。同月,五岱区成立人民革命委员会(主席李孔曾),之后又成立黎阳(主席潘孔辉)、水沟(主席陈玉生)、南山头(主席许必赫)、嘉隆(主席洪仲悄)、八亩后(主席吴明旺)、凤村(主席吴邦橺)等村民委员会,还成立五岱妇女会(主任陈春兰)和儿童团(团长陈廷脸)。

此后,鼎平中心县辖区内的矾山埔坪、华阳和桥墩五岱等几十个村,开展了“分青苗”斗争。村民委员会和贫农团组织了调查组、宣传组,进行土地调查、人口登记和青苗估产。青苗20%上交红军游击队,80%按人口平均分配给贫苦农民,并将分配数量计算到户,一般每人可分粮食100~150斤。在分青苗斗争的同时,收缴地主的账簿、田契,当场烧毁。

同年10月,鼎平县五岱区锄奸队60多人,在苏希营队长带领下,配合江如枝率领的鼎平县委机关,在水沟村陈家岙地方伏击到五岱山抢粮的福鼎敌军。苏希营队长不幸牺牲。

1936年11月以后,国民党调集43个团约10万兵力,对闽浙皖赣边区革命根据地进行长达八个月的疯狂“围剿”。敌人在桥墩区域大建碉堡,仅五岱山一地就建了5个。还在各乡设立“清乡委员会”,利用叛徒为鹰犬,大肆搜捕、烧杀,实行血腥镇压。挺进师和游击队全面开展反“围剿”斗争。同年12月,刘英率临时省委机关和挺进师主力拔掉福鼎“剿共”搜查队的桥亭据点;下旬,浙南特委书记谢文清率挺进师120余人,攻打碗窑矴埠头敌人碉堡,拔掉鼎平至泰顺交通线上的“钉子”。

县区武装同样经受了严酷斗争的生死考验。鼎平县游击队在峰文阻击战中损失惨重,队伍只剩17人,返回五岱山、华阳一带活动。在敌军“追剿”下,又有吴如钳(凤村人,排长)等几个队员牺牲,队长潘世雅、交通员王玉英及队员等7人,突出重围,隐蔽在马站下关南关岛的石洞里。1937年2月19日因叛徒出卖被捕,押到犁尾搝村的“福鼎县桥亭保安分队”驻地刑讯。

王玉英从1935年春开始担任肃反队交通员,她的丈夫吴班砧(吴邦砧,烈士,凤村人)因叛徒出卖被捕,遭杀害后还被悬头示众。儿子吴绥善被敌人抓去惨杀在华阳,12岁的女儿不得已给人做童养媳。自己一人餐风宿露找到游击队,竟被同母异父的弟弟出卖。王玉英遭敌严刑拷打,始终不屈服。为防止敌人再次刑讯时泄密,她在牢房找到一把锈剪刀,强忍剧痛剪断自己的舌头。

潘世雅于1934年在福鼎黄仁加入赤卫队,曾任交通员、下东区肃反队长。被捕后遭多次刑讯,仍坚贞不屈。敌人竟然剥掉他的衣服,用锯子在背上锯来锯去,裂开一条条血肉模糊的口子,鲜血渗透全身。敌人还残忍地在伤口上泼酸醋,直至潘世雅昏死过去,酷刑令人发指。2月28日,潘世雅被刽子手用铁丝绑架在桥墩大桥(一说桂兰溪桥)桥柱上,再用麻绳捆缚,浇上煤油,被敌人惨无人道地活活烧死。

鼎平县人民革命委员会主席李少山,五岱区人民革命委员会主席李孔曾(五岱思居垟人),藻溪区委书记卢兴曹、胡诸吴和上东区委书记陈六孧等,均先后被捕牺牲。仅五岱山地方,在敌人的“围剿”中牺牲干部50多人,革命群众数十人。上东区委书记陈六孧(五岱嘉隆人),隐藏在埔坪王门坑地方,被叛徒出卖被捕,押到桐山打得遍体鳞伤,受尽酷刑,壮烈牺牲。游击队员陈上市(五岱水沟人)被捕后,捆关在猪笼里,抬至黎阳村,被刽子手用刺刀活活刺死。

