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零年三月三十日 我的观点,有的可发表,有的只能讲讲,有的,必得死后才可以发表。譬如“看山不是山是要死人的”,你们懂吗? 从前皇帝的老师有人叫“亚父”,太子的老师有人叫“洗马”。你们都是“太子”,我做你们的“洗马”。 小马、大马、千里马——千万不要骑驴。 读天才的作品,自己也好像是天才一样。 《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有人来听听,又不来了。现在听者比较稳定了。前期是“无政府主义”,现在是“企业化”。艺术家应该是“无政府主义”,但人类后来“无”不下去了,就“企业”。我们也如此,无可奈何地“进化”。 大家不耐烦听史迹,都想听我讲观点。 观点是什么?马的缰绳。快,慢,左,右,停,起,由缰绳决定。问:缰绳在手,底下有马乎?我注意缰绳和马的关系。手中有缰,胯下无马,不行。 所谓马,即文学艺术,怕走乱了,所以要缰绳。先古艺术是没有缰绳的,好极了,天马行空。不要把缰绳看得无往而不利。我是先无缰,后有缰,再后脱缰——将来,我什么观点也不要。 观点有用,又无用,无用,又有用。最后都要脱缰的。 为什么大家着急听观点?图方便。 我要是真的来摆观点,不那么好消受的。如溪水流过,有人带桶,带杯子,或者麻袋,或者竹篮。杯桶可以盛水,麻袋竹篮漏光。 我的观点,有的可发表,有的只能讲讲,有的,必得死后才可以发表。 譬如“看山不是山是要死人的”,你们懂吗? 譬如“穆罕默德打电话给山,山不在”,什么意思?怎么解释?不好消受的。 再譬如“天才与狂人相近”,不对,“天才与狂人正相反”,够解释的。 又如“生命好,好在没有意义”,不能乱说的,要出问题的。 什么时候能用这些观点呢?有马以后。 先无马,后有马,后千里马,后脱缰——可以用我的观点了。 画家、音乐家,很直观,更要摆脱观点。 禅宗,最早祖师是释迦的徒弟,见释迦拈花,笑,得传。再传到达摩,等等。有观点吗?不用说的。这还要高。 从前皇帝的老师有人叫“亚父”,太子的老师有人叫“洗马”。你们都是“太子”,我做你们的“洗马”。 小马、大马、千里马——千万不要骑驴。(笑) 以上还是观点。下面讲个故事: 丹青去意大利,路遇达·芬奇和两个学生,乔万尼(Giovanni Pisano)和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有人马至,其中华衣者是拉斐尔,领头人是沙莱(Salai,曾是芬奇学生,见芬奇老了,转投拉斐尔门下)。只见沙莱抬起下巴,过芬奇而不看。芬奇见了,忙低下头。拉斐尔见,向芬奇深深行礼。徒弟丹青看在眼里,知道芬奇低头是替叛徒的人性卑劣羞。到了郊外,芬奇眼光复柔和。 拉斐尔说过:我给芬奇解鞋带都不配的。拉斐尔有马,沙莱有马。芬奇不骑马,走路。他不需要马。 时时记得马与缰绳的关系。 这几天在考虑,唐代诗人谁最有代表性?(“代表性”,是党的说法,奇怪)排下名来,只能是以下(硬硬心肠):王勃、王之涣、王昌龄、高适、陈子昂、孟浩然、王维、崔颢、李白、杜甫、韩翃、孟郊、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元稹、贾岛、李贺、杜牧、李商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易解,但要推敲。前两句首联,三四句颔联,后两句是颈联,末二句是尾联。此诗首联与颈联用对仗。通行者,是颔联与颈联用对仗,首尾二联不必对仗——上来就是布景,壮阔,有气派。到颈联“海内”句,十足男子气,阳刚,是唐诗中少有的阳气。 读天才的作品,自己也好像是天才一样。 王勃《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据说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赴酒楼,有名伶唱曲,三人相约,以自己的诗被唱多寡的机会来定高下。先是高适的作品被唱了,高适得意。王昌龄的作品接着也被唱了,两人都意气扬扬望着王之涣。王之涣说,不急,要看其中最美的一位歌者唱什么。最后轮到她了,便唱了下面这首“折杨柳”羌笛曲: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前面王昌龄的诗: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高适的诗,较有名的还有: 《听张立本女吟》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就诗论诗,唐诗中这类诗作,是出类拔萃。 按理说,李白是唐诗人第一,但实在是杜甫更高,更全能。杜晚年作品,总令我想起贝多芬。李白才气太盛,差点被才害死。读李白,好像世上真有浪漫主义这么一回事。唐人比西方人还浪漫。歌德说,各时代的特征都是浪漫主义。我说,青年人会向往各种主义,但要他们自己提出主义,只能是浪漫主义。 骚人(离骚之骚),诗人也。迁客,贬官也。 李、杜二人,承继有别。李白承继《楚辞》,杜甫承继《诗经》。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头两句的意思:泰山如何呢,去齐鲁之国,远远能望见青山山影,起句以远距离托出泰山之高。这是全唐诗中最奇句。直到明朝的莫如忠,还感慨道:“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登东郡望岳楼》) 向日为阳,山背为阴,天色一昏一晓,判然于山的阴阳面,大胆用了“割”字,韵极佳——至此已近泰山。 再近,细看,云层出不穷,心胸受涤荡,长时目不转睛,眼眶要裂了似的,归鸟飞,天已暮。 “会当”,唐人口语,“一定要”。 这首诗刻石于泰山麓,鉴为绝唱。杜甫作此诗,时二十四岁。 《梦李白》(二首)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 (梦中)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梦醒)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以死开始,亦以死(身后事)终。至性至诚之作,只有这等大诗人能写出。 《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
|
来自: fuhaizhenren > 《木心文学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