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杨椒山祠、故居、公车上书发源地

 风云际会2009 2024-07-06 发布于上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达智桥胡同12号

之前翻到一篇2013年的帖子,得知杨椒山祠就在北京,于是第二天查了位置就来拜访了。(旧帖链接放在评论区)


杨椒山其人

杨继盛,号椒山,明朝嘉靖年间著名谏臣,因弹劾严嵩而遭诬陷下狱,最终遇害,谥号“忠愍”。

资料里的受访者好像无不表示出对杨椒山被遗忘的感慨,不过在我看来可能是杨椒山故事流传度的问题——我相信任何一个人在了解杨椒山故事之后都会对其印象深刻,这也是我在距离知道这段故事好多年的当下,一得知其故居与我在同一个城市便立刻计划寻访的原因。

我记得杨椒山下诏狱之后有人送来蚺蛇胆让他吃,希望减轻他的痛苦,却被他拒绝:“椒山自有胆,何蚺蛇为!”

还有他在创伤发作时用碎瓷片割腐肉的故事,《明史》载:及入狱,创甚。夜半而苏,碎磁碗,手割腐肉。肉尽,筋挂膜,复手截去。狱卒执灯颤欲坠,继盛意气自如。我记得我第一次读到这段的时候大为震撼,现在再读仍旧是。

杨椒山在狱中还写就了自己的自传,见《杨继盛自书年谱》,百度词条中评价其书法瘦硬,落笔纵横,笔笔挟风霜,字字摄神鬼,凛然之气直穿纸背。从年谱中可以得知杨椒山在狱中实际上是多次辗转于生死之间,割肉断筋也并非只有一回,年谱记到严嵩集团决意除去杨椒山而止,此为杨椒山对自己人生的最后记录,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何“笔笔挟风霜,字字摄神鬼”。

各位不如就年谱中割肉断筋记录一览。

关于受刑前、受刑时的记录,来源:百度百科
第一次只是将疮刺破
二、三次直接割腐肉断筋

杨椒山在诏狱三年,其友为解救而奔走,无奈最终仍然遇害。附杨椒山绝命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天王自圣明,制作高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私以为“椒山”此号与杨继盛十分相称。

杨椒山死后,其妻张氏亦自缢,燕京士民敬而悯之,以杨继盛的故宅改为庙以奉祀,尊为城隍,并以其妻配祀。

我也是前不久得知,北京城有两位城隍,其一就是杨椒山,而其妻张氏也被奉为城隍奶奶(城隍奶奶并不多见);而另一位城隍,是文丞相。


杨椒山祠

到清朝,杨椒山事迹颇受景仰,这个院子也经过了多次整修扩建。(为什么到清朝更受景仰呢?)

据资料,康熙年间著名诗人高珩曾在此居住过。乾隆年间,杨寿楠、李融巡城访知此处为杨椒山故宅,曹学闵、阮葵生等便提倡重修;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胡季堂、阮葵生等集资修缮,立为杨椒山专祠,名“景贤堂”。祠堂门额题有“杨椒山先生故宅”七字,东北角门嵌“松筠庵”三字石额,园中有杨椒山书房及其手植古槐。嘉庆年间,人们在“景贤堂”内设置了一尊杨椒山彩衣塑像来替代原来的画像;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松筠庵僧人募捐修整,扩建了杨椒山书房(杨椒山写弹劾严嵩奏章的地方),并请镌石名手张受之将杨椒山弹劾严嵩的谏章刻于石碑上,嵌入堂内墙壁中,书法家何绍基题匾“谏草堂”;次年在祠西南隅建“谏草亭”。

问了街坊,说这里进不去了,有个亭子从胡同拐进去还能看到。

拐角处
从墙外可以看到谏草亭一角

我找到了一张杨椒山故居的测绘图,从图中可以看到从有“杨椒山祠”牌子到校场三条大半条路圈出来的范围都是原来杨椒山故宅。

杨椒山祠测绘图,图源:京根儿《穿越时空,生命就此延续》
谏草亭原貌,图源:徐定茂《杨椒山祠与公车上书》

谏草亭还因为腾退纠纷上过电视节目。

谏草亭,图源:电视节目《向前一步》

关于杨椒山祠内陈设,我也综合查到的资料做个记录。

据说景贤堂两侧的墙上完整保存有五面碑刻,一面是崇祯十六年刻的,其余四面是乾隆、嘉庆和光绪年间刻的,另有一块已经断成两截的石碑在地上,可能是wg时期被砸的。走廊拐弯处墙上嵌有一块汉白玉牌子,是宣统二年五月所立“松筠庵条规”,规定每年5.17和8.16为同乡和科道公祭之日,只准官员士子和医生进入,商贾吏役优伶妇女均不得入内、租用或借座请客。景贤堂原先供奉杨椒山彩色泥塑像,两侧楹联:不与炎黄同一辈,独留清白永千年。

