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图1示意苏州工业园区中的中新合作区1994-2000年实施的功能区布局规划。规划思路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开发工业用地;当人口集聚到一定规模后,加大开发居住用地;当人口进一步集聚后,再重点开发商业用地。据此完成1~3题。 1.中新合作区的工业区对商业区形成强力支撑的原因是工业区带动( ) ①人口集聚 ②服务业集聚 ③人才集聚 ④技术集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将中新合作区的住宅区规划在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主要有利于( ) A.节约土地资源 B.增加绿地面积 C.组织内外交通 D.完善市政设施 3.从苏州老城主干道向东延伸串联中新合作区各功能区,体现的布局思路是( ) ①轴向发展 ②职住平衡 ③均衡发展 ④地租递减 A.①③ B.①④ 图示信息:考生要认真读图名看图例,分清各图例表示的含义,黑实线为城市主干道,两个箭头标注的是“强力支撑”四个字,第2题问住宅区规划在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的有利因素,这个问题紧扣教材的基本知识,住宅区布局的位置既利于上下班通勤,又便于生活购物,故C选项正确。ABD则属于干扰项,且很容易排除。第3题对考生的综合思维要求较高,一是据图可知老城区主干道直接向东延伸串联起工业园区的各功能区,体现了轴向发展思路,二是根据所学相关知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地租整体由市中心向外呈递减趋势,故不难得出D正确。 位于三江平原的某大型农场开垦沼泽地,最初主要种植小麦,近年来主要种植水稻。该农场抽取地下水注入露天水池,蓄存一段时间后引入稻田灌溉。据此完成4~5题。 4.该农场开垦沼泽地种植小麦,首先需要( ) A.提高土壤肥力 B.降低地下水位 C.提高土壤温度 D.控制土壤侵蚀 5.将抽取的地下水在露天水池蓄存一段时间后再引入稻田灌溉的目的是( ) A.营造景观 B.积蓄水量 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61.5°N,142.9°W附近)的冰面上,呈斑块状分布着少量的矿物质,并生长着一种苔藓球。这种苔藓球内部由生物体和有机残体交织,形成相对独立的生存环境。它们靠暖季在冰面上滚动方能维持生存,被形象地称为“冰川老鼠”。下图是冰面上的苔藓球照片。据此完成6~8题。 C. 水汽含量低 D. 气压波动大 文字信息:文字给出了阿拉斯加的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天寒地冻,热量严重不足,土壤发育极差,水体多以固体形式存在,需要考生注意的是无论是“少量的矿物质”,还是生长的苔藓球,都位于冰川“前端”,而不是位于冰川腹地,这就需要考生注意思考,为什么在冰川“前端”有“少量”矿物质,且呈斑块状?很显然“前端”、“少量”和“斑块状”三个关键词需要考生注意思考。第6题若是冰蚀洼地的冻融作用,从苔藓球分布照片看,若是冰蚀洼地不应该是少量,故排除A选项。B选项若是冰川两侧河流沉积应该是条带状,且从照片看,矿物质斑块分布在冰面,而河流沉积的位置与此不相符,故排除B选项。D选项提到冰面砾石物理风化,一是照片看,苔藓球分布位置并不在冰面砾石上,且苔藓球能够吸收的矿物质应该是粉末状,该地自然环境物理风化成粉末状是极其不容易的,故排除D选项。C选项的大气粉末沉降则最为可能,风力会将附近区域的矿物质吹起,当风力减弱时,就会沉降,并促使苔藓球的生长。之所以生长苔藓球,就是这些矿物质是其在冰面生存环境最佳场所。第7题苔藓球在暖季滚动的原因,首先排除D选项,因为题干指出是“暖季”,故保持热量显然不是该季的主要原因。A选项排出水分更不可能,该季节是它生长发育关键期,排出水分相当于放弃生长,无异于自杀。C选项的阳光是该区域稀有产品,怎么能躲避阳光呢,没有阳光它就不会生长发育。