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赐好运666:这个当年的国家法定节假日怎么变成豪门炫富的晾晒节了?

 大遗产 2024-07-11 发布于北京


▲ 西游记》中师徒晾经书的场景。

看过《西游记》的朋友们都知道,唐僧过通天河时,老龟载他们师徒过河,途中老龟有事拜托唐僧问佛祖,结果唐僧取得经书后,把答应老龟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回程路上,老龟因为这件事恼怒,直接把唐僧师徒撂翻在河中,这一下,刚刚取得的经书全部被浸湿了

之后师徒几人,将经书打捞上岸晾晒。这一天,恰是农历六月初六,据说,上天感其艰辛,便赐予炎晴天气,将佛经全部晒干。

民谚说“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泛指五颜六色的各式衣服。而六月初六在民间被称为天贶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贶,是赐予的意思。因此,天贶节是“上天赐予的节日”。人们认为,这一天是天赐好运、祈求风调雨顺人安康的好日子。虽然天贶节的来源说法众多,但各地的风俗习惯大多以“晒”为主,而且早在北宋年间,天贶节就有类似的文化习俗了。

“中国式晾晒”一度在社交媒体引起讨论,这是中国人传统的晾晒衣物和被子的习惯。供图 / 林少波
东岳泰山脚下的岱庙里有一座天贶殿,以节日来命名庙宇建筑,也算天下无二。天贶殿雄伟壮观,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难道说,是上天赐予节日的同时,还顺便赐下了一座建筑?
面目严肃的节日、出身神秘的圣殿,谁能想到,它们全都源自一个骗局,一场闹剧。

一场闹剧,带来一个节日
那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正月,真宗赵恒要求朝中名宿张齐贤,向天下宫观寺庙传达一封“天书”——天神降的天书。明眼人都知道,“天书”不是真天书。
说起来,赵恒为此已筹划了很久,不久前,大臣王钦若暗示赵恒,为宋辽带来和平的“澶渊之盟”,本质上是场城下之盟,您作为军事失利的皇帝,这事儿大概会被后世当做耻辱的。赵恒忙问对策,巧舌如簧的王钦若,早把住了赵家人软弱的脉搏,他建议赵恒兴兵雪耻,却也料到赵恒无胆再起战端。果然,赵恒求问“雪耻”的旁策。王钦若提出,辽人好事鬼神,对上天的预示总是很敏感,他建议赵恒可以找点儿降祥瑞的事,并封禅泰山,以示上天庇佑,让辽人自重。

▲ 泰山岱庙天贶殿。

这建议很对赵恒的胃口。不过,古来封禅泰山者,皆因文治武功,天下祥瑞频现,再以封禅昭告天下,标榜功业。宋真宗虽不算一个坏皇帝,但哪有什么夸耀后世的成就。好在统治者都清楚“祥瑞”是怎么回事——中国地大物博,出点稀奇事不稀奇。
果然,祥瑞来了:次年正月初五,当京城百官还在休正旦长假时,赵恒紧急召开朝会,并神秘兮兮地说:前两天刚梦见神人要给自己“降天书”,一大早皇宫里就出现了黄帛天书!然后命大臣当众宣读:“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群臣心领神会,齐声称贺。当晚,赵恒在宫内大宴群臣,随后派人祭告祖宗天地,并下诏改年号为大中祥符,官员升职加俸,百姓也得到赏赐。
不过,这事情办得真是仓促了点,从天书的内容到降天书的地点,乃至发现天书的人,都“浑身是破绽”。更重要的一点——全国都没有“祥瑞”出现,偏偏在不当不正的正月初五,独独给皇帝赵恒显现了?
幸亏大宋的官僚很能理解皇帝的苦心,好像地方小神也听从了中央神灵的指示,全国上下的献祥瑞活动随之此起彼伏。眼看形势一片大好,赵恒开始精心准备他的封禅典礼。此时,他需要最高级的祥瑞——天书再次降临
▲ 天贶殿内壁画:宋真宗封禅泰山的壮观场面。供图 / Panda
这次,赵恒提前造势:先是山东百姓赶到东京禀报祥瑞,并恳请赵恒封禅泰山。这边父老乡亲刚走,那边宫里就又降下一份天书,真让人感觉“天意难违”。赵恒派王钦若前往泰山,说是看看是否必须封禅。王钦若刚到山东,就接到了基层百姓的报告,天书降临到泰山上了

关于这次“降天书”,史书记载不甚详细,只提及六月六日那天,一位木匠在草丛中发现天书后上呈。这次天书出现的地点极具说服力——泰山,自古的华夏神山。天书的发现者又是平民百姓,一切都在表明,天书的出现,不是人为安排

《宋史·本纪第七》记载了这次“势在必行”的封禅大典,当年十月,“帝衮冕奠献,庆云绕坛,月有黄光。命群臣享五方帝诸神于山下封祀坛,上下传呼万岁,振动山谷。”封禅一过,皇帝再次封赏天下,普天同庆
宋真宗坐像。供图 / 台北故宫博物院

