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新华专栏」:也说林州一中

 太行文学l苑 2024-07-06 发布于河南

一番风雨一番癫,乱我书斋屋顶穿。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凄凉意。

特喜欢那些旧故事:读书人科考前,总携了书僮,挑了书担,在荒山野岭觅一僻静之所,或佛寺,或尼庵,或别院,布置一个安静环境,读书修习,以图一举成名。

最近几天最热门话题,莫过于手机上突然弹出来高考成绩消息:林州一中再次闪耀光芒,其学子原泽宇以721分的优异成绩荣登2024年河南省理科状元宝座。去年,河南省文科状元——郑媛元693分;安阳市理科状元--郭宏伟708分;河南省艺考状元--栗浩玮636分;一本上线:文科251 人,理科 805人,共计1056人 一本上线率91.83%。这骄人的成绩必须点赞,条件反射般马上转发了朋友圈。从现有资料来看,林州一中去年是河南省文科状元,今年是理科状元,这么一看确实有实力。在评论区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林州不大,盛产学霸,去年文状元,今年理状元。

其实,在我眼里,无论多少年过后,始建于1946的林州一中,是一个让无数校友们充满眷恋的地方,充满青春的朝气和梦幻,有初恋的故事,有青春的欢笑,有一些不和谐的小插曲,有学习的压力,有成长的伤感,有生活的向往,太阳永远只定格在东边的天空。

即便毕业后很多年里,对母校我也只能仰望,毕竟,那里曾挥洒过我们曾经的青春和热血。即使遥远的地理让我们天各一方,但这并不能影响它的神圣,周围的群山、村舍、柏油马路、瓦盖楼房,长长走廊,貌似这一切都不会改变。

林州一中,全称为:林州市第一中学,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河南省重点中学、河南十大名校之一、学校始建1946年,从2015年以来,已经连续三届入选“全国百强中学”,2010年开始,连续多年,获得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格。从2012开始,连续多年获得清华大学,自主选拔“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格,被推荐者过面试后,高考可直接加60分录取。2023年高考,林州一中考出了3位状元,一位“河南省文科状元”、一位“安阳市理科状元”,一位“河南省艺考状元”。一年考出了三名高考状元,让林州一中出尽了风头,也给了林州学子极大的压力,尽管若干年前的旧址已被开发成了住宅小区,但新校址更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校园精神已成为每一个校友心目中太阳升起的地方,照耀我们一生灵魂的地方。每当我们在生活洪流中遇到挫折、失败,精神支柱在现实里衰败、冷落、坍塌,风吹如鼓时,便会幻想自己如一只紧紧贴在大地上的小蟋蟀,面对危墙,面对那爬满了青藤的白杨树,面对风里瑟瑟的蒿草,寻找往日的温暖,寻找一种心灵的依靠,寻找让时光倒回的力量。

漫漫60年,林州一中几经易名:1951年首次招初中班;1952年学校初具规模;1953年易名为林县第一初级中学;1956年首次招高中班,学校易名为林县第一中学;1959年,首次被定为河南省重点中学;1978年,重新被定为河南省重点中学;1981年,被确定为首批办好的省级24所重点中学之一;1994年林县撤县改市,学校更名为林州市第一中学;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园林单位;20052月,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2010年,林州一中获得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格2011年,跻身河南十大名校行列;2012年,《全国普通高考河南满分高分作文选评》首发式在林州一中举行;2011201220132014连续四年获得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格;201220132014连续三年获得清华大学自主选“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格,被推荐者过面试高考加60……

在青山脚下,青天如洗,山籁如涛,风声丝丝,鸟鸣啾啾,在红墙灰瓦的围墙内,远离红尘,清凉怡人,默默地成长着一代代青春洋溢的脸庞,这让我们被社会锤炼到麻木的神经刺痛起来。曾几何时,操场边上的杨树下,有男同学靠着树杆,用书盖了脸休息;在简陋的教室里,有老师兢兢业业用他们的知识为我们搭建未来的人生大厦,我们却用自己的想象和冲动,一遍一遍地描绘未来的神秘。

我们要走出去,拼命要离开这生命里的青涩时光,要去独自闯荡江湖,要去生活里奔波、拼搏和老死。我们尚还没有老去,而一切却已经改变,远人间近青天。我们貌似强大,却无力改变它的命运;我们脆弱无力如同当年,在等待被改变。