景贤堂里的杨椒山彩色泥塑,图源:鹿璐《达智桥胡同里的故事》

有一供奉杨椒山夫人牌位的屋子,悬有匾额“正气锄奸”。

遗憾的是,在“破//四//旧”中,前述彩色泥塑、“杨椒山先生故宅”、“松筠庵”、“景贤堂”、“谏草堂”等匾额均被砸毁,院内假山被推平,原本嵌在墙壁上的石刻虽然幸免于难但现在也残缺不齐了,谏草堂、回廊及大部分房屋被改成了宿舍。

但还好从2015年开始,杨椒山祠就启动了腾退修复工作,我们有望在未来看到一个经修复的杨椒山祠。


杨椒山祠番外

关于镌石名手张受之:张受之将杨椒山疏稿刻制完成后不久即在庵亭内病逝,后人认为张受之对于此镌刻工作倾注了许多情感,有诗赞曰:片石勒书谏,孤亭兀立星辰高。

关于僧人心泉:据说心泉当年还在庵内修筑回廊,布置假山庭院。经过他的修缮,松筠庵内回廊蜿蜒,假山叠立,花木扶疏,风雅秀丽,成为当时仕士名流集会、议论时政的地方。

嘉庆诗人陶澍,当年住校场五条,常来杨椒山祠拜谒,有《松筠庵拜杨忠愍公遗像》一诗:一官传舍寄城阴,吊古行人泪不禁。此事先生真有胆,当时阁老是何心?壮怀枉请朱云剑,浩气如闻信国吟。想来灵旗来往夜,西风黄叶满阶深。

杨宝兴老人自称是杨椒山第十五世孙,研究杨椒山已有几十年,到处寻觅杨椒山的足迹和相关资料,据说他在2016年将整理的资料交给了文物部门,并且在进一步的信息挖掘之后写就了一本书(但我没有查到这本书的信息)。另外,在寻觅松筠庵丢失石刻的过程中,杨宝兴老人在北京石刻博物馆找到了一块石碑,博物馆工作人员说 虽然这些残片没有对外展出,但它们将被安全地保存在库房中。资料还提到,杨宝兴老人在国子监38号碑上找到了杨椒山的记录。

(好巧!我之前去国子监碑林恰好有找到和拍下38号碑!就是说我在更早的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访到杨椒山有关的遗迹了hh!)

38号碑,即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题名碑,碑上文字看不清了,但能肯定杨椒山榜上有名,另外张居正的名字也在这块碑上,两人都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另外根据网络报道,杨椒山的其他后人在其故乡河北容城也积极地推进杨椒山文化的建设。


杨椒山祠与公车上书

杨椒山祠所在的宣南地区(宣武门以南地区,大致是宣武区管辖范围,2010年宣武区与西城区合并为新西城区)会馆众多,加上杨椒山本人在清朝时尤其受人尊敬,杨椒山祠就称为文人士子常来拜访、聚会的地方,据说当年进京考试的公车举子来京之后都要到此拜访。

谏草亭不远处有两间木房子,据说是戊戌变法时康有为、梁启超的办公室,也是公车上书前康有为与1300名举人聚会的地方,现在这两间木房子已经被分成了数间小屋子,只留下一米宽的过道。

1926年秋,康有为重回北京,又拜访了此处,再睹公车上书旧址而潸然泪下,次年在青岛病逝。


杨椒山周边

便宜坊烤鸭店的匾额由杨椒山所书,“便宜坊”店名也与杨椒山有关。

便宜坊店名由来,图源: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

[1]徐定茂.杨椒山祠与公车上书[J].北京观察,2020(07):74-76.

[2]韩旭. 北京:“公车上书”旧地成大杂院[N]. 中国文化报,2010-12-22(005).

[3]京根儿.穿越时空,生命就此延续[J].北京纪事,2020(05):63-66.

[4]肖复兴.第一功名不爱钱——杨椒山故居和松筠庵[J].群言,2009(12):37-38.

[5]鹿璐.达智桥胡同里的故事[J].北京档案,2006(02):46-4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