在上述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桥墩区域先后被敌人烧毁房屋250多间,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200余人,其中革命烈士有110人,五岱区(今五凤)占78人。除本文记有姓名的领导骨干、游击队员外,还有一大批没人知晓的无名英雄。

四、从“隐蔽精干”到游击战争,全面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建立新政权

“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挺进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1938年2月,陈铁君在五岱山活动一个多月后,率队开往北港山门待命,后编入新四军,开往抗日前线。由于屡建战功,陈铁君历任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副队长兼参谋长、某旅副参谋长、参谋长,苏浙军区第一纵队参谋长、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长等职,1955年授少将军衔。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继续搜捕、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939年前后,五岱凤村的张志居、莒溪石岘的刘开松、天井黄畲的林声元等人被捕遭杀害。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网罗叛徒和社会渣滓组成“平阳南港清乡巡回工作队”,其中王琯便衣队专对革命老区进行“清剿”。同年6、7月间,鼎平县委两任书记——陈百弓、欧阳宽(代理书记)相继被捕牺牲,鼎平县委停止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闽浙边区委于1946年11月恢复,郑丹甫(祖籍桥墩新村,移居福鼎前歧)任书记,所辖鼎平(书记郑衍宗)、泰顺(书记陈辉)、福鼎(书记王烈评)3县委同时恢复。同年,鼎平县委郑衍宗与陈朝九等在五岱山、桥墩一带活动,恢复和建立下东、矾山(后更名南鹤)、上东、蒲门4个区委,并大力发展党支部。自1946年至1948年,桥墩区域内的6个区委先后共恢复与建立29个党支部,党员216名。其中有下东区委所辖五岱的关爷庙、水沟、黎阳、凤村、发凤头、大隔、后埯7个党支部和南山头、竹脚内2个党小组,党员62名。

1947年7月22日,中共浙南特委将所属三县的武工队合并整编,在莒溪石岘的“红军寮”地方成立“浙南游击纵队第三县队”,王烈评为队长,陈辉任政委。8月,鼎平县委派出武装人员,先后抓获并处决了四大王、蒲城、五凤等乡的反动乡长。

1948年10月24日,浙南游击队第三县队在队长王烈评(人称“石柱”)和温徳奎率领的30多名队员,由鼎泰区委书记刘开磊(莒溪人)带领蔡垟山等村30多名民兵配合,一举攻破桥墩碉堡,毙敌3人、俘虏29人,缴获长短枪31支,拔掉国民党灵溪自卫中队在浙闽交通要道上的反动据点。

1949年2月4日,下东区委书记陈朝九带领30多名游击队员,在五岱山党员、群众的配合下,枪决了桥墩、焦坑、五岱山等地的特务、叛徒4人,为恢复五岱山根据地扫除了障碍。同年5月8日,根据县委指示,发起解放灵溪的战斗。各区地下党和民兵组织2000余人,攻打灵溪伪区署,敌人闻风丧胆、连夜逃窜。

1949年9月1日,平阳县人民政府成立。9月中旬,南港区人民政府成立。桥墩区域各乡镇人民政府相继成立,标志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胜利诞生。

回眸闽浙边区的革命斗争,刘英、粟裕及其率领的挺进师创建了红色根据地,培育了陈铁君、郑丹甫、陈辉等一批本土英才,而更多的是前仆后继、为革命献身的英雄战士。边区的山山水水留存着他们不朽的脚印,根据地的百姓铭记着他们英勇斗争的事迹。根据地的红色文化,诠释着革命者的崇高信仰与革命气节,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璀璨精神,值得千秋传承,万代敬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