除暖季外,该地的苔藓球想移动几乎不太可能,会被牢牢冻在冰面上,暖季移动也不是说苔藓球“长腿”了,而是因为气温升高,苔藓球与冰面接触位置融化而获得了滚动的机会,并且在滚动过程中会接触到冰面上的斑块状的矿物质,并吸收融化的水分,在此过程中全身获得光照机会,从而获得养分,促进生长,故选B正确。第8题判断苔藓球内部与周围大气间温度、氧气含量、水汽含量、气压波动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综合思维要求很高的问题。从温度看,苔藓球相较冰面和周边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的能力会更强,苔藓球在冰面上本身就会像一个吸热小能手,故苔藓球内部由其组成物质决定了其保温效果会比较好,且吸收太阳辐射能力较强,气温肯定比周边大气温度要高,故A选项正确。B选项氧气含量问题,首先要清楚氧气可通过光合作用获得,问题是即使苔藓球表面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氧,但是该地区因冰川广布,植被稀少,风力会较大,空气流通良好,氧气不可能在苔藓球留存,而其内部是需要消耗氧气支撑生长的,故更谈不上内部氧气更多,故B错误。C选项水汽含量问题,苔藓球为了生存是需要吸收水分的,且其内部由生物体和有机残体交织,这意味着其保水性一定很强,就像去年高考题的青藏高原草毡层一样道理。故C说法错误。D选项气压问题,首先我们要清楚气压是指大气的压力,若气流稳定则气压就会稳定,显然苔藓球内部相较于周边大气,内部气流更趋稳定,故气压波动较小,D错误。 下图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黄河岸边,该剖面含有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剖面中的泥沼土层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据此完成9~11题。 C.波动升温 D.波动降温 文字信息:该剖面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黄河岸边,意味着气温低,水分条件较好,尤其提到泥沼土层形成于相对静水的环境,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泥沼土意味着颗粒非常细小,二是静水环境。第9题相较于风沙层,风沙是运动状态下的产物,泥沼土是静水条件下的产物,可见泥沼土的颗粒物会更细小,有机质多少与当时的环境是否利于生物生长有关,显然风沙环境下不利于生物生长,有机质会少,而湿润环境下则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故D正确。 【整体分析】该题组以厄瓜多尔托奎拉草帽产业背景创设情境,涉及工业区位、服务业区位以及不同区域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等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学科素养。 【答案】厄瓜多尔地处安第斯山脉,赤道线横贯其国土,气候炎热多雨,人们需要防晒防雨的物品;托奎拉草质地柔软,富有韧性,经久耐用,透气性强;厄瓜多尔西部地势地平广阔,水热充足,托奎拉草分布广泛,为当地居民草帽编织提供丰富且优质的材料来源。 【答案】巴拿马地理位置优越;是国际交通要道,交通便利,流域产品的集散,海洋运输,运输成本低;利用巴拿马位置和交通优势打开国际市场,市场广阔。 【答案】对外交通运输;劳动力不足,技术水平低;品质品牌影响力低;开拓市场。 (4)近年来厄瓜多尔托奎拉草帽出口压力增大,对此提出应对措施。 【解析】设问的指向是草帽出口压力增大,题干文字信息提到“近年来,受替代产品、消费习惯以及其他国家同类商品的影响,托奎拉草帽的出口压力增大”,为此压力来自替代产品、消费习惯和同类商品的市场挤压,结合题干,当地生产草帽的内部原因是工序复杂,劳动密集型为主,机械化水平低,进而导致成本高,市场售价更高。