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己之辨,世上何来自己?

 无知一熊 2024-07-13 发布于广东

世人抬高“自己”,始于非正统之南朝山中宰相陶弘景也。

一个茅山道士突发奇想,合老子之“自”和孔子之“己”,神化自己而生造自己,让千百年来之世人生怕人不知己,混淆视听莫过于此也!

老子喜用“自”,曰自然而然之天地万物自体也;孔子喜用“己”,曰造化由人之自我完善主体也。自者出气之鼻子也,己者约束之法纪也。

古有“不自为政,卒劳百姓”,亦有“式夷式己,无小人殆”,出自“节彼南山,维石岩岩”之时《诗经·节南山》,作于公元前771年之前的西周末年,期盼德盛日新也。自周而下,至老子、孔子、又至孟子、庄子,再至屈子、荀子,谁敢以“自己”自居?

独于不宋不陈之南朝,出了个山中宰相,自诩“母梦青龙,自己升天”(《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期盼至尊无上,于是自封“自己”,这已是距“孔老二”千年之后事也。为显“愚吾予我”之孤寡,白用自己逾他人,乐于与众不同也。

殊不知,始有周室三恪,世有三代之礼,唯建康城和罗马城直立不倒云乎哉,才是“自己之道”也。世人只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可谓能近尽己之忠也。

所以啊,我取“自天右之,吉无不利”(《易经·系辞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离娄上》),皆为自取己取也。

回头再品“察己知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摆脱“自己”之见,方明真意,然来是对照纲纪才能辨识人之好坏、知道敌我双方的实情和战争规律才能百战百胜、人不对照人己修身就不配做人。如此,才能理解《论语》,才能体会到儒家教人自我完善之真谛。

《论语》开篇子曰《学而》,其开头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结尾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通篇教人如何做君子,哪来自己?后儒为了推广儒家直立于世,用“己”套到世人自己身上,实是愚弄世人之乖巧也。

为己之道,立人立己立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