接下来,赵恒做的事就有些故作聪明、不打自招了。他宣布——将泰山降下天书的“六月六”,定为节日,并为其取名曰“天贶节”

为什么说这是不打自招呢?因为六月六日有太多特殊之处,泰山天书在这一天降临,怎么想都是精心策划的结果啊。

为什么是六月六?
农历六月六,一般是在公历七月,大暑连小暑,正值盛夏最热的时节。对现代人来说不算讨喜,但对宋真宗以及当时的百姓而言,这一天不坏,或者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个好日子

赵丽蓉老师的小品《如此包装》中,有一句“六月六看谷秀”,说的是六月六那天观看庄稼抽穗开花,包含了农民盼丰收的心理。

古人通过长期的生活经验得知,夏日的骄阳虽然难熬,但是晒一晒,似乎会少许多病痛,平时用的东西晒一晒,也会放得更久些;虽然紫外线杀菌之类的道理古人还不清楚,但烈日当头,夏日恼人的蚊虫也少了许多……所以,至少在汉魏之时,顶着夏日晒东西以祛病驱邪,就成了普遍的习俗——这也是后世六月六最主要活动。

也有记载表明,最初人们选择的是农历七月七,即所谓七月流火之时进行晾晒。这或许是因为七月七日以后,天气逐渐转凉,再晒太阳就不甚合适了,于是赶紧抓住夏天的尾巴。但这个习俗,后世却给了六月六

数字,作为日常生活中最接近逻辑哲学的事物,对中国古人来说,蕴含了许多神秘的意味。当用它来计算日子时,这些日子,往往被赋予数字所具有的内涵。

▲ 三伏天,洗象日,也是“六月六”的一项重要活动。绘画 / 丁云鹏。供图 / FOTOE

六月六是叠日,早在中古以前,人们就特别看重这种有形式感的日子,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全都成了重要节日。看出什么特别吗?其中奇数多,偶数少。道理也简单,奇为阳,偶为阴,古人喜阳不喜阴。那二月二和六月六这两个日子又为什么幸运?二月二预示着农耕时节的开启,人们要敬龙祈雨。六月六则更为复杂。

在汉代时,民间认定六月六日是大禹生日,因为它符合大禹的“历史形象”。时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意指一和六两个数字都代表水,属性为阴的六则更甚。只有以治水闻名的大禹,才可以“镇得住”六月六这个炎热的双水日

作为“水日”的六月六,除了敬拜大禹外,最初的节令功能也跟水有关。东汉《四民月令》记载,六月六日,可种葵,可作曲。也就是说,六月六这一天应该种葵菜,做酒曲,这纯粹是一种农事活动的节令。种菜不违农时,做酒则需上应天时,所谓“曲蘖必时”,如果不在正确的时间开启酿酒工作,这酒,是酿不成的。酿酒需好水,在水日取水,大概会酿出更好的酒吧。

大禹治水。


六月六作为一个农事节令,很长时间不被社会上层关注,但生活于乡土的农民、百姓看中它,不同地区在此日都会有庆祝活动,至今长江中下游地区,仍有六月六祭田祖的活动,也源于古时六月六的农事祭祀。

大约在魏晋时期,这一民间传统引起了快速发展的道教的重视。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在其经典著作《真诰》中指出,六月六日,“太上大道玉晨君”将会度化有心向道者,人们可在日出时“北向再拜”——北方属水,可谓拜水以求仙道

此后数百年中,“六月六”作为道教节日,不停与社会生活互动:唐时人们总结出萝卜需要在六月六日种方好吃;青葙需在六月六采才有药效;六月六日开始做的“五加酒”,有去病神效;至于治“水痢疾”的药,更需六月六日做的酒曲为药引……按道教的说法,要修道,六月六日万不可动土——这大热天的如果去翻地盖房什么的,也确实不合适。汉唐的“六月六”,既生活,又神秘

▲ “六月六”,布依族村民献米酒。供图 / 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网站


巧合的是,历史上的宋真宗赵恒,也是以崇信道教著称。
原本宋代皇室——赵家便自称“天水赵氏”,乃望族之后。赵恒非常羡慕当年的李唐皇帝,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唐高宗还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算是攀上一位神仙亲戚。赵恒便在道教神仙里找到了“赵玄朗”,他号称赵玄朗给他托梦,自称是九位人皇之一,曾转世为轩辕黄帝,同时也是“天水赵”的真祖宗。
天水,天一生水,他赵氏生于天一,地六成之。仅从字面来看,“六”这个数字也可以让赵氏的“功业大成”……信道的赵恒如此青睐六月六日,顺理成章。