在此情况下,需要考生进入试题设置的情境,针对内部原因,可以逐步转变劳动密集的生产特点,加大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以此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针对外部因素,需要更新产品设计,融入当地文化元素,让产品更有特色,进一步开拓市场,同时扩展销售渠道和范围,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促进销售。 【整体分析】本题组以洞庭湖的演化为背景,综合考查聚落分布、湖泊演化的原因分析,体现了人地协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学科素养考查。 【答案】新石器时代遗址数量多,汉代遗址数量少,说明新石器时代更多区域为陆地更适合人类活动,而汉代河网湖沼广布;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广泛,汉代遗址仅分布在西侧,说明中东侧(下游方向)河网湖沼扩张。 (2)说明荆江堤坝修筑致荆江河床相对堤外不断增高的原因。 【解析】此问考生并不陌生,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在区域地理部分考生是学习过的,这彰显了高考题给人以熟悉的面孔,但又需要考生进入试题情境,进行分析。堤坝修筑会束缚长江水外溢,而一旦流速降低,长江的泥沙将持续在河床堆积,致河床抬高,而随着河床抬高,人类必然要加固加高大堤,如此循环往复会形成地上河。 【答案】堤坝修筑导致洪水被约束在河床,难以向外漫溢;洪水流速快,输沙总量大,(当水量减小、流速减慢时)泥沙主要在河床沉积,导致河床增高;为了达到较好的防洪效果,随着河床抬升,人们加高大堤,该过程循环持续。 (3)简述宋代以来洞庭湖洪水由“春溜满涨”为主逐渐转变为“夏秋连涨”为主的原因。 【解析】该问的问题指向是洞庭湖水由“春溜满涨”为主逐渐变为“夏秋连涨”为主的原因分析,此问其实是在第2问基础上的加深,考生进入试题情境后更易作答,由此我们要注意高考试题的设问特点,即设问之间往往是层层递进关系,而不是散问,是围绕一个主题不断加深拓宽进行问答。文字信息“东晋、南朝之际,受长江荆江段兴筑堤坝等因素的影响,长江水分两股进入该地区,干扰该地区水系,在该地区迅速形成大湖景观”,这句话说明东晋、南朝兴筑堤坝后,长江水受堤坝影响,河床抬高,江水倒灌入湖,并形成大湖景观;而在这之前,长江河床低,注入洞庭湖的水量较少,故洞庭湖地区的水主要来自湘、资、沅、澧四水,彼时,四条河流的纬度低,雨季到达时间早,故春季湖水的水量大,故出现“春溜满涨”现象;长江堤坝兴建后,受河床抬高影响,则长江入湖水量比例大增,而长江流域的雨季要推迟到6月份,故出现夏季湖水量大,而“宋代以来,长江含沙量持续增加”,说明入湖的泥沙也会增多,湖盆不断接受淤积,导致夏季入湖水量大,但由于湖盆不断被淤积,蓄水能力降低,间接导致洪水期延长,进而出现夏秋连涨现象。 【答案】宋代之前,洞庭湖入湖水量主要来自湘、资、沅、澧四水,流域纬度较低,春季受冷暖气团交绥影响,多降水,入湖径流量大;随着长江河床抬高,长江倒灌进入洞庭湖的水量增大;与四水流域相比,长江流域纬度较高,雨带控制较晚;长江河床抬升导致洞庭湖水排泄受阻,叠加洞庭湖湖盆泥沙淤积,洪水期延长,出现夏秋连涨;气候变化导致夏季降水量增大。 以某一世界文化遗产地为例,设计一个参与感强、互动度高、体验性好的文化旅游产品。 【答案】本题要以某世界文化遗产地为案例,设计文化旅游产品。本题在设计方案时,首先有方案名称,必须为世界文化遗产;其次设计产品特点,将产品特点重点呈现;最后设计实施方案,合理的产品实施方案促进文化遗产地开发。 设计实验,探索当地水资源约束下具有最佳阻沙效果的灌草种植方式。 【答案】本题设计实验模拟最佳阻沙效果的灌草种植方式,写出实验名称、目的、材料与设备、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尽可能贴近现实情境,实验具有可操作性。 |
|
来自: 当以读书通世事 > 《079-地理(初高中)》