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风]1997年,中国修建秦岭隧道时,找德国购买盾构机,德国鼻

 朝晖图书馆 2024-07-07 发布于河北
[微风]1997年,中国修建秦岭隧道时,找德国购买盾构机,德国鼻孔朝天:3.5亿一台,爱买买,不买拉倒!我国工程队纠结过后选择购买,而正是那次购买,让德国人后悔到哭泣。
 



1997年,秦岭深处,一场关乎国家发展的隧道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可就在工程即将开始的关键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突然浮出水面——我国竟然没有能力自主生产盾构机,这种用于挖掘隧道的关键设备。


这个消息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项目负责人的心头。他们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是否要花费巨资从国外购买这种设备?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权衡,最终做出了一个让人心痛的决定——买!


这个决定只是一系列令人沮丧事件的开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7亿元人民币,这在当时是一笔天文数字。为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项目组一口气买了两台盾构机,希望能够互为备用。


但是当这些昂贵的设备终于运抵中国时,等待他们的却是更大的挫折。


这些花费巨资购买的盾构机,竟然是二手的!这个发现,让整个项目组陷入了巨大的愤怒和沮丧中。
 

当中方代表去找德国商家理论时,对方的回应更是令人心寒。他们不仅不认错,反而嘲讽中国,说即使给中国一个世纪的时间,也造不出这样的设备。这种赤裸裸的轻蔑,深深刺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当我们刚使用了一段时间后,竟然就出现了问题,可当让他们来维修时,他们却要求每天要付800美元的维修费。虽然我们很气愤,但是也不得不答应。


当德国工程师到达现场后,他们的行为更是令人不快。他们在工作时拉起警戒线,禁止中国人员靠近,生怕中国工程师们学到什么技术。这种做法,无疑是在明目张胆地防范技术外流,同时也确保了中国在未来仍需依赖他们的服务。

 
这一系列事件,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打醒了中国。我们突然意识到,在科技领域被'卡脖子'是多么危险和屈辱的事情。这次是盾构机,下次又会是什么?如果不能掌握核心技术,中国的发展将永远受制于人。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开始了自主研发盾构机的艰难征程。这是一项几乎从零开始的工作,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未知。


2001年,以浙江大学杨华勇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开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他们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关乎国家的尊严和未来发展。


研发过程中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杨教授和他的团队成员们几乎把家搬到了实验室,连吃饭时也不忘讨论技术难题。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他们不惜深入施工现场,冒着危险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采集。


在那两年里,研发团队每天都在各个工地之间奔波,有时一天要更换五种交通工具。工地环境恶劣,通讯中断,饮用水和洗澡水都是限量供应。但即便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依然坚持不懈,为的就是能够尽快突破技术壁垒。


终于,在2006年,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盾构机问世了。这台机器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智慧,是中国工程界的一个重大突破。可研发团队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和升级,力求打造出比国外同类产品更耐用、性能更强的盾构机。


2012年,一个验证国产盾构机实力的机会来了。成都地铁2号线和4号线同时动工,建设团队采用了'1 1'的施工方式,即同时使用一台国产盾构机和一台进口盾构机。这是一场国产设备与国外设备的直接较量,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里。


经过数月的施工,结果终于揭晓:国产盾构机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质量完胜对手!这个结果不仅证明了中国已经完全掌握了盾构机的核心技术,更标志着中国彻底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


从此,中国盾构机开始大举进军国际市场。与国外动辄数亿元一台的高价相比,中国盾构机秉承了一贯的'物美价廉'风格,很快就赢得了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青睐。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盾构机生产国和出口国,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二。那个曾经向中国高价出售二手盾构机的德国公司,如今已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最终倒闭。


这个事件告诉我们,科技创新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多么重要。


当年那个被'卡脖子'的屈辱经历,如今已经成为激励中国不断前进的动力。


我们不仅在盾构机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更在众多高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夏日生活打卡季#


(主要信源:掘进,一路向前——中国盾构机走向世界始末,科技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