新校区由南校区和北校区两部分组成,现代化大门匾上火红的“林州一中”时时在召唤着莘莘学子们的到来,南校区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5W平方米;北校区占地270亩,设计100个教学班。校园绿化面积达45%,配置有400米标准环形塑胶跑道,塑胶球场、风雨球馆等各类活动设施。图书馆藏书16万余册,报刊杂志 500余种。语音实验室、仪器室、电教室、报告厅、微机室、广播电台、多媒体教室等,电化教育形成了网络。

只是漂亮、整洁、现代化的校园里已很难再看到曾经荒草与老师们原来的菜园子连在一起,荒草里昆虫的低鸣再也听不到了,只剩下朗朗的读书声。那些美丽、健康、风华正茂的青春面孔和身影,从大门口开始闪现。远山如旧,水清如旧,他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专心地听着老师讲课,垂下的头发遮了大半个红润的脸庞,一荡一荡的,张扬着青春的朝气。

思绪不由回到了三十年前,穿过无人看守的大门,稍作硬化的路面上空空的没有任何生物印迹。喜欢负手在校园里独行的语文老师,似乎正在迈步下台阶,缓缓向我们走来,见了我们,很不自然地撅一撅嘴,表示他快乐的心情;喜欢站在实验楼前指点江山的校长,仿佛还立在那里,眼望着不远处青山凝神沉思;几个女同学手臂绞在一起笑着走过他身边,向学舍走去,准备晚自习;不远处,政治老师蹲在菜地里,看着一行一行钻出地的小白菜芽儿,不时添水浇灌。鸟儿在鸣叫,轻风在吹来,老师在讲解,我们或在聆听,或在课本上涂鸦画喜欢的女孩儿,画记忆的片断,画家乡的房子;或者干脆画上老师的样子,偷偷笑一笑。

教学楼和实验楼位于校园中央,那一扇扇洞开的门窗,犹如一个一个张开的嘴,似乎在对着良知,沉静表述着什么。青砖一层一层,平静地述说着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哲理。前面是大操场,后面低矮的教室属于高三班级和食堂,瓦上龙骨貌似已久经风雨,几片光秃秃的椽子横在屋顶晒着阳光,最后面是教职工家属楼,高高的白杨树参杂其间,青砖围墙上黑鸟漫不经心地蹦蹦跳跳,和柔柔软软的砖木结构,与山地融为一体。给紧张的高三生活带来雅静与阴凉。当初,我们并没有在意这些平凡的建筑,偶尔还调笑说能感觉到这里蕴藏的庄严与寂静。生活就像是白开水,曾经豪情万丈期盼将来向着天空敞开了一个口子,从这里走出去的我们已平凡生活了多年,在社会无情地淬炼中,才明白自己是那么微小,那么无力,曾经的豪言壮语,面对崭新的母校,像每一个过客一样,除了暗自或明里表达一些感慨,对现状一样表现得无能为力。

身在太行群山一隅的林州一中,走出过省长、市长、县长、院士,以及不计其数的基层公务员、老师、商人和工程师。当然,也有远远超过这个数目的农民、职工和打工仔。正因为有出过省长、县长、院士,才使得大家相信农村不是人才荒漠,农民子弟不是木头蠢货,只要肯攀登,万事皆有可能。在榜样的激励下,一代一代山地学子都仰望星空,在浩渺虚空里寻找飞翔的梦想。

同行的学友们拿着相机,从各个角度拍照。我却不忍再看,母校已经涅槃重生,我们却已像远离人间的一个历史记忆。墙上新栓的各种标语依旧鲜艳,我们的诺言却早如同谎言。

但那些美好的记忆,就像日不落的祈望,终究会伴随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装着誓言,寻找春天,寻找每一种生机,向生命和经历致敬。我的灵魂会跟随着曾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一起起落,一起忍耐,一起苍老,老成瓦砾上的一角碎片。

毕竟,这里收藏了我的青春,是我生命里魂灵日不落的地方,哪怕这里只剩下一株青草,一片瓦砾,我也是那滴在你面庞上悄然滑过的露珠,我们的青涩只属于这里。

青天下,人烟中,四大地一片生机,我满怀怜悯的来过,我的胸腔里已满是风声鹤唳,感怀我的母校——林州一中。

【作者简介】:武新华,林州人,喜好读书写作、旅游摄影,热爱生活,唯愿万水千山走遍,品茶喝酒交友,人生肆意笑傲,文章纵横捭阖足矣!然受格局、水平所困,只好闲暇时抒发一下小情绪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