▲  浙江宁波的明代藏书楼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寓意。 供图 / 图虫创意

这一天,还是道教的“三清”度化世人的日子,还是治水圣王大禹的生日,而且,六这个数字好啊!《左传》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就是后世的六六大顺。六月六日,是赵家受天命最好的日子!于是,“六月六”从一个在野的节日,变成了国家级的纪念日,全国设祭敬天,公务员放假一日。

无论如何,赵恒算不上一个好导演,历史也没有任他胡演下去,纵使精心准备,闹剧也终将收场。赵恒去世时,他的天书跟他一起走进了坟墓,后世的宋朝皇帝也羞于提及此事。但哪怕你不搞祭祀了,皇帝许下的假期,总不能随便取消吧?结果一直到南宋,天贶节都还是国家的法定假日。



消逝了,还是热闹着?

当初,虽然赵恒规定天贶节要放假、要举行祭祀仪式,但其实并未规定太多的生活细节,更没说这一天需要晒书晒物。然而,从宋代开始,人们便将七月七日晒物的习惯,转移到了六月

这也不难理解,宋代的城市越来越繁荣,国家假日往往能惠及城市中多数居民。炎热的天气里,晒晒衣服、家当,当然还是趁着有闲的“法定假日”为好。上行下效,也是从那时起,“六月六”成了专属的“晒节”

有趣的是,原本“七月七”的晒节主要是晒衣,而宋代的“六月六”更出名的是晒书。大概是想这一天老天爷都“晒”出了天书,百姓们图个吉利,一起晒吧。

 清《十二月月令图六月》中的晒书情景。 供图 / 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朝的市民生活“蒸蒸日上”,忙碌而紧张,“六月六”让炎热夏季得到了喘息,人们在这一天自行安排着更多的“合理”活动:诗人范成大认为这一天用鱼腥草水浇茉莉花最好;编撰了《岁时广记》的陈元靓认为,用这一天的水做酱醋,味道最鲜美;当然更重要的是玩儿,借着皇帝要求祭祀上天的由头,人们会去郊外上香逛庙会;也有人认为这么热的天,连香也别上了,在水边沉瓜浮李,饮酒下棋,纳凉避暑最好……

时光流转,为宋朝“万万岁”而生的节日,自然不能成为后代王朝的假日。到了明清时期,人们依然习惯在这一天休闲放松、晒衣晒物,从皇帝到大臣再到僧道,依旧遵从着节俗,人们称之为“晒红绿”
这种“晒”甚至成了一种炫富的形式。明武宗时,权臣钱宁过“六月六”,需要裁缝十六人帮他把衣物搬出去晾晒。这么多衣物平时不晒,赶在这一天一起亮相,难道不是一种炫耀?
 桂林龙胜晒衣节。供图 / 简单生活285 / tuchongshequ_normal
六月六是属于太阳的,更是属于水的!明清时,人们不再满足用“好水”来酿造酒醋,《万历野获编》记载,当时女性多在这一日洗发,她们认为用这一天的水洗头发,可以“不腻不垢”。
这么好的水,甚至不能只由人类自己享用,这一天,人们还会将猫狗牛羊都拉到河里面洗一洗,所谓“洗六畜,去疾祛虫”——说起来,这也是宋人的发明。宋人金盈之认为,猫咪最怕冷,一年之中唯有六月六日一天才感到热。既然嫌热,那不如趁着好水冲个凉吧。水和热、洗和晒,就在这一天结合了起来。
 AI复原宋代繁华城市的样子。供图 / 小治原创 / tuchong_ai
祭神呢?明清人不祭宋朝的神,何况宋朝的时候,最红火的六月六庙会,也不属于赵玄朗,实际上是哪里热闹就去哪儿,比如说崔府君这样的神灵,百姓就让他也过“六月六”生日了。
庙会之于古人,特别是古代的妇人,休闲与游乐才是庙会的精髓。到了明朝,“六月六”上香已无绝对的必要,但终日劳作的女性,仍需要在这一天休息——带着新收获的农产品回娘家,这是明清时期“六月六”的新时尚,也即很多地方流行的“姑姑节”。
当然,既然有收获,也不妨在这一天酬一下神灵,期待接下来的风调雨顺。各种各样的祭田、闹鱼、祈丰收活动,也纷纷被排进“六月六”的日程。
 广西闹鱼节。供图 / 广西融水摄影协会

沐浴、晾晒、回娘家,闹鱼、放歌、洗猫狗……“六月六”的主题日益丰富,然而不管怎么看,这都是属于普通人游憩的一天,一个纯粹休闲的节日。至于天书什么的,早已被抛回九霄云外了。

天书,确实没什么存在的理由,它许给赵宋“七百世”,满打满算才兑现了三百年,但它给时间带来的节日,却以另一种形式,世代延续

图文来源:中华遗产2020年02期

《天贶节:上天赐予的节日?》

撰文:陈立长  编辑:小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