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 | 教育教学名家语录摘抄-4【什么是教育】

 昵称70827438 2024-07-10 发布于四川

人们对待语言的自然态度处于“意识”与“无意识”这两个极端。在思考事物时,我信任语言,我无须思考语言本身,它已经做好了准备。黑格尔的语言具有一种天真的创造性,不矫揉造作、刻意修饰,他认为并不需要掌握一门语言哲学,语言不过是一堆具有意指功能的符号。只有当我们不刻意追求语言本身的时候,语言才是真实的。但唯有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反复操练一项恒常的准则,我们的语言才会变得纯粹。最有力、最真实、最坦白的语言是当我们完全是自己并对事物投入关心时自然流露的语言。每个人都必须掌握语言。但至关重要的是通过研习语言作品中的内容,间接地掌握语言。

——​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教育与语言》
事物的样貌取决于归属于它的语言表达方式。对事物的洞见愈深,语言表达的水准愈高。

个人通过思考实现自我教育,由此把握历史流传下来的研究成果;不应简单地将这些研究成果视为一成不变的学习对象。学习只是个人参与认知历程的一个时刻,只有在加深个人思考的本己经验中,这种认知历程才是真实的。现存世界中没有可以简单学习并轻松掌握的东西。由于一切认知都是在经验与思考的合一中实现的,经验与思考缺一不可。认知的广度取决于经验的广度,同时也取决于对经验加以追问和深思的程度。

——​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教育与文化》

学习是通往真理之途。假如真理曾在过去向人们敞开过,那么通向真理之途就是对过去的研究,但要分辨个中真伪并非易事。学习——并非纯粹的获取知识,而是内化于心的学习,才是通往真理之途。对于已存在的真理,不要死记硬背,而要使其深入内心,并身体力行。

——​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教育与文化》
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能够意识到困难,并通过无尽的努力克服困难。好学者能日三省其身,能够温故知新,因为他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生活。求学的道路并不容易:“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因此,年轻人在学习时要“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但是对于担心自己没有足够学习能力的学生,孔子说:“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过失不应成为行动的障碍:“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他赞美最钟爱的学生 (颜回)“不贰过”。
在谈到与学生的关系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但考察方式也并不是要求即刻作答:“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不做过分的赞扬:“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孔子描述自己的学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注意观察同行之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不是不知而作者:“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他的进步是与日俱增、随着年龄而长进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